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发掘少儿科普科幻创作及出版潜力,助力科普科幻高质量发展”主题沙龙在京召开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网 |   2023年12月05日15:49

11月26日,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主办、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协办的“发掘少儿科普科幻创作及出版潜力,助力科普科幻高质量发展”主题沙龙在京顺利举办。著名科幻作家王晋康、刘慈欣、吴岩、韩松,中国作家协会社会联络部主任李晓东,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崔昕平以线上形式参与活动。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执行董事(社长)、党委书记刘祚臣,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吴季,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编委会主任、《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总编辑丁以绣,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泉根,文学评论家、文联第十届全委会委员、鲁迅文学院教研部主任、研究员郭艳,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科幻教育家周群,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科幻分社社长、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理事长王卫英,著名出版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原副总编辑徐扬科,著名科幻作家、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超侠,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陈柳岐、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姚利芬,北京科学中心副研究馆员张英姿,著名少儿科幻作家、四川省青少年作家协会理事、全国少儿科幻联盟四川中心副主任何明瀚等专家莅临活动现场。活动由知识出版社总编辑张京涛主持。

好的科普科幻作品可以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引领他们走入科学世界。发掘少儿科普科幻创作与出版的潜力,推广优秀科普科幻作品,能够更好地推动科普科幻作品高质量发展,助力青少年想象力及全民科学素养的提升。本次活动邀请了著名的科幻作家、评论家、教育家等,以少儿科幻作品《恒星异客》系列为例,共同探讨、发崛少儿科普科幻创作出版的意义,探索发展科普科幻教育的新方向和新路径。《恒星异客》是一部以中国孩子为主人公的“太空史诗”少儿科幻作品,有着浓厚的中国元素。书中讲战争,讲和平,讲理解,讲人类,讲宇宙,讲未来。从细节到大局,《恒星异客》为孩子们构建了一个极其真实又恢弘的宇宙体系。《恒星异客》的立体多元和深层意蕴呈现,为国内科普科幻出版发展提供了新的借鉴。

刘祚臣表示,科幻承载着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双重任务,积极推广科幻文化,发展科幻教育,打造科幻产业生态是当下的重要课题。何明瀚的《恒星异客》是写给中国孩子的科幻启蒙之作,前沿的科学概念,非凡的想象力,扣人心弦的故事,以及充满中国元素的表达,使它在纷繁的少儿科幻作品中独具魅力。希望各位多多关注像何明瀚这样的中国青年科幻力量,关注“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愿与各位一道为我国科幻出版和科幻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王晋康认为科普科幻教育应以活动形式大量开展。活动在教育教学以及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科普科幻教育,既有趣,又能实践操作,天然就具备适合开展教学活动的特点,如可以开展“《恒星异客》我来画”的绘画活动、“星际文明哪家强”的辩论活动、 “《恒星异客》舞台剧”的表演活动等。一部好的科普科幻作品,是能通过各种活动,把各个学科有机、生动地联系在一起,让教育“活”起来的。

刘慈欣认为有一门基础教育领域尚未涵盖的学科——未来学,应该首先被列入科普科幻教育的体系。我们必须引导青少年思考:未来世界会是怎样的?它还有可能是别的样子吗?我们可以适应或改变未来吗?为了让未来更美好,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这就是最基本的未来学思维。可以说,未来学和科幻本来就是一体两面的。何明瀚的《恒星异客》,以一个“星际女孩”的成长史为线索,向小读者们展示了一幅浩瀚璀璨的、宇宙格局下的未来图景。这样的作品中,可以挖掘和拓展的主题、内容就非常多了。

吴季谈道:“如果要讲规律性和独特性的话,少儿科幻必须做到语言和故事内容能配合读者的年龄段,《恒星异客》就具备这种独特性。”他还重点谈了关于科幻作品科学正确性的问题,他认为硬科幻作品当中的科技内容只要不违反科学的基本规律就是可以被接受的,“从数学、物理、化学的普适性,生物演化的逻辑性,以及科技与社会文明的相关性来看,科幻作家在创作的时候应该给予关注。这是我的呼吁。个人认为,只有符合这些规律的作品才更有生命力,在这些规律的指导下仍然有很大的创作空间和想象空间,但是需要我们用创新的思维来努力探索。”

丁以绣认为《恒星异客》有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以科学为指导,在知识性和可能性之间找到平衡,创作出迷人的科幻世界;第二,以校园和家庭生活为中心,在艺术性和真实性之间铺陈故事,创作奇幻又真实的小学生活;第三,以塑造健康完善的人格为灵魂,在教育性和趣味性之间寻求契合,创造出令人神往的精神世界。

