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文学》2023年第10期|羽菲:法国乡村物语
聆听夏日的芳菲
夏天是一个自带梦幻色彩的季节,热闹非凡,充满活力。泛舟、野餐、品酒、烧烤、徒步、聚会、音乐节、红酒节等,都聚在了一起。
波尔多,这个久负盛名的葡萄酒产地,葡萄庄园自然是主角中的主角。这时的葡萄田,一派生机盎然,行行列列的葡萄,被精心修剪得整齐划一。在五月份的疏叶工作完成后,六月初,葡萄园正式迎来了它的花期。
葡萄花呈白色,细小,花期极短,常常被人所忽视。很难想象,这样不起眼,存在感极低的小花,竟能为我们带来如此美味诱人的水果,并可将它制成佳酿,真是花不可貌相啊!
在这阳光灿烂、风景如画的日子,各酒庄也打开了大门,欢迎各地的人们来品酒。许多酒庄会设有专门的开放日,热情款待前来品酒的客人,作为对酒庄的宣传。工作人员或酒庄庄主先对家族和庄园做一个整体的介绍,许多酒庄已经历了几代以上的传承。接下来会参观葡萄园、酿酒车间和酒窖,最后才到品鉴室品酒。
对于家族传承的技艺,法国人是非常骄傲的。波尔多地区的葡萄酒多属几个葡萄品种的混合酿造,以梅洛、赤霞珠和品丽珠为主,各酒庄都有自己的秘密配方,葡萄田的风土与各种葡萄的配比是葡萄酒酿造的关键,也是产业的核心,处处都体现着真正的匠心精神。
品酒的方法与品茶类似,品茶讲究观色、闻香、品味,品酒也是一样的。酒液倒入高脚杯中,不超过三分之一线,手持杯柄,轻晃酒液,观察酒色和挂杯的情况。新酒多呈红宝石色或紫红色,随着年份的增长,酒色逐渐变浅,靠近酒杯边缘的酒色会转变成琥珀色。
刚刚打开的葡萄酒,酒香是封闭的,需要醒酒,酒倒入杯中轻轻摇晃,让酒液与空气进行充分的接触,也方便香气的散发。对于葡萄酒香气的辨识,这是非常专业的领域,但这并不妨碍初级爱好者对一款酒的感知与判断,就好像喝茶,也许我们闻不出一款陈年普洱带有的是什么芳香,但我们可以判断这种香型是否令人愉悦,这便足够了。
轻呷一口葡萄酒,酒液在口腔中加热,最后一批芳香分子得以释放。寡淡的酒,香气持久度低,余韵短,而酒体丰满的酒,后味相对绵长。酒的丹宁度决定了它的口感,经过陈酿的酒,丹宁已在时光的洪流中慢慢柔化,口感渐趋圆润、顺滑,这与普洱茶的熟化过程多么相似。
2013年,波尔多附近的利布尔纳市与普洱市结成姐妹城市,这是首次茶酒文化的正式交流。在市政府宴会厅里,三十年、五十年、一百年的普洱老茶与柏图斯、白马等名庄酒的较量精彩至极,为中法文化交流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在市长的邀请下,我全程协助了此次的交流活动,并获得了荣誉市民的称号。
六月中旬,波尔多葡萄酒节可谓热闹非凡,这是欧洲最大的葡萄酒旅游盛会。远远地,就看到了加龙河岸高高耸起的帆船桅杆,那边早已是人头攒动了。买上一张通票,可以领到一个酒杯和通行证,凭借着它们,可以在一千二百个酒庄和贸易商所提供的八十个法定产区的酒款里任选十二种畅饮,还可以参加品酒课程等活动。
