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木叶乡印象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李迎兵  2023年08月30日09:26

酉阳站。扑面而来的热浪。先定定神。刚接到站时,听正在开车的副乡长说,一会儿就不那么热了。木叶乡海拔高。果然,七转八绕,有一种扶摇直上九万里的感觉。窗外的一切,与刚才火车上身旁坐的一个学生打开平板看周星驰电影的画面,简直恍若隔世。出了县城街道,就是一个又一个的陡坡。盘山而上。到处是连绵的山川河流。峰峦叠嶂。绿莹莹的一片。青山绿水。天高云淡。

一个小时左右,就到了乡政府。一个壮实黝黑的中年男子从门厅里迎了出来。旁边的崔诗人说,这就是张超主任。也就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之一,乡人大主任。这趟行程从昨天就从北京出发,高铁过了南阳、襄阳之后,就是属于云贵高原的险峻地貌,让人想起中学课本里杜鹏程《夜走灵官峡》里写到的场景:“这山峡,天晴的日子,也成天不见太阳;顺着弯曲的运输便道走去,随便你什么时候仰面看,只能看见巴掌大的一块天。”但木叶乡不是这样,即便四周山连着山,站在乡政府院子里,视野依然显得很开阔。阳光似乎没有酉阳站的那种强烈,有山风在吹,而且前面不远就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

此时此刻,身处村寨的木屋前,静静流淌的绿水,深幽幽的,想起十九世纪的梭罗自己亲手在瓦尔登湖旁边建造的小木屋,就在康科德城的森林里。“湖泊是自然风景中最美的,也最具有表现力的部分。它就像大地的眼睛;人们注视湖泊,就能测量出自己天性的深度。”梭罗所说的湖泊,在我看来还有在重庆朝天门看到嘉陵江和长江交汇时的奇观。岸边水生的树木很茂盛,与其他群山和山崖处的松柏是不一样的气质。峡谷处的白家河,以及相关的流域和瀑布,宛若“光的浮尘布”,云雾和水雾之中,扶摇在更高处是彩虹一般的光芒,成为无法探及的云朵。那时,同来的白副部长和向教授蹲下去,在清澈的镜面中打量,让晶莹透亮的水滴把脸上的浮尘洗刷得干干净净。

川渝的地貌,早有李白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酉阳通往木叶乡的公路就已很险峻了,但从木叶乡前往干田村的山路,超出了常人的想象——不仅仅是“百步九折萦岩峦”,而且是“畏途巉岩不可攀”,一会儿是“飞流直下三千尺”,一会儿又“疑是银河落九天”。不得不说乡政府干部的驾车技术一个个让人惊讶。进入干田村的地界,夜色中静悄悄地来到了一个叫浪古溪的村寨。据称,二十九栋民居依山而建,四十一户人家,两百二十六人,上下院子,土家木屋,传统的亮三间、撮箕口,吊脚楼。这些建筑,在幽暗的夜色里,颇有“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世外桃源之感。

重庆解放碑附近,从穿楼而过的李子坝到临江门,嘉陵江就在窗外流淌。无论是一只烧鸡公,还是某央媒驻渝的姚记者言谈间不经意的一句“妈老汉”,当晚入住的、颇有宗教仪式感的百合教堂酒店,都让人体会到了浓郁的西南风情。尤其,浪古溪的李氏家族,已经繁衍到第十四代,三百年的历史,不由得让我想起《沐月记》里抒写的山西吕梁离石东关李家大院,似乎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找到了一个契合点。当晚品茗喝茶,还有县作协袁宏副主席,曾在一九年到鲁迅文学院高研班学习,探及与鲁院相关的轶事。然后,又提到文学的更多话题,不觉时光如白驹过隙,夜深人静时下起了雨。听到后窗地面被雨滴打湿的声音,仿若看到花园里一株颜色深暗的花朵正在雨地里摇曳,被浸染,被浇透,花色显示了更加清晰的魅力。花朵的粉嫩处被无情地肢解着,潺潺的,被卷起的积水发出啪啦啪啦的响声。这也正是千百年来,至少三百年的李氏命运,如同一棵老树的年轮一般一圈圈划开来,就在山谷下上涨的洪流中发出了亢奋的啸叫。李氏的子孙们就在这块土地上拔节生长,与整棵生长的老树融为了一体,爆发出难以想象的生命力。

所以,那个时候,我听到茶室的美女服务员不停地倒茶的声响,以及张主任和崔诗人在介绍一个叫李世标的传奇人物。六四年出生,七九年考上北大。他是酉阳县的第一个北大学子。后来,他在深圳工作,女儿赴美留学。我朝着黑暗的窗外望去。窗外什么也看不着。目光透过黑暗,穿越岁月的迷雾,试图打量着遥远的什么——去寻觅,去探究,去捕捉,去在刚刚过去的历史碎片中拼接,那个近在咫尺而又遥不可及的生命灵魂。然后是李世旺和郑凤云。这又是两个与浪古溪李氏家族有关的人物。也就在前一天的傍晚,来到了乡间的蔬菜大棚,就在不远,仿若是刚刚在梨耳村的藤茶香,却又不是——稻田里不远就是茉莉花散发出的芬芳,抑或是月季花的阑珊,更远处隐约的晚霞,花团锦簇,清纯霈霖,妖娆仙子,落英缤纷。

