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滕延青长篇小说《街上》新书分享会举行
来源:海燕文化工作室 | 吕晓曙  2023年10月26日19:48

10月14日下午,“缑城记忆”滕延青长篇小说《街上》新书分享会在县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文艺评论家、作家、诗人、文化文艺领域乡贤、新闻媒体代表及各界读者百余人参加活动。

滕延青,笔名东白。浙江宁海人。1968年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现浙江大学文学院)。中学高级教师。曾出版《东白寓言集》《被遗忘的风景》等作品。

长篇小说《街上》2023年5月由广东花城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49万字,系作家滕延青花费6年时间创作完成,书写了浙东小镇颇具特色的老街近百年的风雨岁月。兴隆和祥泰两家苦心经营的百年老字号烟店,数十年来在历史长河中沉浮兴衰,尽诉几代人的非凡机缘、恩怨情仇,细腻刻画了主人公艰难坎坷的创业历程,通过各种矛盾冲突,展露出现实的复杂和人性的光辉。

反映的是宁海小镇老街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50年间的历史风貌,塑造出街上形形色色的商人群像,真实地写出了社会大变革中,普通民众的思想、心态和生活变化。小说的写作使用了不少地域方言,充满宁海特色与印记,生动有趣地向读者铺展开一部家族兴衰史和一幅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画卷。

分享会以访谈形式进行,现场,滕延青就长篇小说《街上》的写作缘起、创作的心路历程以及创作出版的台前幕后等话题声情并茂地作了深入交流。

“我生活在商业世家里,从小在街上长大。我的祖父、父亲、叔叔、舅舅、丈人等都是小商人。这些商界老前辈,都烟消云散了,整条老街也在拆迁。我闭上眼睛,眼前便会出现狭仄的老街上人来人往的繁忙景象。我用自己的笔纪念祖父、父亲、舅舅及他们的同辈人,让他们在这条街上再次演绎他们的人生”。分享会开场,滕延青动情地表示。

该书的上、中两部写祥泰的发家史,下部写主人公丁阿信在历次运动中的经历。书写了两家老字号商店的主人公在行业竞争过程中跌宕起伏、富有情趣的故事,更是描绘了两代主人公艰难曲折的创业历程。

“年少志高成旧梦,老来笔底锦花开。桃源古镇展新卷,商贾街坊上舞台。乐水乐山随君意,为文为史尽吾才。镜中映照旧时月,自有高人褒贬来。”作者滕延青的这段话印在书的底封,准确地抒发了他的创作初衷和心境。

分享会上,宁波市作家协会就宁海作家、诗人近年来取得的文学创作成果及长篇小说《街上》的出版,并举办首发分享活动发来贺信。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徐肖楠作评点。著名作家、剧作家、浙江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宁波市文联原党组书记、副主席杨东标作为宁海文化文艺领域乡贤、前辈,他围绕宁海文学、文艺工作往事,文学创作的兴起与蓬勃,创作人才的培养等内容进行了动情的回忆与讲述,并对《街上》作出推介。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华夏》杂志总编辑、广东省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刘迪生作分享会小结发言。

“缑城晋风过,蒲湖宋云留。一方水土自有一方人,对于土生土长的宁海老城居民而言,每段缑城记忆,就是一个话题,每份犹疑的消失,都是一册斑驳的画卷。”《街上》的创作、出版是对老城风貌、城市文化记忆的挖掘与呈现,对宁海历史文化研究、传统文化赓续、文化遗迹保护等有所裨益,也借此展现了宁海地方文化的人文荟萃、深厚底蕴。

分享会上,散文作家王剑波,资深文化工作者万伯春、袁哲飞,作者滕延青亲友代表、其妹滕延霞,滕延青学生代表、“一个人的缑城”系列文章作者顾方强,同乐园主人胡教明,宁海县作家协会代表等先后作分享交流。大家纷纷表示,《街上》的成功在于,展现了多姿多彩的在宁海县城老街上曾经发生过的各种精彩故事。《街上》的故事衔接人性常态,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琴瑟和鸣,人间烟火、多变世事、生命渴望、人文传统、江南情致,都融合其中。那些岁月陈酿的持久魅力,不仅在于过去,更在现在和将来。其平常而有意味,是更贴近身边而又看见自己的作品。《街上》的书写钟情于小工商业者的精明,这既是他们的生存依托,更是他们的生存之道。他们的生命波澜折射各种情感,交集诸多过往,映现社会情态与人的命运,以此打开“我的市井江南图”。《街上》致敬一代人的普遍生存与奋斗,闪烁着平凡中的生命波光,透出令人依恋的委婉风韵,留给那些经历过的和没有经历过的人们诸多感慨。

分享会上,滕延青向县图书馆赠书。宁海传媒集团FM.989宁海新闻综合广播主持人唐姗姗,县图书馆文心朗诵社社员柴振松朗诵了《街上》的节选片段。

分享会最后,滕延青向与会的文朋书友和读者签名赠书,现场气氛热烈,充满文学情致与对老缑城的怀想。

摄影:濯清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