三公里长的葡萄酒之路沿着加龙河延伸,沿途的波尔多河岸被列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一路上,左边点缀着各色美食小站,右边是靠岸停泊的三十艘古老精美的帆船。当我们手持一杯干白时,正好经过一家生蚝铺,这是来自布列坦尼的生蚝,早上刚刚送到,还散发着新鲜的海洋味呢!配上一款由长相思酿造的冰爽干白,烈日的灼热顿时消失殆尽。
沿着加龙河岸漫步,边喝边玩,白的、粉的、红的、起泡的、半甜的、贵腐的,一样都没有落下。那些沿岸停靠的古老帆船,像是从历史中走出的一样,一种大航海时代的气息扑面而来,船上的船员穿着白色制服,或在悠闲聊天或是向我们挥手致意。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享誉盛名的高桅帆船赛(Tall Ships Regatta)从英国利物浦出发,经过都柏林,以波尔多作为终点,并在酒节期间停靠波尔多港。
此时,全世界最大最漂亮的高桅帆船都已集结于此,带着我们重返大航海时代。此情此景下,我自然而然地想起了从广西北海走出去的,现定居比利时的作家朋友谢凌洁的长篇小说《双桅船》,书中所描绘的神秘而充满着古典味的双桅船,如今在我的眼中有了更为具体的形象。
整个波尔多葡萄酒节持续五天,彼时波尔多城随处是现场音乐演奏会。加龙河岸,时有盛装出行的团体,海盗、中世纪服装很吸引眼球,传统的滚酒桶活动将现场气氛带入了高潮。晚上,会有更精彩的音乐会和焰火表演。这场夏季的狂欢和豪饮,吸引了近百万来自全世界的游人。
不胜酒力的我,喝完第八杯,就已经两腿发软,头重脚轻,瘫倒在岸边的草地上了。顺势躺在草坪上休息,看着远处的古典帆船、蓝色的天空,以及熙熙攘攘的往来人群,好不惬意。沿岸的草地上,许多人也像我一样喝倒了,在休息调整之中。想必,能喝完十二杯的人,该是不多的吧!
每年6月21日,是法国的音乐节,这是个全民狂欢的节日,热闹程度远胜于国庆节。这一天,不管是巴黎和波尔多这样的大城市,还是像圣富瓦这样几千人的小城镇,到处都张灯结彩,无论是业余爱好者还是专业音乐人,都会走上街头,展开免费的露天音乐会,整个法国都沉浸在各种音乐之中,从古典到流行,包罗万象,悠扬的音乐将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凌晨。法国音乐节是全球唯一一个跨越国界、语言和文字障碍的节日。据说,分会场已开到了全球三百多个城市,可见影响力之大了。
夏季,除了各种节日,日常的生活也是繁忙而多彩。
后院小小的一方菜地,收获是喜人的。早春种下的三排土豆可以收上一大筐,足有十公斤。西葫芦尤其高产,一个星期,就能长到一公斤一个,吃不完,便赠予需要的朋友,抱着一个西葫芦,就像抱着一个大冬瓜,那种喜悦是难以言表的。除此以外,我们还吃上了韭菜、茼蒿、黄瓜、葫芦瓜、南瓜苗、小白菜、茄子、灯笼椒和紫苏。
花圃里种了十来棵草莓,孩子玩耍间偶尔发现几个果实偷偷地变红了,会欢快地采下来,每人分上一两颗解解馋。前两年种下的金银花,已经开始攀藤开花,先是洁白无瑕,一两天后转为金色。金银花香味清新,摘下晾干,制成金银花茶,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适合夏季饮用。前些年扦插的玫瑰,已经茁壮成长,开出红黄粉三种颜色的玫瑰花来。
