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潜修深悟结硕果 守正创新臻精品 ——大观作家群长篇新历史小说改稿会纪实
来源:开封日报 | 任崇喜  2023年12月06日14:36

这是一次别开生面的改稿会。

此次改稿会规格不低,由河南省文学院、开封市文联主办,河南省小说研究会、开封民盟文学院、大观杂志社承办。会议由河南省小说研究会会长墨白主持,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张先飞为学术主持。

时间:2023年12月2日;

地点:河南省文学院;

主题:大观作家群创作的4部长篇新历史小说接受整体检阅。

这4部作品,分别是张晓林的《书史·隶书志》、周亭的《女国》、王文鹏的《完整的分裂》、王大烨的《阮籍外传》。

作者4人,均来自大观杂志社。

张晓林,大观杂志社社长、主编,中国作协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市作协副主席、市书协副主席。发表小说400余篇。出版专著《民国河南书法人物志》《书法菩提·金明池洗砚》《夷门书家》《宋真宗的朝野》《灯影下的篆书》等10余部。长篇小说《蔡京:遗落的宣和书谱》于2020年~2021年在《书法报》连载。长篇小说《蔡襄帝京翰墨逸事》于2019年~2020年在《书法报》连载。获得全国第八届书学讨论会优秀论文二等奖、《小说选刊》第三届“最受读者欢迎小说奖”、河南省第二届杜甫文学奖等。

周亭,女,《大观·东京文学》执行主编,小说见于《北京文学》《安徽文学》《北方文学》等刊物,有短篇小说入选《北京文学》2021年度优秀作品,系省作协会员、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王文鹏,90后,中国作协会员。有作品见于《长江文艺》《上海文学》《湖南文学》《福建文学》《山西文学》等刊物。部分作品被转载、获奖。出版小说集《寻找宗十四》。系鲁迅文学院第43届中青年高研班学员。

王大烨,1999年生,小说散见于《山西文学》《作品》《草原》《延河》等。曾获首届郑州作协优秀新人奖、第二届河南文学期刊奖、第二届文无青年小说奖。

这是一个期待已久的改稿会。就如张先飞所说的那样,“始终是一个有预谋、有组织、有野心的一次活动”,因而深受各方关注。

关于成立大观作家群的初衷,张先飞和张晓林有三个策划:一是培养一批青年新锐,追求纯粹的文学理想。二是培养一个新的批评家团队。追求批评的一个初心,即坚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意志;高举理想旗帜,秉承公心、不瞒不骗、不捧不喷,培养一批野生的批评家。三是寻找一批新的批评家和新的作家,能够同构共生、共同成长、共同建设、相互促进。

河南省文联兼职副主席、省作协副主席南飞雁说,历史小说是河南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出过姚雪垠、二月河等重要的历史小说作家,张宇、李佩甫都有历史小说作品,大观作家群赓续了河南历史小说写作的优秀传统。

开封市政协副主席、民盟开封市委会主委刘海潮表示,此次改稿会,对开封文学事业来说意义非凡。改稿会上的4位作家多年来笔耕不辍,在文学领域潜修深悟,屡结硕果。大家相聚在省文学院,是因对文学事业始终怀有热情与理想,期待通过创作、探讨与研究开拓对世界的认知,找到心灵的栖息地,凝聚不断前行的动力,创作出更多不负时代和人民的精品力作。

河南省作协副主席、省文学院副院长冯杰认为,开封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应该出现标杆式的文学人物。此次大观作家群改稿会,极具创意、别开生面,可以让作品以更好的面貌呈现给读者。

开封市文联党组书记孟冉表示,改稿会能够在河南省文学院召开,是大观作家群的荣幸,是开封文学艺术界的荣幸,也是开封文学事业的荣幸。

开封市小说学会会长孔羽说,这么多专家、学者、作家齐聚一堂,为4位开封作家的小说改稿。这是开封文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一次大事记,对他也是一种激励。

墨白希望与会的评论家、学者、作家等,从新历史小说的叙事方式与历史观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给予富有启发性和实践性的具体意见。

张先飞的感觉是非常惊喜,表示在阅读中很激动。他祝贺张晓林把一个古老的故事写出了一个奇妙的化学反应,找到了专属自己的文脉。称赞张晓林这种创作气势传承五四精神,态度上兼具世界文学历史写作探索精神。周亭虽然是一个初写历史小说的人,但创作非常沉静,在鲜明的女性视角中,又有独到的历史见解,焕发出崭新神采,将女性在历史上的压抑与光辉表现得张力十足。王文鹏的作品击碎历史现实与虚构的界限,在另一个层面上达到了对真实的掘进;王大烨更是希望寻找到历史表现上的一种崭新维度、崭新方式。他们的作品已经溢出文本的界限,成为笼罩一方世界的光亮。

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河南大学教授孙先科说,新历史小说新在历史观和历史视角,张晓林的《书史·隶书志》借助文字史写中国历史,借助文化史写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史,这是一种极具创意、极具挑战性地进入历史的方式。张晓林既是一个小说家,又是一个具有深厚书法知识、拥有个人书法美学思想的书法家,这种小说只有他才能驾驭。这部《书史·隶书志》除了具备文学价值、书法史价值,还具有历史材料价值。在平衡“志、传、小说”三种文体之间矛盾的问题上,张晓林也有独特的巧思。

