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出版100周年,一个有看头的展、一杯有创意的酒
1923年,鲁迅将其陆续发表的《狂人日记》等15篇白话文小说结集出版,并“称之为《呐喊》”,“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为纪念《呐喊》出版一百周年,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和上海鲁迅纪念馆共同举办“但见奔星劲有声——纪念《呐喊》出版100周年”展览,12月4日,该展在上海鲁迅纪念馆揭幕。
展览揭幕 赖鑫琳摄
展览从“《呐喊》的由来”“一发而不可收”“汇印成书”“立此存照”“不隔膜,相关心”五个方面分别展示《呐喊》创作的文化积淀、创作与发表、结集出版、艺术再创作、翻译与传播等相关史实,汇聚北京鲁迅博物馆和上海鲁迅纪念馆的文物实物展品124件,历史资料图片200多件,生动诠释《呐喊》辉煌的百年,揭示了《呐喊》仍在不断发出回响。
展览现场展出的初版本《呐喊》,在1923年6月被列为新潮社“文艺丛书”之一付印,1923年8月正式出版,大红封面,封面文字用铅字排印;初印1000册,售价七角。据统计,到1936年鲁迅逝世,这本书的正式版本出到23版。上海鲁迅纪念馆陈列部主任李荣介绍,展览集中展示了上海鲁迅纪念馆收藏的《呐喊》版本69种,包括新潮社再版本、北新书局多个版本、鲁迅全集出版社多个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多个版本以及其他各类出版社的版本。有意思的是,当年鲁迅所收新潮社和北新书局版税发票原件同时展出。
作为中国新文学的典范之作,《呐喊》1930年7月出版的第14版最高印数达48501册,百年来不断被翻译到海外广泛传播,改编为话剧公演,创作成美术作品。展览上有艺术家根据《呐喊》创作的版画、油画等不同作品。
鲁迅对小说改编成其他艺术形式有自己的意见,在现场展出的1930年11月14日鲁迅致北京陆军军医学校教师王乔南信中可以感受到。王乔南为将《阿Q正传》改编成剧本写信征求鲁迅意见。鲁迅在信中回复说:“我的意见,以为《阿Q正传》,实无改编剧本及电影的要素,因为一上演台,将只剩了滑稽,而我之作此篇,实不以滑稽或哀怜为目的,其中情景,恐中国此刻的‘明星’是无法表现的。”1930年11月6日,王乔南将《阿Q正传》改编本《女人与面包》寄给鲁迅,并再次请求授以改编权。鲁迅于同月14日回信同意改编出版印行,并表示:“实在恰如目睹了好的电影一样……它化为《女人与面包》以后,就算与我无干了。”
书名为《阿Q正传俄文版鲁迅短篇小说集》的《阿Q正传》俄译本,1929年由列宁格勒激浪出版社出版,收入王希礼翻译的《阿Q正传》及施图金、卡扎克维奇等翻译的《孔乙己》《头发的故事》《风波》《故乡》《社戏》《幸福的家庭》《高老夫子》等7篇小说。这不仅是《阿Q正传》的第一个俄译本,也是鲁迅作品首次在苏联翻译出版。
1936年6月23日,捷克著名汉学家普实克致信鲁迅,希望鲁迅支持他将《呐喊》中的部分小说译成捷克文出版。7月23日,鲁迅回信给普实克,同意翻译且不要报酬,并为其作序言。鲁迅《〈呐喊〉捷克译本序言》一文撰写于7月21日,表达了他对中外文化交流的愿望:“自然,人类最好是彼此不隔膜,相关心。然而最平正的道路,却只有用文艺来沟通,可惜走这条道路的人又少得很。”1937年12月,普实克和弗拉斯塔·诺沃特娜合译的《呐喊》捷克译本由布拉格人民文化出版社出版。
1935年6月,日本岩波书店出版由日本诗人佐藤春夫、日本中国文学研究者增田涉译的《鲁迅选集》,收录佐藤春夫译《故乡》,增田涉译《孔乙己》《风波》《阿Q正传》《鸭的喜剧》等鲁迅作品。两位译者都与鲁迅有过颇多交流。鲁迅认为该书“译得极为出色”。据增田涉所述,《鲁迅选集》畅销“约十万部”。
在上海鲁迅纪念馆不远处的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为纪念《呐喊》百年,新华传媒推出《呐喊》联名款威士忌。酒标上,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的外立面图案增加现代地标气息。鲁迅是一位爱酒之人,郁达夫曾提到鲁迅饮酒:“他的量虽则并不大,但却老爱喝一点。主要是黄酒。但五加皮、白玫瑰他也喝,啤酒、白兰地他也喝。”上海鲁迅纪念馆研究馆员乐融提到,鲁迅少有几次醉酒经历就与郁达夫有关,“鲁迅喝酒比较有节制,但碰到老友也会展现出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豪情”。
“读过中学的人都知道,鲁迅有两个日本好朋友,一个是藤野先生,一个是在上海开书店的内山完造先生。”新华传媒连锁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钮也仿提到,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坐落于内山书店原址处,“能在我们这一代书店人手上恢复这家书店,是我们的荣幸。我们希望在注重书籍选品的基础上,尝试推出更多让大家内心有所触动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