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孙频“小城女性”系列作品在京首发
活动现场
1月11日下午,作家孙频“小城女性”系列作品在京首发。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吉述,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社长张在健出席活动并致辞。评论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莉,《当代》杂志副主编石一枫和作者孙频围绕孙频近些年创作情况以及当下女性写作话题展开对谈。活动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副社长孙茜主持。
作品封面
孙频从2008年开始小说创作,以中篇小说为主,已出版“痛感三部曲”、“山林三部曲”、“海边三部曲”等多个系列,不管从乡村到城市,还是从内陆到海边,孙频的创作一直聚焦于出走与归来这一文学母题。此次孙频“小城女性”系列作品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推出,包含《白貘夜行》《天空之城》《狮子的恩典》三部,均以小城女性为主角,既写出了在小城成长的女性的个体命运,更反映了当下时代的变与不变。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以往常见的中短篇结集出版,这是孙频作品首次以三部中篇单篇成书、同步出版。
宋吉述在致辞中表示,过去的几年中,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在原创文学板块持续发力,与优秀作家同行,和专业读者携手,推出了一批极具文学价值、社会价值、出版价值的文学好书。此次推出的孙频“小城女性”系列作品,是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与青年作家的又一次创造性联手。期待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在未来推出更多好作家、好作品,并在宣传推广方面创新方式,将好的内容推送给更多读者。
张在健在致辞中表示,作为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的“开年大书”,孙频“小城女性”系列作品的策划意图集中体现出创作主题新、出版方式新、传播形式新等特点。孙频在这个系列作品中写了7位小城女性的不同命运,某种程度上讲,也写出当下无数小城女性的群像和缩影,她们的不同选择及人生轨迹,正映射出我们整个时代的变迁与发展,看似写“小城”,更是写时代与世界。
张莉十多年前已经开始关注孙频的创作,她从一个批评家的视角见证了孙频的成长和变化。在她看来,从代际角度如70后、80后这些概念看待孙频的创作也许并不“客观”和“准确”,孙频以她的先锋意识和对生活、艺术、文学创作的独特理解,已经成为新一代写作者中的中坚力量。写作的难度在于如何书写时代,孙频的文学创作非常天然地关注到小城女性这一群体,并以丰富的文学性呈现出来。这个系列作品中的《白貓夜行》中的女主人公虽然在县城卖烙饼,但她阅读《尤利西斯》,孙频将典型性和艺术性巧妙融合在人物身上,将她描绘成一根“有光芒的刺”,由此为她找到了最适合的生存方式。孙频的很多小说都洞察到人性深处的黑暗和复杂,却又给予这些人物以光亮,即使身处寒凉但也能看到希望。这些人物恰恰可以证明孙频对文学和理想的坚信,而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作家的宝贵特质。
石一枫从小说氛围角度分享了他的阅读感受。在他看来,孙频是营造小说氛围的高手,她的小说弥漫着非常浓郁忧伤的氛围,自带魔力,三言两语就能将读者带进去,她的早期作品《我看过草叶葳蕤》已经呈现出非常明显的特征,通篇几乎全靠小说氛围引领读者。谈到对同一主题的不同处理,石一枫坦言每个作家的处理方法都不一样,孙频用理性的力量去看待时代和命运的必然性,她的文字优美却充满力量感,小说有强烈的节奏感,内在结构非常娴熟;而更突出的是,她对女性的关注和陈述开始置于时代的观照之下,让作品敞开,与时代对话,由此构筑了一个多声部的文学世界。
孙频与大家分享了这些年的生活经历和文学创作之路。《白貓夜行》的女主人公最终穿着羽绒服跳入冰窟,这个行为是需要懂得的,在不懂的人面前只能是闹剧,只有真正心怀悲悯的人能理解这种自救和自溺并存的状态。书写这些女性,也是书写离乡后漂泊的自己,某种程度上,这样的写作也是对自己的赦免和救赎。作为作家,首先要关注人的本质、生存和精神最深处,真正去理解笔下的人物。写作可以丰富一个作家的生命,已经拥有文学生命的这些小说主人公,她们会代替作家活着。
(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