无花果和西梅都是在八月收获,西梅的原产地是法国西南部,即我们居住的地区。周围除了葡萄园,还有大片的西梅园和苹果园。西梅营养极其丰富,味道也比李子要鲜甜得多。三年前栽下一棵西梅,今年大概收获了一公斤。朋友家果树多,两株高大的西梅结了满树的果子,每颗梅子跟鸡蛋一样大小,熟透了的,咬开个口子,轻轻一吸,甜软的果肉瞬时充盈了整个口腔。正好准备去巴黎拜访朋友们,便摘了一大筐西梅带去,这样新鲜的有机水果,在大城市里是很难吃到的,一筐来自乡野的水果,让几位巴黎知识女性和孩子们吃得开心无比。
家里有两株无花果,一棵紫皮的,一棵绿皮的,风味不同,每年能产二三十公斤的果子。无花果被称作树上的糖包子,甜度高,但同时又是很健康的水果,并具有药用价值,备受欢迎。果子太多,于是就做成了无花果果酱、无花果果脯、无花果果干进行保存或者送给朋友,无花果入菜和做甜点也是常有的事情,总之,是物尽其用。
前院露台下的一大片薄荷,在一株迎春花的遮护下呈现出疯长的态势,有的薄荷竟在迎春花的枝杈间向上攀至一米多高。
夏季饮用薄荷茶,是消暑的好办法,人人都喜欢。取鲜薄荷叶洗净,加上少许冰糖,开水浸泡几分钟,将茶倒入杯中,待凉了之后饮用,清爽解渴。盛夏之时,我每天都会泡上一大壶薄荷茶晾着,随时取用。当然,这仅仅是薄荷水而已,并没有茶叶,真正的薄荷茶可不是这样的。
在法国,一般所说的薄荷茶,是一款来自北非摩洛哥的国饮。第一次喝薄荷茶,是在巴黎读书时,热情的法国朋友带去的。我们搭了十几站地铁,来到一个阿拉伯风情的茶室里,随处可见的马赛克装饰,圆形拱廊,恍惚间似乎我们已经到了一个阿拉伯世界。很多人到这里,只是为了品上一杯最正宗的薄荷茶。薄荷茶由锡壶盛装,古典精致,饮茶的杯子带有雕花。这是由来自中国的茶叶加上薄荷叶和糖冲制而成的,但是配比和冲泡方式是秘密,也是一家茶室生存的本钱。这种薄荷香中幽幽透着茶香的甜丝丝的饮品,口味独特,令人难忘。
夏季的周末,是朋友聚餐的好时节,野餐和烧烤都是很好的形式。若是野餐,大家会挑选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或湖边或公园,各家带上自己的拿手菜,共同分吃,孩子们在开阔的草地上尽情玩耍嬉戏。对于野餐,我喜欢带寿司拼盘,一般有寿司卷、甜虾和三文鱼寿司,看着漂亮,吃起来清爽不油腻。朋友们也是有着各自的拿手绝活,这样的聚餐非常轻松,以聊天为主,不需要待在厨房里忙碌。
夏日的烧烤也是非常开心的事情,各家院子里都有烧烤炉,葡萄藤烧烤,有着波尔多的风味。如若准备烧烤,我会在头一天就把肉类切好腌上,这样可以使肉更加入味。适合烧烤的肉类有牛肉、猪排、鸭胸肉、鸡翅等,还可以在超市买来各式的香肠以及虾和鱿鱼等海鲜。蔬菜则来自自家的菜园。
比起炭烤,葡萄藤烧烤就容易多了。想要点燃木炭非常费时,干燥的葡萄藤可是一点即着的,一把旺火把葡萄藤烧成红炭,便可以开始上架烧烤了。炽热的炭火把肉烤得吱吱作响,葡萄藤的清香随着炭火沁入肉里,整个院子里充满了烤肉和葡萄藤混合的香气。给半熟的肉和菜刷料、翻面,约莫十来分钟,就可上菜了。
