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石油作家采风团走进中国第一大油气田
来源:“中国石油报”微信公众号 | 何喜东  2023年12月16日10:37

12月8日至12日,中国石油作家协会采风团走进国企首家“延安精神示范教育基地”——位于延河之畔河庄坪的长庆油田采油一厂开展采风活动。

“好汉坡上好汉多,风似钢刀雨如梭。让那青春来拼搏,莫将岁月空蹉跎。”这是镌刻在好汉坡前石碑上是一首诗。采风团首站选择寻访长庆好汉坡的前世今生,了解长庆油田“磨刀石上闹革命、低渗透中铸丰碑”的创业历程。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石油人在陕北一道海拔1300米、坡度70度的坡上立架打井,建站采油,攀山巡井,把当地人称为“阎王坡”的山坡踩成了一条石油人的“好汉坡”。作家们沿着463级台阶拾阶而上,当年石油人爬坡巡井的画面如在眼前,步履愈沉重一分,心中的崇敬之情便更多一分。

“好汉坡上留美名,歌声飞出山窝窝……”采风团里年龄最大的作家严岛影听完《好汉坡之歌》之后说:“石油人在磨刀石里找到了中国最大的油气田,也磨亮了石油人的理想信念。这块磨刀石磨意志,更能磨出掷地有声的如歌岁月。”从小生长工作在长庆油田作家徐向阳,称此次采风为一趟寻根之旅、圆梦之旅。他爬上好汉坡后心潮澎湃,说:“好汉坡上那些血气方刚的小伙子、青春靓丽的女孩子,如今已经两鬓斑白,但他们留下‘艰苦奋斗、永攀高峰’好汉坡精神,永远闪闪发亮。”

安塞石油人发扬“好汉坡精神”,攻克“三低”油藏,累计为国家贡献油气6900万吨,成为中国第一个整装开发的特低渗透大型油田、中国石油第一个被授予的特低渗透高效开发老油气田、中国石油石化系统第一个获得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在采油一厂展览馆,采风团了解安塞油田发展历程、发展成果、开发技术及特色文化;在数字化生产指挥中心,聆听生产组织、安全环保、应急管理、网络安全、数字化运行等情况。

“几代石油人深耕陇原大地、挺进陕北高原、鏖战贺兰山、勇闯毛乌素,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我愿将诗歌沁润石油,让我的作品成为读者了解中国石油的窗口。”中国作协会员、大庆油田作家李玉明有感而发,在朋友圈写下此言。

采风团徜徉在安塞油田40年历史图片展廊,近千幅珍贵历史画面展现在眼前,铺展开五十载寻觅、四十载奋斗的宏阔画卷。“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虽贫瘠其表,却金玉其里。上世纪80年代,我们用科技的杠杆撬开三叠系,揭开了亿吨级特低渗油田的神秘面纱。今天,我们牢记嘱托、拼搏进取,开启了新时代安塞油田稳健发展的新局面。”采油一厂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张智斌充满感情地对作家们介绍。

一张张历史图片引得作家驻足观看、交流讨论、拍照留念。作家王玉青看到安塞油田的“蝶变”史,颇有感触:“40年是历史的回响,更是辉煌的见证。中国石油人传承基因、赓续血脉,孕育形成的好汉坡精神,值得作家大写特写。”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皑皑白雪为陕北高原换了新装,粗粝原始中呈现出水墨画般的写意。作家们乘车来到采油一线,穿起红工服,实地走访战斗在石油生产第一线的干部员工,所见所闻深深地触动了每一位作家的心灵。

生于1999年、曾斩获《中国诗词大会》季军的作家韩墨言,用诗词与才华惊艳了生活。她与采风团一行冒雪深入高一联合站、分布式光伏电站、杏04百面红旗党支部,了解石油人的真实生活状况。山路九曲十八弯,车子颠得五脏六腑都要冲出喉咙,这却是油田一线员工的日常。“点滴汇聚,山川巨变。在40多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上,这里的土地不过弹丸;在中国石油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图景中,这里的天空无比广阔。这次采风让我深受感动,作家就应该匍匐到更广阔、更生动、更火热的石油生活中。”她用诗一般的语言说出心中感怀。

长庆油田是石油作协设立的首个“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时代文学实践点。长庆油田不仅油气丰茂,文化氛围、文学创作也根深叶茂,石油作家深入长庆油田采风创作,深挖精神文化资源富矿,为创作出更多有油味、有温度、接地气的文学精品创造了有利条件。

5天的行程,采风团成员爬高坡、下深沟,与一线员工面对面交流、采访和对话,深深体味了石油人栉风沐雨、战天斗地的豪情和为国找油无私奉献、拼搏进取的情怀。采风结束后的座谈会上,中国石油作协秘书长韩辛与作家交流时说:“此次活动不是一次简单的采风,更是一次深刻的石油精神洗礼。石油文学浑厚凝重、磅礴大气,在文学星空里闪耀着独特的光芒。石油作家一定要把作品写在广大的土地上、写在波澜壮阔的石油战场上,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主动承担起传播石油文化的使命,为加快推进世界一流企业建设贡献石油文学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