王泉根在会上表示:“科幻文学是向前看的文学,是出于人类对自身生存危机意识与灾难的恐惧而产生的,是出于人类对自身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价值追求,科幻文学的目标是追求人类生命的永恒,科幻文学的美学本身在于建构新的世界观。科普科幻的兴衰起伏与国运相连,与国民的科学启蒙相关,与青少年的教育密切相关,出版社要做好科普科幻教育,要找准作品,《恒星异客》就很不错。我认为,少儿科幻应当与校园生活相融合,与成长相结合,与文学性高度契合。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主要看三个方面:一是要有好看的故事,小孩儿就是要看故事,《恒星异客》里面故事套故事,关键的时候停下来了,欲知下回如何请听下文分享;二是要写好人物,要有记得住的人物形象,书里面塑造了何小希这个人物和他的父母亲;三是思想性,少儿科幻使人感动很不容易,使人感动就是它的思想性的体现。”

吴岩在会上强调儿童科幻创作、出版及教育的重要性,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工作。随着科技和时代的发展,人类即将进入一个重大变革的时代,这引起了人们的恐慌和担忧。科幻文学能够反映和表达这个时代的状况,对人们理解和应对这个时代的变革具有重要意义。他还高度赞赏了那些投身于儿童科幻创作领域的作者,他们愿意将自己的想法和对科技、对时代变化的认知写成故事传达给孩子们。期待这些作者能写出更好的作品,也期待在出版和课堂教学方面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韩松主要从情节构思、人物塑造和语言风格三个方面盛赞了少儿科幻丛书《恒星异客》。发言称其是一部风格独特、构思奇特且大胆的科幻作品,将整个宇宙银河作为背景,聚焦在地球上的外星人家庭和主人公小希的故事。该书的语言出色,既适合小读者理解,又融入了幽默感,机智而风趣。该书的情节曲折、震撼,具有教育意义和娱乐感。

李晓东认为科普科幻教育应以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核心开展。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激发跟“问题界定的方式”有关。如果我们有了扎实的科普教育,再通过科幻思维的引导,想象力和创造力就能迸发出来。作为科普科幻教育的重要资源,科普科幻的文学作品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培养着一代代读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恒星异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单讲设定,书中很多问题都是事先没有界定好的,也都是能激发人从多种不同的知识体系中吸纳知识,然后去解决问题的好引子。当一个读者试图去解决作者所提供的问题的时候,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被调动了起来。”

崔昕平结合具体数据,展现了科普科幻作品在少儿图书市场的热度。她表示,少儿科普科幻读物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我们也看到了书业的多种努力。当然,对于少儿科普科幻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对创作者也提出了重要的要求,比如故事性、知识性、趣味性兼具,要凸显童趣表达和科普知识更自然的融合,要以科普知识为基础展开想象,要兼具多重文学属性,最终所达成的效果应该是扎实可靠的科普知识和童心童趣的可读性的有机融合,这个将是我们可以展望和期待的。

郭艳认为科普和科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写作,要在科普阅读对象细分和定位的基础上开展科普教育。科普与科幻教育的侧重点不一样,科普和素质教育中其他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认知客观世界是相衔接的,而科幻更注重母语学习以及想象力的培养。她分享了几个关于少儿科幻创作的特殊性:“一、要厘清少儿和科幻这两个关键词。少儿科幻必须是以少儿为文学主体并具有科幻创作特征的作品。少儿科幻创作的读者定位非常重要,要关注分级阅读的弹性和家长的读者群。二、少儿科幻创作儿童主体性、文学性、科普性。《恒星异客》的主人公是儿童,讲述的是儿童视角下的宇宙、世界及其未来。儿童主体性在儿童作品中最重要的表现是成长性,如果在一部少儿科幻作品中非常好地体现了成长性是非常棒的。”

周群谈道:“从2016年到现在,我很幸运,见证了科普科幻,特别是科幻教育的发展,而且在发展的过程中也眼见到了少儿科幻创作的发展。现在科普科幻教育落地有以下几个路径:第一,立足课堂;第二,全学科读写;第三,课后服务;第四,请进来和走出去结合;第五,家校共育。”

王卫英主要从创作与出版的角度发表了意见。 “我们看了很多作品,都是关于小男孩和他的团队的故事,但是何明瀚的作品与众不同,他架构了星际女孩,以及她的家庭和她所在学校的故事,这是成功的架构思路。关于传播的问题,大百科做的这个事情非常好,这样一家大型出版社也开始做科幻,从众多的作品中遴选出《恒星异客》,这给了作家一个很高的起点,接下来建议可以多元化转型,比如说广播剧、话剧、动漫、短视频,包括走出去。”