夏季吃饭,我们喜欢在院子里的露台上、烧烤炉旁的太阳伞下,很是惬意。和风舒畅,日照明朗,连院子里的一花一草都充满了活力,饭菜的香气使人食欲大增。吃饭间,常常会有一两只黄黑相间的马蜂前来觅食。以前不认识马蜂,但见多了之后,知道了它们的习性,也便习惯了。它们一般不伤人,只是闻到肉香时,会飞过来想要分一杯羹。它们在几盘菜中间徘徊着,徘徊着,看准了目标伺机行动,它们的目标是肉类,当它停在一块肉上时,就开始奋力地撕咬,大概一分钟后,就叼着咬下来的肉飞走了。有一次,一只贪心的马蜂咬下来一大块肉,沉沉的肉压得它飞不起来,尝试了好几次,才摇摇晃晃地勉强飞离我们的餐桌。
午餐后,我喜欢将躺椅放在前院的树下休息一会儿。日光透过伞形的枝叶,星星点点地照在身上,温暖的气息让人沉沉入睡。一天午休醒来,听见鸣蝉的声音从近处传来,定睛一看,原来是我头顶不远的树叶上落了一只蝉,在不停地嘶叫。对于蝉的记忆,还停留在儿时,父亲任教的中学里,与小朋友们去捕蝉的经历还印刻在脑海中。但后来转学到了城市,之后越走越远,炎炎夏日,即使再听到过蝉声,也没再见过其真身。如今,一只真正的蝉就在眼前,这蝉声嘶鸣的夏天,从遥远的年代向我走来,我仿佛看见了少年的我向我走来……
多多涅河源起于法国中央高原,是加龙河的支流,加龙河河水浑黄,而多多涅河却是碧波荡漾,清澈得足以洞悉水中的一切。多多涅河谷有个美丽的名称,叫“一千零一座城堡之谷”,因其河谷附近散布着一千多座源自中世纪的古堡。徜徉其中,宛若时光倒流,回到了遥远的中世纪。在这里,似乎有挖掘不完的美景、历史和古迹。
作为居住在多多涅河附近的居民,我们享受着这条美丽的河流所带来的福泽,夏日的活动,尤为丰富。开车十分钟,便可抵达河岸的公园,里面有人造沙滩、排球场、天然游泳场、儿童游乐设施,还可沿河散步和远足。炎热的夏季傍晚,我们常常带上野餐垫、简单的食物,到河边去野餐、玩耍和消暑。趁着孩子们玩沙子的空当,翻几页书。
即使无所事事,坐在岸边的树荫下,看看风景或者观看河里的赛艇练习也是舒服的。
公园里有时会搭上一个临时舞台,来一场免费的露天音乐会,为炎热的夏天带来一份艺术情怀。这里每年还有免费的露天电影,节庆之日还可以观看烟火表演。
多多涅河上泛舟漂流,于我而言,是一次新奇而难忘的经历。多多涅河沿岸有着许多租用船具的地方,救生衣穿好,便有专人开车将我们带到上游的出发点,上船安顿好之后,将船推入水中。
由于不懂游泳,刚上船的时候有些紧张,感觉小船摇来摇去,担心会整个翻掉。等到坐稳,习惯了之后,才慢慢放下心来。河面十来米宽,由于河水清澈,看着好像只有一两米深,河底的石头在潋滟水光中清晰可见,两岸树影疏疏,偶有枯树倒入水中,完全是纯天然无修饰的河道。靠近河岸的水中生长着许多水草,顺着河水流动的方向,长长地漂向下游,似乎有好几米长。茂密之处,水草浮出水面,竟在水面上开出一大片白色的小花来,几只蓝色的蜻蜓在花间飞舞,好一幅唯美别致的景象!河中观景与河岸观景,虽然不过十米的距离,但是视觉和感受却是截然不同的。
大多数时候,河水非常平缓,小船顺流而下,只需用桨稍微掌好方向即可,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安心地欣赏沿河的美景。偶尔出现船底触礁的事件,船会拐弯或者搁浅,这时,必须合力用桨将船转回应有的方向或者撑住河底,把船重新推入深水的区域,将搁浅的船解救出来。
小船行进的过程中,有时河水会突然变得湍急起来,还带有漩涡,可能是因为河道拐弯或者河水冲击水中巨大的暗石所致,小船顿时被冲得没了方向,不受掌控了。这时所有人都得打起万分的精神来,仔细观察水流的情况,顺着水势将船头调转,并掌握好船的平衡,防止翻船。
