“新坐标书系”首发式暨研讨会在京举行
活动现场
1月13日上午,由《文艺报》社、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共同举办的“写作为时代画像——‘新坐标书系’”首发式暨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邱华栋,凤凰传媒党委书记、总编辑徐海,书系总主编、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杨庆祥,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阎连科,凤凰传媒副总经理袁楠,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社长张在健等参加研讨会,入选书系评论家劳马、贺绍俊、陈汉萍、刘琼、张莉、梁鸿、刘大先、王国平、徐晨亮、崔庆蕾、贺嘉钰,书系作家代表乔叶、李宏伟、张悦然,编者代表徐刚、薛子俊、陈若谷等参与研讨。首发活动和研讨会分别由凤凰文艺社总编辑赵阳、《文艺报》副总编辑岳雯主持。
邱华栋向该书系的出版表示祝贺,并用5个词来形容这套丛书的独特之处。首先为“方位”,方位即一种坐标的时空,这套书的方位聚焦于21世纪前20多年,具有代际意识和空间意识;其次为“阵容”,作家和评论家、编辑非常具有实力,阵容强大;第三为“体例”,每本书由五个部分构成,编选体例独树一帜、全面呈现,展现同时代批评家及编辑的不俗眼光;第四为“形象”,入选作家都属于形象上特别具有活力的文坛中坚力量;第五为“展望”,期望有更多有实力的年轻作家作品入选此套丛书。最后,他希望入选的作家与批评家在新的一年呈现龙腾虎跃的姿态,在创作领域“像凤凰展翅般飞翔”。
徐海在致辞中表示,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作为传媒旗下以生产大众图书为主的出版社,连续举办了两届“凤凰文学奖”、五届“扬子江网络文学大赛”,通过这些文学评奖,为出版服务,并取得了相应成绩。筑巢才能引凤,这套书系的出版,和这些努力和铺垫分不开。他期待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能早日将这套书系以完整的姿态呈现在专家和读者面前,为文学界乃至评论界做出系统性和结构性的梳理。
张在健分别从文学史以及出版和文学深度融合的角度介绍了书系的策划、出版和传播情况。他认为,这套书系是凤凰文艺感应时代风潮推出的重大出版工程,书系计划收入50位作家,每位作家单独成卷,收入其重要作品、重要评论、访谈对话等,集可读性、经典性、研究性三位一体,整套书系体现出“写作为时代画像”,每本书呈现出“图书为作家画像”。他从“新坐标书系”的出版初衷和目标出发谈到,丛书从文学史角度梳理21世纪以来的新作家群体。编者、批评家和作家共同成长于相似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思想环境之中,可以有更多的共鸣与共情,同代批评家选编同代作家,既有天然优势,也有创新性;其次,回顾上个世纪末的二十年,“青年作家文集”项目引领了出版社的主体出版方向,并形成了鲜明的风格特征。三十多年来,出版社一直延续与青年新锐作家深入合作的传统。“新坐标书系”的推出是对新世纪以来二十年青年创作的集中归纳呈现。四十年,两套书,既是对“与文学同行”理念倡导的诠释,也是重要的行动和实践。
杨庆祥介绍了书系的整体情况和编辑思路,将此概括为三个关健词。第一个关健词是好看。不仅入选作品要好读,入选的评论、对话、访谈也要好读。封面高雅、版式大方,整体风格要有设计感和震撼力;第二个关健词为平衡,丛书同时面向普通读者和专业读者,兼具轻阅读和深研究的功能,不仅可做枕边书亦可成为工具书;第三个关健词是同时代,即同代人编选同代人,正在成长的青年批评家编选正在经典化的青年作家,由此获得双向的成长和历史化。其中也蕴含着杨庆祥小小的“野心”——通过这种写作与多重实践,捕捉个体生命、时代生活与文学书写之间微妙的共振和对话,保存和记录时代历史中的差异和分歧。
首发式上,邱华栋、徐海、劳马、阎连科为已出版的14种图书揭幕,并向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捐赠图书。研讨会上,与会的作家、批评家和“新坐标书系”在京作家代表乔叶、张悦然、李宏伟、石一枫、刘汀、赵志明分别就各自的写作,70后、80后作家的经典化问题,21世纪中国当代文学写作的可能性等话题发表意见。
“新坐标书系”书影
(图片由出版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