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名编面对面:“他们的热情像火焰在燃烧” ——中国作协举行“作家活动周·名编面对面”活动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李菁  2023年10月29日11:47

10月28日,中国作协“作家活动周”系列活动之“名编面对面”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

10月28日,中国作协“作家活动周”系列活动之“名编面对面”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

“从他们的眼睛里看到了热情像火焰在燃烧,这种情感可以感染一切。”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引用评论家胡平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来形容编辑眼中的作家。一直以来,文学编辑和作家都是同船共渡、共同成长的关系,作家的成长离不开文学编辑的关注与扶持。10月28日,作为中国作协“作家活动周”的系列活动之一,“名编面对面”活动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施战军主持活动。韩敬群、《当代》主编徐晨亮、《十月》副主编宗永平、《青年文学》主编张菁、《北京文学》执行主编师力斌、《诗刊》主编李少君、作家出版社总编辑张亚丽、《文艺报》副总编辑岳雯、《人民文学》副主编陈涛、《民族文学》副主编陈亚军、《中国作家》副主编付秀莹、《小说选刊》副主编李云雷等与45位参加活动周的作家代表、鲁迅文学院高研班学员齐聚一堂,共话有关文学创作、编辑与出版的经验和体会。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施战军主持活动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施战军主持活动

活动现场,张亚丽、李少君、韩敬群、徐晨亮等向作家们介绍了各自刊社的历史沿革、重点栏目、稿件需求、出版计划等情况,真诚希望在座作家能够将优秀的作品交付到自己手中。

今年是作家出版社成立70周年。张亚丽回顾了作家社成立以来所走过的历程,从20世纪50年代的《林海雪原》《青春之歌》《山乡巨变》《野火春风斗古城》等红色经典,到改革开放后的《透明的红萝卜》《活着》《棋王》等优秀作品,都是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她特别介绍说,如今,作家出版社在立足以往丰厚出版成绩的基础上,正依托中国作协“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聚焦新时代山乡史诗变革,继续挖掘一批具有时代特色的力作。

李少君着重谈到了近期《诗刊》的改版。作为国家级的诗歌刊物,如何继承和发扬诗歌传统,吸纳新鲜力量,成为《诗刊》未来发展中需要思考的问题。《诗刊》将在继续坚守办刊宗旨、办刊特色的同时,加强关注在小红书、B站、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写作的诗人,让诗歌更多走近大众,扩大《诗刊》的影响力。

“编辑和作者是同行共进、共同成长的关系,编辑应当发挥更大的主动性,帮助确立作家的文学价值以及作品的市场价值。”韩敬群谈到,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强调“文本至上”,欢迎一切优秀的作家和作品。他希望能够借此机会加强与作家们的沟通交流,团结和扶持新生写作力量,与全国的青年写作者一起贡献更多文学佳作。

作为同样刚加入中国作协的新会员,徐晨亮形容此次活动令人感到“温暖又亲切”,他在现场也看到了很多曾经编辑过作品的作家的身影。作为当年文学杂志“四大名旦”之一、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的《当代》,具有贴近生活、注重现实主义风格作品的传统。他表示,《当代》今后将继续坚持这样的办刊传统,也希望作家们能够在写作中持续探索,为现实主义创作提供新的表达和路径。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作家祁云枝是陕西西安植物园的一名研究员,最近她准备创作一部以树木为题材的自然文学作品,聚焦秦岭的古树名木。她向编辑老师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如何才能写出每种树的特点和人文历史,将主题挖掘得更加深刻?对此,韩敬群建议,可以多阅读其他生态文学领域的代表作,如阿来的《西高地行记》等,从而思考并发现自己的创作方向和特点,将树木与写作者自身的经历、阅历以及思考融合在一起。

针对有作家提出的关于报告文学创作的问题,付秀莹表示,报告文学要有正面强攻的力量和对接社会现实的强大能力,要有社会广度、时代高度、精神深度。谈及扶持青年作家的创作,张菁表示,相较于年龄,《青年文学》更注重作家是否能够关注到生活的驳杂,创作上是否有创新,是否体现出鲜活的、年轻的精神面貌,内心是否博大,是否能够捕捉到社会的不同观念、大胆地拥抱未来。“精神上年轻的作家,会有不满足和往前看的状态。”

罹患乳腺癌并饱受病痛折磨的作家杜若曾一度对自己的病讳莫如深,加入中国作协的申请都是在病榻上完成的。如今在接受多次放化疗之后,她的心态越来越释然。谈到接下来的创作设想,她表示想更多关注散文和非虚构创作。听了杜若的讲述,师力斌坦言,自己对生命也有了新的认识,“我们在这里谈文学是人生的幸事”。他说,相较于体裁和形式,文学创作的体验和表达更为重要。好的文学作品,往往一句话便让读者有所感动和触动,写作更重要的是遵从自己的内心和生命体验。

当天,新会员作家代表还参加了“走访中轴线”活动,并在首都剧场观看了北京人艺的话剧《杜甫》。

走访中轴线

走访中轴线

彝族诗人加主布哈在登上北京奥林匹克塔时心情激动,真切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和繁荣,表示“希望能一直坚守在文学这块精神自留地上努力耕耘”。来自云南的李司平在走访过程中看到了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思想的中心、中正意识在城市空间构造上的映射:“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讲,做人要行得端、走得正,北京中轴线不就是这样吗?”活动还没结束,吉林作家张紫华已经开始感到不舍。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银杏、大栅栏的老店、各种地标建筑与胡同风光在眼前徐徐展开,此行“不只畅聊文学,我还遇见了老舍笔下北京的秋天”。

观看完话剧《杜甫》,作家们不仅感受到文学与舞台艺术的精湛结合,也从杜甫的人生和创作经历中体悟到以人本精神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福建作家颜妍表示,冯远征饰演的杜甫满溢着理想主义的执拗,显示出令人动容的纯洁。细腻而充满力量的演技、像溪水又像浪潮的音乐、极具诗画意境的舞台美术,让“今晚是只属于《杜甫》的魅力世界”。在诗人张诗青看来,通过此次观演不仅加深了对杜甫诗歌写作背景的认知,也深切体会到诗人那颗炙热的赤子之心,杜甫是璀璨历史星空中当之无愧的人民诗人。

(摄影:冯海文、杨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