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40年前的“泥泞路文学社” 6个江津青年的文学梦
来源:重庆晨报 | 欢镜听  2023年12月18日08:32

当年“泥泞路”上的6个青葱少年,现在都已成了退休的“老同志”。庞然 摄

20世纪80年代,有一个曾经小有名气的民间文学社团,叫“四川省江津县泥泞路文学社”,其骨干社员有五男一女,他们是来自重庆江津四面八方的李锡琴、黎强、吕平、庞国翔、杨光伟和欢镜听。在这里,他们开启了自己的文学梦。

泥泞路文学社成立

1984年冬季的一天,四川省江津县(今重庆江津区,下同)青年诗人杨光伟(笔名杨广为)到德感坝看望比他小两岁的欢镜听。农村青年欢镜听送别杨光伟,在德感火车站的一间小饭店里,两人一边吃着酸菜肉丝面一边畅谈文学。忽然,欢镜听提出一个建议:“我来牵头,团结几个文朋诗友成立一家民间文学社团,取名泥泞路文学社,如何?”

那个年代,当一个文学青年是很多人的向往和追求,杨光伟欣然同意。

1985年春天,在江津县洞塘乡某学校担任副校长的青年诗人吕平、在广兴乡文化站担任站长的庞国翔、在江津县人造板厂当财务副股长的黎强、在重庆教育学院进修的女大学生李锡琴,陆续加入泥泞路文学社。六人骨干社员团队就此成型。

经过大家商议,大家推举发起人欢镜听为首任泥泞路文学社社长兼会刊《泥泞路》主编,杨光伟任副社长兼副主编。一年后,增补黎强为副主编。刊名《泥泞路》由四川柴油机厂职工子弟学校教师李全彬题写。由于交通不便,最初泥泞路文学社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活动。一年多后,由于会员们分散在江津各地,最远的有50多公里,改为半年一次,但他们那份热爱文学的心却从没有冷却过。在大家相互勉励、鼓励、激励下,泥泞路文学社的每个人都交出了满意的答卷,甚至影响越来越大,陆续成为江津县、重庆市的文学社团典型,先进事迹陆续在江津县广播站、《重庆日报》《四川日报》等媒体上报道。

1986年,重庆市文联第一次以人民团体的名义邀请重庆市下辖的九区十二县的文化局长、文化馆长到江津召开文化工作现场交流会,泥泞路文学社作为先进社团受到表彰。欢镜听和杨光伟以先进代表身份出席会议。其间,欢镜听作了大会发言。

1987年,重庆市文化局、重庆市文联联合在沙坪坝区文化馆召开全市先进文学社团经验交流会,在各区县受邀的典型文学社团中,江津县只有泥泞路文学社一家,这给予了文学社成员莫大的鼓舞。

1987年下半年,在江津县文化局的举荐下,共青团江津县委授予欢镜听“首届江津县十佳优秀青年”称号,推举他为江津县第九届政协委员。此后,欢镜听连续当选政协委员。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年初,重庆市江津区召开两会,欢镜听提交的提案《关于设立江津区文学艺术专项奖励基金的建议》,深受瞩目。该提案以“政协委员重点提案”的名义上报到江津区委常委会,最后决定从2008年开始颁发第一届江津区文艺奖,从而结束了江津文艺界没有财政专项奖励经费的历史。

话题回到1987年。这年,经共青团重庆市委和重庆市青年联合会的举荐,欢镜听出现在重庆电视台制作的专题片《1988:献给年轻的朋友们》中。该片先在重庆电视台播出,继而又在中央电视台“九州方圆”栏目播出。

遗憾的是,到了1989年,因众社员分散,文学社停止活动。

文学梦越开越绚烂

时光流转,2003年8月10日,中共江津市委宣传部、江津市文体局、江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江津市作家协会在江津举办“欢镜听作品研讨会”。会议期间,对泥泞路文学社给予了高度评价。从1984年到1989年,泥泞路文学社开展的各项活动撑起了江津文学界的半边天,李锡琴、黎强、吕平、庞国翔、杨光伟、欢镜听等人的文学作品相继在四川《星星》、北京《儿童文学》、上海《少年文艺》、深圳《特区文学》等文学期刊上发表,引领着那个时期江津文学界的时代风潮。

多年后,给《泥泞路》题写刊名的李全彬离开了四川柴油机厂职工子弟学校,在重庆大学以教授身份退休。吕平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江津区委员会秘书长、二级巡视员。杨光伟曾任中共重庆市江津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江津日报》社社长、江津区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庞国翔出版多种著作,成为江津的党史专家、文史作家、民俗文化专家,曾当选重庆市江津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兼江津区作家协会主席,出版歌词集《爱在心底流淌》《爱的音符生动点缀》。其代表作《老家在中国》曾在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播出,成为美国北美电视台每年华人春晚的压轴节目,并为港珠澳大桥创作金曲《海上金桥》。日前,他又连续当选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理事。

李锡琴以中学高级教师的身份向全国各高校输送了一届又一届学子,执教之余,她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深受小读者的欢迎。在刚刚成立的江津区评论家协会上,全票当选会长。

2013年12月,由重庆市作家协会编纂、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重庆市志·文学志》,收录1940年至2010年间重庆籍作家(含客居重庆的著名作家)的作品,其中欢镜听公开出版发行和获奖书目也在其中。

2015年5月,由重庆市江津区地方志办公室编纂、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的《江津县志(1986至1992)》一书中,介绍了1985年至1992年间发生在原四川省江津县各界的重要事件及主要人物,其中对泥泞路文学社及其影响有专文介绍。

在江津文学发展的路上,泥泞路文学社曾经参与过、陪伴过。对于文学社的每一个成员,无论春夏秋冬,文学梦永远都在心中,越开越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