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网络视听新使命研讨会暨第三届网络视听创新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来源:中国作家网 | 许 莹  2023年12月18日11:53

12月10日,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主办,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传媒系承办的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网络视听新使命研讨会暨第三届网络视听创新发展论坛成功召开。此次论坛云集了11位网络视听研究领域的专家,围绕网络视听内容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场景、新业态、新路径,为网络视听行业持续繁荣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胡智锋线上参会,他在题为《中国网络视听节目发展的新态势与新特征》的发言中结合具体案例,阐发了不同形态网络视听节目的新态势:“电视剧温暖现实主义创作成为新风尚,以直面现实的艺术观、积极正向的价值观、温暖明亮的审美观,带来进取向上的正能量;综艺节目原创IP彰显新活力,以《种地吧》为代表的新时代综艺发展出新空间,以《新民歌大会》为代表的节目通过媒介融合激发新创意。”

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于丹以《新媒体语境下文化传播学科教学新探索》为题,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了经典的大众传播理论在新媒体语境下遭遇到的消解和挑战。她指出,我们不应该只是出于恐慌的心态看待经典理论的消解,更多时候它其实是在被延伸,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呈现出来。文化传播学科本身带有跨学科性质,今天的研究者需要把传播学当成一个窗口,更多地激活跨学科的知识,形成有效的化合反应,激荡出新的解释。”

北京大学数字媒体中心主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影视系主任、教授邱章红以《世俗的童话:小微叙事的话语逻辑》为题,表达了对以微短剧为代表的小微叙事作品的思考。他认为“未来电影倾向于奇观表现和深度表达,承担着意义追随的功能,而小微叙事作品将承担起娱乐功能;小微叙事投射出乌托邦式的奇异幻想,以世俗的童话思维抚慰人心。”

《中国电视》杂志执行主编、高级编辑李跃森围绕“网络微短剧的商业逻辑与艺术逻辑”解读了微短剧的特点。在他看来,微短剧具有人物扁平化、情节碎片化、叙事跳跃性的创作特征,但作为一种文化产品难以觅得其中独创性的IP作用。他指出,艺术与市场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二元对立关系,“微”不应仅理解为体量微小,还应是制作上的精微和内涵上的微言大义;“短”则不应仅是时间的简单切割,还应是对生活的高度提炼和情节的高度浓缩。

北京电影学院视听传媒学院院长、教授程樯以“网络主播的人格化传播”为切口,结合自身的创作经历和研究转向,展望了未来播音与主持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他指出,随着AIGC的发展,将对虚构类影视内容带来巨大冲击,包含更多人类真实情感的非虚构影视作品则难以被人工智能复制,例如网络主播们之所以能够吸引粉丝是因为数字人难以模仿的人格化特质,因此年轻从业者们需要面向未来市场的变化,找到自身难以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定位。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顾亚奇围绕“元话语、数字化与南方转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视听传播新动向”的议题,指出在元话语构建上,应以“人类视角”取代“国别视角”,以“地球村式”共同体取代“中心-边缘”等级格局,构建中国的原生形象体系。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影视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张智华聚焦“中国网络影视发展路径探寻”,结合具体视听作品提出应“强调互联网思维在网络影视中的运用,以全球视野进行国际传播;增加对网络的敏感度,恰当地运用网感创作、制作网络影视作品;关注社会热点、焦点、痛点问题,在网络影视中用恰当的形式表现出来,在主题锐度、美学内涵和视频效果上,实现品质精进,同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冷凇从综艺节目碎片化的受众需求入手详细解析了“融媒时代网络综艺创新发展趋势”,指出真人秀从刻意化到生活化,音乐综艺从构建喧嚣到侧重情怀,旅行综艺从快节奏到慢生活,垂类综艺从“万事皆可比”到“万物皆IP”, 恋爱综艺从作秀走向服务、场景、生活,“跨界”综艺从分类清晰到模糊等多种类型综艺节目的创新趋势。

中国传媒大学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现代传播》编辑部主任刘俊教授针对“网络视听创作、传播与接受的三个典型趋势”,指出“在创作上,短视频的叙事将高潮部分前置,勾住观众留下完成观看,进行了逻辑重组;在传播上,从人找信息变成了信息找人,海量数据的出现推动了渗透式的推送扩散;在接受上,则呈现出新与旧的文化对接态势,新主流视听作品找到了转换的智慧,传统文化找到了为青年人所喜爱的密码。”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彭侃立足媒介消费向无屏时代迈进的背景,阐释关于“数智时代视听内容的变革趋势”的相关思考。他认为,叙事形式的变革体现在更沉浸化的故事讲述方式、互文化的虚构世界和更深度的粉丝参与,制作方式的变革主要包含了虚实结合的升级、人工智能的驱动和制作流程的重构,商业模式的变革则体现在盈利渠道的更新、创作者经济的发展以及从“二次售卖”到“三次售卖”模式延伸上。

会议主持人北京师范大学传媒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王韵在总结发言时谈到,“网络视听内容已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论坛为不断壮大网上主流思想舆论阵地、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贡献了思想和智慧。未来,期待更多学者的参与和投入,共同推动中国网络视听内容创新与产业发展收获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