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故纸堆里的谍战江湖 ——海飞古代谍战新作《昆仑海》北京分享会举办
来源:中国作家网 |   2023年11月14日15:59

近日,作家、编剧海飞的古代谍战长篇新作《昆仑海》北京分享会举办。作家出版社副总编王松,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周晓枫,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杨庆祥,《青年文学》主编张菁以及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教授杨健做客活动现场,与《昆仑海》作者海飞进行文学对话。

从《麻雀》到《惊蛰》,从《薄冰》到最近热播的《梅花红桃》,在“海飞谍战世界”里,观众和读者们一次又一次地领略了谍战的精彩和刺激,体会到尔虞我诈背后人性的复杂。近几年,海飞的创作从民国谍战逐渐延伸到古装谍战,打造“锦衣英雄”系列,先后出版了《风尘里》《江南役》两部长篇古代谍战作品。新作《昆仑海》以战争遗孤、少年锦衣卫昆仑为主人公,通过以他为代表的小北斗门不断面临着的家国情怀、个人意志和情感纠葛的多重抉择。全文以日落紫阳街、雾锁桃渚营、琉球国长夜、台州府明月四个章回,讲述了古代国安战士维护沿海边境抗倭击敌的故事。

王松谈到,海飞作为备受推崇的作家,一直以他独特的文笔,鲜活的故事讲述,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他的作品不仅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还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作家出版社目前已经出版了海飞的《江南役》《昆仑海》,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合作计划。今年是作家出版社建社70周年,大家将继续坚持“为作家出书,出作家好书”的出版理念,为读者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图书。

张菁谈到,我们今天活动标题里有一个词语叫“故纸堆”,海飞之前也讲过他特别喜欢“故纸堆”这个词,虽然他写的是过去,过往的生活,过往的人,但他映射的和他真正想要书写和表达的是这个时代的人们,是这个时代的人心。

做杂志编辑的时候,周晓枫就曾经编发过海飞的作品。在分享会上,她与读者朋友一起回忆了当年的趣事。她说,身为编剧和小说家,海飞一直非常努力地维持两个身份的尊严,使每一种文体都是对自己的支撑,而不是伤害。因为,小说家和编剧这两个身份经常是在撕扯中,经常是在自我博弈中。在《昆仑海》这部作品里,悬念的延宕,节奏的把控都非常到位,这个既来自编剧的职业训练,也来自小说家的自我要求。作为类型小说,海飞很好地展现了自己的文学创造力。《昆仑海》不局限于讲一个故事,包括人物都处于一种动荡不安的状态,阅读时你会追随着作者的描述,去破解这背后人性的复杂以及事件背后的玄机,所以海飞笔下的人物并不是一个事件简单的人形道具,每一个人物都搅拌着我们的血肉,我们的浑浊的呼吸和我们干净的向往。

杨庆祥说,《昆仑海》这本书我是一口气读完的,感觉特别好,很想利用这个机会向读者们推荐这本书。《昆仑海》其实写得很妖娆,很有破坏力,海飞在他的这个小说里面,自始至终有一种诗意的东西在涌动,包括他塑造的人物性格也是有诗意的。海飞的古代谍战作品目前有三部,第一部《风尘里》发生在北京,第二部《江南役》到了杭州,然后是这部《昆仑海》,到了琉球。这个“海”他拓展了整个当代小说写作的疆域,关于海的谍战,目前市场上是没有的。希望海飞围绕这个“海”可以多做思考,把“海”里面的谍战世界通过人性人心人情建构起来,建成一个非常立体的“海”的世界和“海”的迷宫。我觉得在我们的写作里面或者是我们当代的艺术里面是缺少这一环的,我相信海飞可以做出来。他把他的作品系列叫“故事海”,无边无际的海洋就是无边无际的故事,我们要在那里面去找我们的故事。

杨健从影视的角度分享了他对作品的理解。他表示,在《昆仑海》这本书中感受了深深的诗意和电影感。文中很多处描述都类似电影的鲜明的特写镜头,仿佛能看到“推拉摇移”的状态。电影是最接近文学的,《昆仑海》可以称为文学性的影视,符合中国人审美的优秀文学读本。

分享会上,海飞也与读者朋友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经历和未来的创作计划。从“在文学的气象里,在故事的海洋中”为概念的“故事海”系列,到即将推出的“迷雾海”子系列,多年来,海飞一直提倡“故事力”,在故事性的写作中寻求自己的文学表达。无论《风尘里》《江南役》还是《昆仑海》,他创造出“历史+武侠+谍战”的写作模式,进一步丰富文学的叙述门类。

《昆仑海》

《昆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