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广西作家要多写大境界的散文—— 广西散文创作研讨会在南宁举行
来源:广西民族报 | 李道芝  2023年11月15日08:11

11月11日,由《广西文学》编辑部、广西散文学会主办的广西散文创作研讨会在南宁举行。广西文联二级巡视员、副主席石才夫出席会议并讲话。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刘军,江西省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江子等嘉宾受邀出席并授课。《广西文学》主编吴小刚,广西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广西散文学会会长何述强等70多名作家与会。

会议现场

会议现场

“散文语言是俗不伤雅的,既不‘掉书袋’,也有文化气息。”石才夫在会上说道。他细致地点评了《广西文学》(2023年第9期)广西散文新实力二十家的作品,认为散文创作要重视语言,“语言能力在散文里是首要的,特别是在今天,万物皆可散文,但不能凡是写了,都是散文家。”文学语言要把文学和口语糅合起来,浓淡适度,不露痕迹。谈到当下散文的整体面貌时,他说,“大散文”不仅仅包含题材和篇幅,也包含格局、境界和情怀以及作者的视野和对语言的把控能力等等,“小散文”无非是些家长里短、小情小调、走马观花,希望广西散文作家有大的雄心、大的情怀,多写大境界的散文,在题材上深挖细掘,在语言上用心经营,在表达上守正创新,期待有更多的好作品奉献给这个时代、奉献给读者。

刘军、江子两位嘉宾对广西散文新实力二十家作品进行点评,认为广西散文呈现众多优点,一是生活丰富,既有地方风情,又有时代风貌;二是主题多样,包括乡村伦理,社会生活,农民进城,乡村振兴,生老病死等;三是手法多样,广西散文作家站在现代的写作前沿地带,可以看出很好的学养。认为好的散文,要有好的语言和声口,解决结构问题,主张打破篇幅;要饱含力道,把题材写得饱满,写到极处;要写出生活的质地,有文化经验、文化底蕴;要有自我,把自己塑造出来;要有主题性意识,不断开垦,多读多写。

何述强认为,篇幅长的散文未必就是大作品,要舍得砍掉那些“芝麻”和“藤蔓”,减少语言的琐碎,短的散文同样具有无穷魅力。语言要有“疏离感”,疏离感是一种语言腾空而起或者横空而来的感觉,跟现实生活不要贴那么近。他认为,好的散文要有强大的情感,文章之所以吸引人,是源于文章背后情感世界的强大。

吴小刚在主持时认为,散文与小说一脉相承,希望广西作家在创作散文时,既有小说家的叙述张力,又有散文家的微妙情感。《广西文学》副主编韦露在主持研讨环节时说,任重道远需策马,广西散文当自强,愿这次研讨会播下的火种,可以照亮大家的漫漫前路。

“散文的境界除了文字之美、语感之美和精神享受之美,更重要的应当是文字背后的深层次情感表达和哲理性思考。”在交流发言环节,与会代表分享了散文创作中的体会。70后作家梁晓阳说,我写散文有将近二十年的历史,从当初的只是写景抒情,到后来渐渐悟到一些奥秘,得到一些技巧,这些散文大多都是袒露内心去写的,说的是真话。70后女作家唐女说,诗歌、小说、散文我都写,我把它们分了一下工,诗歌专写那些灵魂出窍的东西,小说用虚构和想象写故事,散文则是赤裸裸地直面内心和现实。90后作家韦东柳表示,要勇于敞开自己,在不断深挖和思考中提高文章内容、细节的认知力。70后作家又见认为,散文要有光,境界是散文的光,这光应当像一滴酒滴在酒缸里激起的粼粼微光,像一块老腊肉透出的纯粹的亮,像一位美女出众的外表背后不经意间透露着的高贵气质和深厚涵养。冯艳冰、庞白、莫景春、宋先周、琬琦、刘永娟、廖献红、剑书、黄其龙、李会鑫、岑叶明等作家也在会上交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