想想都可怕,不会游泳,在这人迹罕至的河中,如果翻船会有多危险,即使身上有救生衣。所幸一路上有惊无险,当船经过第三座古桥时,便接近预定的停靠点了,我们将船逐渐往右岸靠拢,远远地开始寻找停靠点,前面一只小船显然也在寻找同样的目标,跟着他们,我们也轻松靠了岸,整个多多涅河漂流至此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夏日的晚上,孩子们熟睡之后,我喜欢躺在前院露台的躺椅上,赏月观星。深蓝色的苍穹幕布下,数不尽的星星在闪耀。我对星座不太熟悉,除了北斗七星,其他的都看不太出来,但这完全不影响我的心情。劳累了一天之后,躺在这儿,静静地看着满天星斗,听着夏虫的轻鸣,感受微风的吹拂,遥想银河之外的神秘宇宙,彻底地放空疲惫的身体和卸下生活中捋不清的思绪。一弯新月,挂在松树的枝头,月影斑驳,披在我的身上。
人间最暖是冬季
冬季是一个万物休养生息的季节,相较于其他三个季节,显得要安静、含蓄得多。人们减少了户外活动,屋内的聚会却多起来,不管是在法国还是在中国,冬季都囊括了一年之中最为重要的全家团圆的节日:圣诞节和春节。当然,跨文化的我们,这两个节日都要好好地度过。
刚步入十二月,家家户户就开始筹备了,等待迎接一个完美的圣诞节。在壁炉旁边装饰上圣诞树,这项激动人心的工作,如今已交给了孩子们。彩灯、彩球、丝带、铃铛,还有孩子们从学校带回来的手工装饰品被有序或随意地挂在松枝上,平日森林里散步捡回来的松果,也被喷上闪亮的金粉银粉,挂上枝头。忙活了一个周末的下午,一棵点燃了圣诞气氛的圣诞树就在孩子们的手中完成了。壁炉的上方,挂上大红色的圣诞袜,等待着圣诞老人的礼物。
逛圣诞市场,是每年十二月特有的活动。市场上有着许多平时看不到的精巧玩意儿,既有来自不同国度的工艺品,又有当地手工业者自制的精美摆件和饰品,吃的东西也很多。手工巧克力和糕点自不用说,鹅肝酱香肠奶酪等众多的当地副食品被包成了礼盒,除此以外,还有来自邻国的特色美食,走走逛逛吃吃买买,是十二月份欢度周末的特有模式。
所有的大型圣诞市场里,都会弥漫着一种特殊的酒香——热红酒。这是由红葡萄酒加上红糖、柠檬皮、橙子皮,以及八角、桂皮、肉豆蔻、丁香和生姜等香辛料慢火熬制而成的,在寒冷的室外圣诞市场,捧一杯热乎乎的红酒,边走边喝,顿时身上的寒意被驱赶得荡然无存。这种源于中世纪的饮品,深受大众的喜爱。
孩子们对甜食最感兴趣,每回逛圣诞市场,必然要吃西班牙油条(西语为Churros,法语则为Chichi)。这是将生面团通过花边挤压机挤入热油锅炸好的油条,撒上白糖或者蘸巧克力酱吃,是法国小朋友最喜爱的一种街边小食。
进入冬季以后,院子里的劳作也基本告一个段落了,剪枝的工作已经完成,草地也不再需要修剪。菜地上空空如也,盖上厚厚的一层纸箱以及枯叶,为明年春季做准备。这种懒人种菜法是从一位法国朋友那里学来的,厚厚的纸箱摊开,覆盖住泥土,压上枯叶,野草便不再肆意生长了,经过一冬之后,纸箱和枯叶慢慢化成了肥沃的土壤,待到春季来临时,只需稍微翻一下土,便可播种新菜了,不需要为烦人的野草伤神费力。