乡里宣传委员冉美女,曾在县里宣传部待过,所以举手投足,落落大方。崔诗人的父亲是土家族,而母亲是苗族人,但他的诗歌却走向了中诗网,突破了酉阳的疆域,甚或在一首诗歌里写到了蚂蚁的命运。白副部长也是第一次来到浪古溪,尤其这套民居——陶渊明十六居的第一居,晚上喝茶时,作曲的应文君打开她的手机,放着她作词作曲的歌谣,轻快,却又有一些淡淡的乡愁,排泄不去的内心的忧伤。听到她讲述的身世及个人遭际,竟然有些意想不到的视域,让人无法直视。“我们为了使得大家都能听得见,声音则变得不能更低,就像扔进去水中的两个石子,靠得越近,越容易破坏彼此的涟漪。”梭罗所思所想,也正是此时此刻你的感受。在木叶乡,你在侃侃而谈,试图通过一本叫《沐月记》的小说,来搭建一座桥梁。很多时候,说出来的东西,只是内心冰山的一角——正如此,在梨耳村,在藤茶地头,在蔬菜大棚,在民俗古居,在两棵缠绕千年的粗壮高大的紫薇老树下,都会滔滔不绝。第一书记在一旁介绍。

行走在温泉的崎岖河谷中,被山洪冲刷过的河道,满目疮痍,碎石嶙峋,被毁坏的小路,蜿蜒着,竟然有一台清理河道的大型吊车,接着走,会通向山后的一个好去处——温泉里自然不一样,沐浴着,玲珑剔透着,看到不曾看到的风景。含有硫硒的温泉的水面上冒着氤氲的热气。还记得木叶乡的蔬菜大棚里,正在向城里来的大卡车上装着西红柿和其它蔬菜,五颜六色的水田里,更远处草长莺飞,体会到武陵山脉的浩渺和广博。人类返璞归真,至少像本土居民土家族和苗族的那种近乎纯粹和自然的本色,能够在类似陶渊明的桃花源圣地里感受到的简朴健壮和天人合一。当我在木叶乡会议室讲到《沐月记》里现实废墟以下的部分,毛细血管的部分,或许就是眼前温泉里亮闪闪中所呈现的一切。卡夫卡在《饥饿艺术家》里写道:“因为我找不到适合自己口味的食物。假如我找到这样的食物,请相信,我不会这样惊动视听,并像你和大家一样,很低调地,吃得饱饱的。”据说,来木叶乡搞社会实践的清华师生也有几个来到了《沐月记》的交流现场。当然,还有随处可见的人们,包括背着背篓,挑着担子,推着小车,弯腰拔草的那些身影。正是他们,在驱散着你内心中的幽暗和不快,为你每一个毛孔注入了信心和活力。

就要作别了。木叶乡政府的院子里站着一些人,包括张主任和邱副书记,还有亲自驾车的副乡长——走时,又换了一个师傅,然后挥手致意。那些村寨,那些房屋,那些农田,那些山川河流,那些属于乡里、村里,包括浪古溪,包括梨耳村,以及从村小学,到乡里图书室,然后是一条静静流淌的,没有被污染的,掩映在绿荫里的小河流,以及经过乡里规划后的街道,两边都是三层左右的商铺门面兼村民住房。

晚上住在酉阳县城的维也纳酒店,正好离古城很近。红土地文学社的七八个成员来到了酒店拜访,其中有刚退居二线的县科协领导,还有最美乡村女教师,更有一见如故的做过私企的秦飞——古城在新城的高处,地势占着上风,尤其还是乘坐电梯才能去的旅游景点。晚饭吃到了老电影《芙蓉镇》里刘晓庆扮演胡玉音做的米豆腐,突然想起姜文扮演的老右秦书田,他们扫街时一起跳舞的桥段,又在电视剧《风筝》里柳云龙与罗海琼之间演绎出新的内涵。古城夜市又遇到崔诗人单位的书记和副校长,也是很热情。次日上午又去了桃花源公园,大酉洞的鬼斧神工,让人叹为观止。午饭后,秦飞自驾车送我到重庆,然后赶飞往北京的航班。从这些人身上,见识了酉阳人,木叶乡人的真诚和善良。言谈间,能够就当地的人文历史进行交流,受益匪浅。行走在武陵山的怀抱里,不由得让我想起这次刚出酉阳站就看到接站崔诗人和副乡长的热情笑脸。正如在木叶乡里,随处可见的自然植被,让人心旷神怡。虽然,不同的树木,有着不同的生长期,尤其在北方,会看到树木的茂盛或凋谢,但在重庆,在嘉陵江和长江交汇处的朝天门,在南方的木叶乡,则是完全不同的,所有树木都和北方的松树一样,四季常青,就像在离开木叶乡时那些向我挥舞的手臂,还有一张张真诚的笑脸。

【作者简介:李迎兵,作家,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长期担任鲁迅文学院辅导教师,首届张爱玲文学奖获得者。出版有长篇小说《沐月记》《狼狐郡》《狼密码》《雨中的奔跑》等六百多万字,并入选山西省委三晋英才奖励计划。《温柔地带》入选《小说月报》和《滇池》举办的“中国短篇小说精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