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超时空寻找》研讨会在京举行
来源:中国作家网 |   2023年09月21日18:30

9月20日,《超时空寻找》研讨会在京举行。

9月20日,《超时空寻找》研讨会在京举行。

9月20日,由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主办,《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编辑部承办的《超时空寻找》研讨会在京举行。《超时空寻找》是一部由芒果TV出品的纪念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主题的纪录片,以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战士作为主角,通过他们的视角和回忆重返历史现场,在对历史的重述中展现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也通过不同代际的视角展现了当代人对历史的致敬,对英雄精神的传承。彭学明、杨舟贤、付秀莹、张健、斯日、李墨波、宋嵩等作家、评论家、学者、编辑汇聚一堂,围绕这部纪录片展开了精彩讨论。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副主任宋向伟与会讲话,研讨会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副主编崔庆蕾主持。

宋向伟指出,对芒果TV推出的纪录片《超时空寻找》进行研讨,既是以这一特殊形式纪念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也期待通过研讨来探索新时代文艺精品的创新发展之路。《超时空寻找》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带我们重温那段光辉历史,深情歌颂志愿军英雄的壮烈事迹,感受他们的家国情怀,诠释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她认为,这部纪录片首先具有超拔的精神高度,这样的精神高度,决定了意蕴的深度,提升了纪录片的品质。其次,具有深厚的情感浓度。动人心者,莫先乎情,细致且富有人性关怀的讲述,让个人之情与家国之情相融,赋予这部纪录片以人性之美、崇高之美。再次,具有科技的温度,《超时空寻找》利用VR为英雄们“寻梦”“圆梦”,使得观众在有温度的科技力量参与下,与英雄共情,和历史重逢,同现实相拥。整部纪录片呈现的真实故事、质感细节、震撼人心的场景,非常感人,是一部向历史致敬、向英雄致敬的优秀作品。

与会专家对该纪录片展开了多层次多维度的探讨,着重分析了该纪录片的选题立意、内容制作、艺术品质与技术创新,进一步肯定了创作团队颇具情怀、饱含深情、格局远大、制作精良的创作风尚。

述英雄史诗,聚民族精魂

自8月20日开播以来,《超时空寻找》以真诚与强大的精神内核打动观众,中华民族的坚韧、崇高、团结在一段段震撼人心的故事中得以凸显,涤荡着观众的灵魂,收获了良好的口碑,反映出芒果TV在主旋律主题创作中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敏锐的创新性与革命性。对以文艺化导人心,讲好中国故事发挥着有效的示范作用。

彭学明认为,《超时空寻找》以“望·重逢”“惜·团圆”“愿·相伴”“盼·梦圆”“敬·无畏”“念·魂归”6集专题再现抗美援朝那段宏阔的历史烟云,再现中国人民志愿军保家卫国的英勇无畏、家国情怀,具有直抵人心的强大感染力,是一部献给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史诗,是一首歌唱中华民族精神的颂歌。纪录片中,对老一辈抗美援朝足迹的寻找,寻找的不仅仅是祖辈个人的人生轨迹,同时也是历史寻找之旅,是灵魂补钙之旅、信仰强固之旅和精神洗涤与传承之旅。艺术上,每个章节都有寻,有回,有呼唤,有应答。前面五章,每一个寻找都自然巧妙地带出一个个战友,让每一个战士的个人命运汇聚到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从中不但看见了历史,还看到了民族精神的脊梁,看到了整个中国和中国人。同时,人物形象鲜活生动,具有较强人文关怀,是一部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精品力作。

付秀莹认为,《超时空寻找》具有强大的精神动力,从这些老战士身上,我们强烈感受到他们对理想和信念的坚定信仰,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也深刻体会到今天来之不易。为了永不忘却的纪念,为了永远铭记的精神,我们更当赓续红色传统,传承民族精神。同时,这部纪录片以现实和历史交错穿插的叙事方式,细腻鲜活地呈现现实生活细节,与历史深处烽火弥漫的峥嵘岁月相互缠绕,自由往返,使得影片获得一种强大的叙述张力。而以后辈视角展开叙事,别具匠心。血脉亲情的交融,代际精神的传承,红色基因的赓续,理想信念的传递,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洋溢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具有强烈的生活质感。