河南省作协副主席、《中州大学学报》编审刘海燕则认为,张晓林对中国古典文学、历代文人雅士的兴趣和研究已多年,言行有古风,敦厚守信,为文为人的修炼,都已足够支撑他来写大历史文化作品。《书史·隶书志》以第一人称“我”叙事,叙事清晰,线索明白。谙熟中国艺术精神的张晓林,文字既精致又古雅率性、既简洁又意味无穷,章法布局讲究、浑然天成,分明是书法艺术之神韵在小说里流淌。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司海迪说,《书史·隶书志》弥漫着张晓林的文人气质,书中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张晓林把中国知识分子固有的两面性写得细致真实。这本书从书法的角度切入,本身就是一大创新。

中原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教师吴志恩说,《书史·隶书志》有着很高的文学价值、书法价值、艺术价值、学术价值、文化价值和综合价值。张晓林别出心裁,以一个小说家的才华技能,讲述书法、书法家、书法鉴赏,令读者耳目一新,可读性很强,信息量很大。

河南师范大学教师蒋祎说,《书史·隶书志》的叙事方式和编排结构无疑是精心设计的,对蔡邕的塑造尤其是内心世界的观照和开掘,让读者感受到了艺术家进行艺术生产的艰辛过程。值得一提的是,小说中有大量书法知识的描写,但不是一种简单的排列,从不厌其烦、饶有趣味的描写中能感受到背后的力量甚至激情。

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宏志认为,周亭的《女国》是一个典型的新历史文本。这部小说借助历史一个缘由,去关注历史中的具体的女性生命,更多是侧重于主题表达,建构起一个男女二元对立的世界,书写历史中的女性、女性的伟大和男人的卑小。

南通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秦香丽把《女国》看成是一部关于东京文化想象的新历史小说,在结构叙事节奏方面把握得比较好,娓娓道来、从容不迫、张弛有度,语言古朴、雅趣。

河南大学博士研究生袁昊称,《女国》是一部充满女性思想和智慧的作品,文字古味盎然,读来齿留余香。小说当中对女性内心世界的呈现和对身体的大胆描写,既直率又真诚,是这部小说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河南大学博士研究生粟茜榕认为,周亭非常注重从文字出发,使得读者五感互通,达到一种“六根互用”的效果;作者擅长多线索叙事,处理好多线索之间的关联,极为重要。

《莽原》副主编李清源看完《完整的分裂》之后,“愿望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满足”。他认为王文鹏是在讲一个人的开封。

省文艺批评家协会副主席、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李勇读《完整的分裂》感觉有那种脱离现实状态的微醺感,认为这部小说个人特征非常明显,有当年的先锋小说气质。他建议王文鹏可以提升一下这种缥缈的微醺感,更彻底地飞扬起来。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副教授陈文婷阅读《完整的分裂》时十分关注小说的叙事。她认为,呈现出来的是作品的表征,并不是故事的内容。读者必须通过这个看穿故事的这种虚构的本质,才能看清楚它的叙事的故事空间。

郑州市作协副主席、郑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张延文觉得,《阮籍外传》的选材很好,阮籍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人,采用的手法有一种戏说的成分,有了很大戏谑的性质。

《河南工人日报》副刊主编奚同发评价《阮籍外传》,“就是一本正经地讲着不正经的事”。他的叙事是建立在王朔式姿态上,还有周星驰式电影蒙太奇手法,现代词汇时不时的介入,把历史不断折腾。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立体饱满。

新乡市作协副主席安庆认为《阮籍外传》很好看,是把它当成长篇散文来看的。

大家在讨论具体作品的同时,还就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问题提出了专业性思考与观点。

河南文艺出版社社长许华伟说,目前他正在对新时期以来的国内历史小说进行研究。在新时代,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如何继承发展历史小说,写好历史小说是个重要的问题。

刘海燕认为,一个作家的写作矿藏,对文化、历史及经验的拥有量,一定要高于众多作者和读者,加上迥异的视点,写出的作品才可能真有分量,有不一样的气象。

李清源说,新历史小说,所谓的新其实就是创新,用新的史观、新的方法、新的路径表达新的内容和新的题材。首先一点,怎么样理解历史、看待历史。怎么理解传统文化,看待传统文化。第二个就是形式上,作家用哪种方式、哪种路径去进行历史表达,或者传统文化表达,这很重要。

郑州大学出版社人文分社社长李勇军有自己的见解,扬长避短是一个作家要长期面对的话题。一个文学编辑,遇到一个优秀的作家,遇到一个对眼的作家,一个能引起共鸣的作家,也是一生职业生涯的幸运。

河南大学出版社南方出版中心主任马博说,在今天,还在坚守写作难能可贵。网络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事物,最缺乏的就是一些优质的作品、最优质的资源。他相信这些作品会越来越优秀,在网络盛行的空间一定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张延文说,历史有地域性,新历史小说,要从历史中找到原生性的力量,来重塑我们当代的文学和文化史。作为一个新历史小说的创作者,最核心的元素在别的地方,我们用当代人的视角,当代人的发现,对历史进行一个考古学的重建。

蒋祎则认为,河南当代文学,需要深入到古典时期的文明和文化传统之中,用探索性和开创性的形式去激活,用文学家的方式和责任承担起对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使命。

袁昊建议,作品有些故事情节的某些桥段是可以改编成影视作品的,影视的叙事和文学的叙事是存在差异的,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会借助影视的力量进行传播,从而提高文学作品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其中故事情节是很重要的部分。

相信此次改稿会会成为精准助推剂,让作家们兼收并蓄、赋能精进、矢志笃行,让开封文学园地姹紫嫣红、蔚为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