法国乡间的老房子里,多保存着壁炉,虽然家里有水暖电暖,但人们还是喜欢将壁炉燃起,增加室内的温度和气氛。自从几年前开始了乡居生活后,我也喜欢上了壁炉,它从一种印象中来自远古的室内装饰,摇身变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用具。
后院的一棵巨型橡树落下了满地的黄叶,用来引火是极好的,秋季修剪下来的树枝,变成了冬日的柴薪。燃起的橡树叶点燃了细枝条,将木柴越添越大,直到整段的树桩燃着。一段粗壮的树桩可以连续燃烧三四个小时。熊熊的火焰在壁炉里跳动着,室内暖烘烘的,格外舒服。
入夜,坐在壁炉旁的沙发上看看书,享受着这冬日特有的宁静和祥和,或是坐在温暖的壁炉前,看着雀跃跳动的火焰,思绪无限飘飞,任凭窗外是猛烈的风雨,或是簌簌落下的雪花,此时,寒冷的冬季,蛰伏而居的日子,竟带上了一种隽永的意味。倘若时间可以暂停,那么,我选择的,就是这一刻。
在中世纪的古堡里,有许多厨用的壁炉,取暖的同时,还可以烤肉或架起大铁锅煮东西。家里的壁炉燃烧着,我也会想办法做点好吃的。围炉而坐,吃吃东西,还是蛮开心的。孩子们喜欢喝热巧克力,将装着牛奶的铁锅放在壁炉的铁架子上加热,放入黑巧克力,随着温度的上升,黑巧克力溶于牛奶里,搅拌均匀,就得到了巧克力热饮,这是一种老少皆宜的高人气法国热饮。孩子们端着热巧克力,一边烤火一边喝,像极了小时候给她们讲的北极故事里小木屋的生活场景。
我还常常带着孩子们做锡纸烤红薯和烤鸡腿,味道绝佳。小时候在家乡和表兄弟们用泥块垒窑烤红薯的记忆仍历历在目,烤红薯的香气穿越时空,透过壁炉,传入了我的鼻息。孩子们爱吃烤鸡腿,我的配方比附近任何一家烤鸡店的都要好。平常烤鸡腿需要用烤箱,但自从壁炉生起之后,便改为壁炉版的锡纸烤鸡腿了。将鸡腿用沙姜粉、酱油和料酒提前一到两天进行腌制,腌好的鸡腿用锡纸包裹好,放在火堆旁的炭灰里烤上二十分钟,翻个面,继续烤十分钟,鸡腿就熟透了。在锡纸的保护下,酱汁封存在里面,烤出来的鸡肉鲜嫩多汁,香气袭人,而且非常入味。
漫长而寒冷的冬季,对于体质寒凉的人来说,需要多喝些温补的东西来增强体质,抵御严寒。酒酿是一种很好的滋补饮品,酒酿又称醪糟,是煮熟的米饭经过发酵而成的,辛温甘甜。每年冬季,我都会自己制作酒酿,放在冰箱里随时取用。酒酿的制作并不难,但对器皿的洁净程度要求极高,需要将所有的器皿和工具洗净并用开水烫过,否则,酒酿在发酵的过程中会被污染,长出白毛。
传统来说,酒酿用糯米制作,这样的酒酿甜度高,口感也更好,但是在缺少糯米的情况下,也是可以用普通大米来替代的。将糯米洗净,用电饭锅煮熟,水的比例比平时煮饭稍微低点儿,这样会使米粒完整成型,做出来的酒酿卖相和口感都更佳。煮好的糯米饭倒入容器中晾凉,撒上甜酒曲,倒入适量的温开水拌匀,压平,中间留出一个圆孔,这个圆孔是之后用以观察出酒情况的。容器蒙上一层保鲜膜,盖上盖子,摆到暖气旁边即可,三四天后,揭开盖子,顿时酒香四溢。洁白如雪的酒酿,静静地躺在容器里,用勺子挖一小口来品尝,有一种甘甜凛冽的滋味。
做好的酒酿可以在冰箱里保存一两周,食用方法也是多种多样。酒酿红枣枸杞蛋花汤是我经常喝的,晚上看书写作累了,煮上一碗喝下,身上暖洋洋,冰冷的手脚也顿时有了温度。孩子们最喜欢的是酒酿圆子,就是煮酒酿时加入糯米粉搓成的小圆球,圆子软软糯糯,深得孩子们的喜爱。