徐扬科在阅读了《恒星异客》之后表示:“中国针对青少年的科普科幻的图书有,但是短、中篇较多,这么宏大的图书系列比较少见。首先针对青少年科普科幻教育,对于科学素养的培养是有很大作用的。因为对青少年来讲,没有一定科学素养对科普科幻小说是很难理解的。科幻小说还是基于人类对科学知识的认知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和无限的遐想,让科幻用文学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是科幻文学的真谛。科学素养的培养是中国科协一项重要的工作,尤其是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培养,这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恒星异客》系列特别适合打造品牌和IP进行大量的传播,这种成本的投入是值得的。”

超侠表示,《恒星异客》达到了趣味性和文学性的统一,而且融入了作家自己真实的生活。书里面的何爸爸也是写科幻小说的,大概也是从女儿的成长过程中感知到了一些灵感。“何明瀚的创作观点跟我很类似,首先是要写一个好看的故事,要一直吸引大家看,再把科普融入其中进行传播。我建议我们可以做各种各样的儿童科幻方面的普及,一方面可以很深入地做,另一方面可以进行广泛的传播,只有基数足够大的时候才会产生出精品。”

陈柳岐谈道:“科普科幻教育要从活动到课程,最后要到教材,这个脉络是我这十多年工作的体现。科普科幻教育确实刚刚崭露头角,确实有很多困难,不管怎么样,我认为现在应该去鼓励每个学校推广科普科幻教育。关于《恒星异客》这部作品,我的孩子是五年级小朋友,也是小女生,这几天在痴迷地阅读这部作品,我认为这部书一定程度上平衡了教育性和娱乐性,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是一部非常好的作品。”

姚利芬分享道:“这套书讲的是外星人进入地球,跟地球的碰撞,中间以何小希为枢纽,形成了两条线索,一条链接各种各样的外星人,包括何爸爸,另外一条线索是通过何小希链接学校、家庭生活,中间的暗线是何小希的成长史。总体来说线索设计比较成功,故事比较注重跟中国儿童成长的路径契合。书写儿童世界的友谊、家庭、身份、忠诚、归属感等等,这些都是小说探讨的核心概念。这套书对外星人的塑造比较成功,如何把地球人和外星人的“同”和“异”写出来很不容易。进入像《恒星异客》这样的具有多重书写意义的书籍,并参与到其中的活动和思维模式中,相信孩子也会获取生命本性完善的别样途径。”

北京科学中心是一家科普场馆,是首都科普的窗口和前沿阵地,张英姿主要从场馆开展科普科幻教育这个角度谈了她的看法:“首先科技馆开展科普科幻教育,它的独特优势是具有开放、自由、社会化的教育环境,有丰富的展览展厅资源,具有形式多样的活动资源,包括场馆的科学课,特色的活动等等,有多元的馆校合作,馆技合作的交流合作平台。场馆的科普科幻教育与少儿科普科幻创作的面向对象和培养目标是一致的,比如说都是面向青少年,注重兴趣的激发,注重跨学科的融合,注重探究式学习等等,优质的科普科幻作品也是场馆教育活动的素材和源泉。比如《恒星异客》这部作品,我们可以尝试截取逻辑性特别强的某一段,适合设计到场馆的科学活动中来,再通过一定的人物、地点、事件来展开。”

何明瀚从一个少儿科幻作者的角度分享了自己的体会:“任何形式的艺术创作,只要它在创作时就明确地要面向少年儿童,就天然地需要创作者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一部好的少儿科幻作品,在追求艺术性的同时,还必须兼顾教育性。我认为科幻教育一定要把科幻和中小学,尤其是小学校园有效结合,让科幻成为基础学科教育的配套内容。像《恒星异客》这种故事性很强,篇幅也很长的作品,探讨的主题、涉及的知识、包含的思想都是比较丰富的,可以用各种方式变成教育素材。《恒星异客》的主题是人类彼此之间无法心灵相通这一千古难题。这套书中讲各种各样的外星人,讲一场残酷的星际战争,讲种族之间的分歧与沟通,其实都是在反思人类。我们要如何克服自己的先天不足,真正走向理解与和平?脑机接口能不能解决我们的沟通问题?还是会造成更大的麻烦?人工智能到底是弥补人类沟通问题的良药,还是人类对数学过度依赖的延续?这些更大的命题,又都可以被拆分成一个个的小命题,融入各个学科的配套内容当中,让孩子自主地去整合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