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2023年年会在京召开
分享到: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李英俊  2023年12月16日13:28

12月13日,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2023年年会在京召开。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曹文轩主持会议,儿委会副主任、鲁东大学儿童文学研究院名誉院长方卫平作学术总结,儿委会秘书、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纳杨总结汇报了2023年儿委会工作。儿委会副主任张晓楠、秦文君以及白冰、刘海栖、李利芳、陈晖、单瑛琪、殷健灵、薛卫民、彭学军、薛涛、徐鲁、韩进、格日勒其木格·黑鹤、崔昕平、陈诗哥等委员,儿童文学作家左昡等与会,围绕儿童文学界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发挥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作用、加强儿童文学创作队伍建设、儿童文学的传承与创新、儿童文学创作与理论评论、推动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海外传播等内容展开研讨。

回应时代主题 将文学创作与文化传承相结合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领未来文化发展方向的思想纲领和行动指南,对于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具有深远意义。

湖北省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文化湖北》主编徐鲁表示,习近平文化思想要求儿童文学作家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和人类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上,围绕民族复兴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主题,书写彰显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儿童文学作品。

文学是时代的缩影,新时代新征程呼唤儿童文学新的创造。春风文艺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单瑛琪表示,随着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正式提出,儿童文学创作者有了明晰的航标,只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植入创作者的头脑,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的“魂”融入创作者的心胸,才能真正实现用文学烛照少年儿童精神世界的创作目标。

吉林作协副主席薛卫民注意到儿童文学在文化自信建设、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他呼吁新时代的儿童文学作家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紧密结合时代背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辽宁文学馆馆长薛涛通过走访鹰屯村了解训鹰文化,见证了传统文化的延续与变迁,以及年轻一代传承者在文化传承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在他看来,儿童文学,作为孩子与世界的纽带,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启蒙职责。这就要求儿童文学作家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锤炼在传统文化的海洋中披沙拣金的本领,又要不断提升文化素养,将传统文化思想融入作品的深层内蕴中,真正实现以文学创作助推文化传承。

新世纪以来,儿童文学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创作资源愈益成为一种自觉的趋势,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原创儿童文学中更是获得了非常普遍深入的表达。兰州大学文学院院长李利芳从理论批评角度指出,文学实践的广泛铺展与学术研究上的表浅化处理形成鲜明对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于中国儿童文学美学体系建构的深层机制亟待我们展开进一步研究。

秉持兼容并包 扩大中国儿童文学影响力

人类现代文明是通过文化的交流而实现的,而文学翻译作为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的桥梁和纽带,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曹文轩结合中外经典儿童文学作家作品,呼吁儿童文学界重视翻译工作,提高翻译质量,让更多的经典作品和思想知识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他还鼓励儿童文学作家保持开放、包容的姿态,虚心向世界优秀儿童文学学习,同时也要积极输出自己的文化,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

尽管借鉴了世界儿童文学的经验,但中国儿童文学在本土化过程中仍然保留了自己的发展轨迹,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在太原师范学院教授崔昕平看来,这对于保持文学多样性和独特性至关重要。中国儿童文学既要本土化,激发更多优秀作品的涌现,更要走向世界,展示可亲可敬可爱的中国形象。为此,中国儿童文学作家需要付出更多的探索和努力,打破局限,打破古今中西的思维模式,进而寻找一种融通的办法;同时也需要更加开放和灵活,吸收多元的文化元素,创作出既符合国际标准又能体现中国文化独特审美、更具包容性和创新性的优秀作品。

首次参加年会的儿童文学作家格日勒其木格·黑鹤分享了他在文学道路上的坚持、思考和追求,他特别强调了作家的自信以及希望以文学作品改变世界的可能性。儿童文学作家既要在儿童文学领域获得认可,同时也要在成人文学领域获得影响力,这种多层次的认可才代表文学作品的真正成功。谈及文学创作与文化输出、文学翻译的关系时,他认为应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投入创作,不仅关注中国传统文化,也要关注其他优秀的文化元素,以促进文化的输出和传播。

接力出版社总编辑白冰从出版角度谈到,近些年,在幼儿文学创作中,原创图画书正在国内外产生巨大影响。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阳光绘本馆”系列、“九神鹿”系列,天天出版社的“童年中国原创图画书系列”,接力出版社的“娃娃龙原创图画书系列”都是非常成功的案例。他鼓励儿童文学作家不断增强文学原创能力,创新内容的传播方式,塑造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提升中国儿童文学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红树林》杂志社主编陈诗哥从2023年广东儿童文学创作现状切入,他谈到,近年来,广东不断培育儿童文学作家群体,产生了一批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他还特别强调了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上的多元性和创新性,认为这是广东儿童文学的最大优势,这种立足本土、面向世界的创新精神为儿童文学注入新的活力,也有助于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儿童文学创作要回归儿童本身