小时候,爷爷时常会制作酒酿,每当他把酒缸打开的时候,我就会凑过去,白色的酒酿里还悬浮着红枣和枸杞,这是爷爷自己的独特配方,小时候没有什么零食,甜滋滋的酒酿吃上一口,就像吃糖一样开心。
在国内的时候,想吃什么都非常容易买到,从来不需要关注食物的制作过程,似乎这是件与己无关的事情。在法国,尤其是在乡村,有关中国传统的东西似乎特别遥远,当想念家乡的滋味时,只能自己研习,自己制作,如此一来,反而比常人更深刻地了解中国传统美食和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于自己、于孩子都是一个非常宝贵的经历。
可以说,我的孩子们虽然生在国外、长在国外,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却不比国内的孩子少,相反,会更多一些。谁能说,这不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种形式上的传承呢?越出国,就越爱国,或许也是这个道理吧。身在异乡时,国家反而离自己更近了,她是我们每个中国人身上永恒的印记。
冬季有几个重要的节令不容错过。冬至,一家人围坐包饺子,孩子们现在也已经包得一手好饺子了,自己包的自己吃。最后每人包上三个冰糖饺子,作为甜点,正可谓——中西结合。腊八节,用红豆、鹰嘴豆、莲子、红枣、百合、杏仁、大米、糯米和红糖熬制成甜滋滋的腊八粥,孩子们可以吃上两大碗,直夸比买来的娃哈哈八宝粥要好吃。元宵节,自己动手做汤圆,炒黑芝麻,做成芝麻糖馅,糯米粉和成团,用芝麻馅包成小圆球状,煮熟即可。糯米的柔软和芝麻糖的香甜结合在一起,妙哉妙哉!
后院篱笆旁的一丛艾草,春秋季末收割晒干后,冬季便可派上用场。艾草的药用价值很早就为人所知,早在《诗经》中就有所记载。而在《孟子》中提到:“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可见陈年艾叶的功效了。三年前收割的干艾草并没有用完,如今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三年陈艾。
艾草能入肝、肾经,所以能够理气血、温经脉,用艾草煮水泡脚,能达到祛湿除寒、预防感冒、增强体质的效果。寒夜漫漫,一盆温热的艾草水,将暖流从脚底输送到全身上下,整个人都舒畅起来,就连长期伏案所造成的肩颈疼痛也能够得到缓解。与其花大价钱去买保健品,还不如多用艾草泡泡脚呢,坚持每周一至两次,赶走身上的疾病。
生命的际遇总在不经意之间,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缘分,有着冥冥中的因由。自从2013年受邀参与了普洱市与法国利布尔纳市的茶酒文化经济交流活动后,我便对中国茶文化产生了莫大的兴趣,从此便投入到孜孜不倦的茶文化研究中来,并将所得介绍给法国友人们。我收藏了各式各样的茶:绿茶、白茶、黄茶、乌龙茶、红茶、黑茶(主要是普洱茶、六堡茶和安化黑茶),并时常邀请朋友到家里来喝茶聊天,传播中国茶文化。
法国人面对中国茶,有如中国人面对法国葡萄酒一般,总感觉有种高深莫测的意味,因为不懂,所以神秘,因为神秘,所以渴望了解。冬季喝茶,一般以红茶和普洱熟茶为主,其他的茶类因发酵程度低,带有寒凉之气,并不适合冬季饮用。