张健认为,《超时空寻找》以“寻找”为关键词,这里的寻找是双向的,既有后代对祖辈戎马人生的追寻,也有祖辈通过后辈去“寻梦”,了却未竟的人生心愿;既是前辈向后辈传递精神、敞开人生的讲述,也是后辈对前辈精神的承续。这种叙事方式有着强烈的感染性,展现了老一辈英雄的人性光辉。他们的“英雄情怀”不仅体现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也体现在战争后的烟火人生中,他们的真挚、朴实,通过细节展现出来,打动人心。同时,故事通过年轻人的寻找来推进的,体现了创作者对于青年力量的重视,VR等元素的加入也很有时代气息。

创新表达,融“个体小历史”入“家国大历史”

《超时空寻找》在深远立意之外,还将技术融入主题,以独特的讲述方式将个体亲情融合至家国情怀的抒写中。

斯日认为,《超时空寻找》具有“传记”特色,在以典型战事、宏大叙事、典型人物为主的抗美援朝叙事模式外,以个体化的“小历史”为内容,再现战争的残酷激烈,展现了人民子弟兵的英勇奋战和不怕牺牲的精神。这种表现方式,与近年来历史叙述、传记叙述以及社会史叙述从微观抵达宏观的潮流相契合,是一种内容与形式上的创新。普通士兵的口述战争史是个人视角的,是微观的,但是真实的、带有情感和细节的,更加生动和感人的,是对大历史的补充和丰富。

杨舟贤认为,这部作品为新技术探索了新的应用场景,用纪实性手法对表现内容进行了文学化呈现。在这部纪录片当中,虚拟现实技术不是单纯作为技术手段,而是融入主题中成为情节主线,依托轻量化实时动作捕捉和虚拟现实技术,还原历史场景,让志愿军老战士与亲人、爱人和战友相见,使观众和主人公都身临其境;同时,该片选用了强纪实的风格,没有旁白、较少独白,而是通过镜头剪辑、背景音乐、人物对话,增强故事性,令叙述完整,人物鲜活,产生强烈的共鸣。而每一集的矛盾集中化解、情感集中宣泄的部分,都是主人公戴上了虚拟显示设备,开始穿越时空的对话,这是一种与舞台表演相类似的情境。仪式感带来了崇高感,产生了敬畏心。

李墨波认为,《超时空寻找》的“寻找”具有多重含义,寻找也即发现,重新发现历史。首先是发现“英雄”与“英雄主义”,这对当下享乐主义、消费主义蔓延有着重要的警醒作用。纪录片中有个老兵说,你们为何现在才来?早五年来会更好。他们已经是年近百岁的老人,随时有可能离去,这个纪录片既拯救这些幸存者的记忆,也是在拯救国家民族的史料,对历史的打捞是为对抗遗忘,而有些人与事是不应被忘记的。而VR技术以及年青一代的视角,在重建时空的过程中,实现了祖辈与子孙的“超时空”链接,实现了精神的沟通与传递、“情感”的共享与融合。导演具有匠心且十分真诚,在起承转合的叙事结构中,将技术与情感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流动起来,形成了有分寸感的真实呈现。

宋嵩认为,这部纪录片中的技术应用,让纪录片的情感伦理建构更为打动人心,也让“元宇宙”“AR+VR”等冰冷的科技有了温度、有了真正的价值与意义。记录片中采用实时动捕+VR体验等技术,在青年一代追寻祖辈的故事中构建出令当事人刻骨铭心的历史场景,让亲人与战友、家人在虚拟世界中“重逢”,实现超时空对话。然而这种创新技术的应用也让我们思考科技伦理在新技术革命中的位置,当为了完成老兵心愿而用最新技术建构起记忆中的场景时,最初一层的景观复原是最简单的,但虚拟世界中的情感、伦理、人性的温度才真正使得技术本身产生价值。而这也引发我们继续思考,在未来的科学媒介格局中,“技术有限性”“虚拟世界的文明建构”等重要问题。

研讨会上,专家学者还围绕这部纪录片的情感冲击、人物细节、青年视角、片尾曲、纪实与虚构、“超时空寻找”的多重含义、家国情怀等话题展开了多角度深入探讨。大家一致认为《超时空寻找》这部纪录片蕴含着强烈的情感冲击性、崇高的审美性和鲜活完整的叙事性,唱出了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讲述了一堂感人至深的爱国主义教育大课,是一部昂扬着精神力量的作品,凝聚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唤起了观众的普遍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