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题材,儿童文学创作如何与青少年儿童所思所想密切相关,同时又能融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并且以现代小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是中国儿童文学创作者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面对这一问题,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副教授、儿童文学作家葛竞表示,儿童文学写作在当下既要保持思想、审美、艺术的高度,更要倾听儿童的心声与需求,了解他们的趣味和阅读习惯,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上海作协副主席秦文君呼吁儿童文学作家关注儿童的读写教育。读写教育是文化传承的核心环节,语言系统不仅有审美价值,还能激发孩子对母语和中华文明深厚的情感,提高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富有创意的读写,落点在读与写,但核心却是用心塑造儿童的心智,给予他们自信心,点燃他们对生命的热情与希望,读写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孙云晓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工作了将近30年,其中20多年都坚持做全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在他看来,好的儿童教育令人难忘甚至刻骨铭心,并将为人一生的发展奠定最为坚实的基础。他呼吁儿童文学作家多关注儿童教育,关心儿童的成长过程,包括他们的身体、心理、情感等,通过创作呈现富有魅力的儿童生活,激励孩子们勇于创造幸福的人生。

作家出版社儿童文学编辑室主任左昡注意到现代科技进步对创作方式以及儿童阅读的影响,认为新时代儿童文学作家需要与时俱进,敏锐地观察并适应这些变化,更多关注当下孩子们的生活、兴趣和心理,真正走进孩子们的世界,与他们建立联系,更多地理解、尊重并回应孩子们的真实需求和情感。儿童文学的创作也要融入传统和历史元素,展现对当代文化的自信,在艺术上高标准高要求,创作更为丰富和有深度的作品,以更好地满足孩子们的阅读需求。

立足现实生活 讲好中国故事

《儿童文学》原主编徐德霞介绍了2023年儿童文学创作与出版情况,她认为2023年有可能成为我国儿童文学的一个转折点,由过去粗放型的发展转向高质量、精品化、常态化的发展,同时,“慢写作”、主题出版、新时代书写和新生力量的加入也值得关注。儿童文学正在经历一场新挑战和新机遇,儿童文学界需要认真回顾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逆势而上,抓住时机,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江西作协副主席彭学军认为,写作不是由内向外的单方面输出,而是与生活的双向交流、互相馈赠。生活远远大于写作,作家应该密切关注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不断被新鲜的生活所吸引,成为生活现场的目击者,广泛触及未曾涉足的领域和题材。作家的成长与塑造人物同等重要,也许前者比后者更重要,要成为一个成长型的作家,努力表现儿童真实的生命状态,追求作品的丰富性、独特性和陌生感。她还结合具体事例分享了儿童文学的价值与功能,在她看来,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通过真实感人的故事、饱满生动的人物形象、优美活泼的语言展现出生命的诗意和美好,某种程度上可以成为读者寻找慰藉和情感寄托的途径。

《新民晚报》高级编辑、儿童文学作家殷健灵从自身创作经历出发,分享了自己关于儿童文学创作的思考。在她看来,儿童文学是一种永恒的艺术形式,它始终关注“人”的成长和内心世界,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只要我们保持对“人”的关注和思索,保持对“心中的孩子”的热爱,密切关注现实生活和儿童成长需求,就有可能写出既贴合时代又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经典作品。

在儿童文学创作发展的关键时刻,文学批评一直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在探索新题材、转变新观念甚至改变传统阅读模式方面也有不可替代的贡献。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韩进通过梳理儿童文学评论在不同时期的关注点和问题,以长三角儿童文学现象为例,深入阐释了文学评论在中国儿童文学从自发走向自觉的历史性变局中发挥的引领作用。他指出,当前儿童文学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这对文学评论提出了新的要求,评论家要以更宏观的视野看待当下儿童文学创作,以高质量的文学评论助推中国儿童文学发展。

方卫平在总结时表示,大家就当下儿童文学的创作与发展进行深入讨论,涉及儿童文学功能价值、图画书、自然文学、动物小说、儿童心理学、儿童文学创作与理论评论、儿童文学的翻译与传播等多个方面,这种多维度的讨论有助于全面了解中国儿童文学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也为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路和启示。时代的变化,尤其是技术发展、文化变迁等方面的变化,特别是AI写作的崛起,确实对儿童文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他呼吁儿童文学作家坚定文化自信,只有当我们对自己的文化有足够的自信和力量时,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自己的文化,同时也能更好地吸收和借鉴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时要对自己的创作进行整体性的思考,坚持内容为王,树立精品意识,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坚守文学创作的精神姿态和审美追求,不断书写新时代中国儿童文学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