红茶性温,可以暖胃,冬季喝再好不过了。朋友里有英国人,英国人嗜茶,且对茶的品质要求高,常抱怨法国茶叶店里买不到上好的茶叶。邀请他们来喝茶,我拿出了金骏眉、广西凌云红茶以及普洱晒红三种茶品,对比着喝。一向挑剔的英国朋友们无不赞叹,中国果然是超级产茶大国啊!从原产地拿来的茶叶,品质就是不凡。
其实出口欧美的红茶,多为带有烟熏味的红茶,比如正山小种,是英国五星级酒店上流社会的最爱。英国人喜欢在茶里加入牛奶或糖,浓重的烟熏味不会轻易被覆盖掉。中国人喝的是清茶,不喜欢加入其他的东西,所以茶的汤色,自然的香气尤为重要。
家里有不少普洱茶,一部分是当年普洱市政府企业随访团到来时赠送的礼品,一部分是几年前到普洱参观茶园时带回的礼物。十多年的普洱生茶还是略显生涩,只是夏天偶尔喝喝,我更喜欢普洱熟茶的醇厚。普洱熟茶茶性温和,暖胃养胃,还具有降脂降胆固醇的功效。
说起普洱茶,不得不提到沱茶。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下关茶厂“沱茶”远销法国,法国医学研究和临床试验证实了该茶具有降脂功能,由此名声大躁,甚至在药店里当作减肥茶出售。当我给法国朋友们介绍和展示普洱茶饼、茶沱、茶砖时,告诉他们,这跟七十年代风靡一时的“Tuocha”是同一种茶时,她们顿时恍然大悟。
波尔多地区气候较为温和,极少有大雪,但冬季玩雪,是孩子们的心愿。因此,我们每年都会踏上寻雪之旅。2018年到格勒诺布尔朋友家过圣诞节,穿越阿尔卑斯大雪山,直奔意大利都灵,2019年则是奔往西班牙马德里,回程穿越比利牛斯雪山。
山中的雪景与城市中大不相同,苍苍茫茫的,一片冰天雪地的纯净世界,没有任何纷扰,只有大自然的天空与之相互辉映。那洁白无瑕的世界,是不同于人类世界的另一种存在。置身于苍茫大地之中,忽感人类的渺小,这种没有边界的感觉,或许,就是自由。类似的感觉也曾经有过,在撒哈拉沙漠、苏格兰高地以及法国诺曼底绝壁上面对着素净的大海时。
雪地里玩拉雪橇,没有狗,大人的双手就是最好的动力,孩子们坐在雪橇里,享受着雪橇快速滑行时的飞翔之感,欢乐声响彻山谷。雪地里打滚、堆雪人、踩雪,这些平时玩不了的游戏,这种对于冬日特有的愿望,在这无垠的冰雪世界里,终于得到了实现。
除了偶尔的出行,冬季是个适合在家里吃喝聚会的季节,取出鸳鸯锅,备上各种适合涮锅的材料:肉片、香菇、木耳、粉条、豆腐、年糕、青菜……叫上三五好友,围炉而坐,热气腾腾地吃着,如此这般热闹非凡。国外的春节不比国内,有一大家子在张罗,以小家庭为单位的我们,借着春节的名义,聚一聚,聊一聊,便可解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冬季,这个原本属于寒冷的季节,却因了人事而带上了一种别样的温暖与韵味……
【羽菲,80后,生于玉林,长于北海,现居法国波尔多。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巴黎第十一大学经济与法律学院。近年开始基于法国学习生活经历进行创作,作品散见于各类文学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