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用纪实影像讲好中国故事 首届中国纪录片大会研讨纪录片高质量发展路径
来源:北京晚报 | 邱伟  2023年08月30日15:07

29日,2023首届中国纪录片大会学术交流活动——纪录片高质量发展峰会在京举行。峰会围绕推动国产纪录片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深入探讨如何通过纪实影像见证壮美山河、人间烟火、璀璨文明,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动人故事。

光影记录时代

打开世界之窗

纪录片是兼具艺术性与真实性的影视文化样态。中国教育电视台副台长陈宏在发言时表示,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纪录片人必须深入第一现场,既要记录中国式现代化的光荣与梦想,也要记录中国式现代化的阵痛与忧思,更要记录中国式现代化的本真与必然,纪录片要为读懂中国式现代化打开一扇重要的窗口,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动人故事。

五洲传播中心党委副书记崔斌箴提出,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就要在新时代新阶段应对新变化新趋势,探索新要求新合作,用光影记录时代,讲好中国与世界的故事,处理好中国心和国际范儿的关系,处理好中国独特的话语和国际传播规律,同时做好内容主导和借船出海,让中华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鲜活起来。

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王冬梅认为,纪录片要着力提高创作的生产能力、行业的服务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近几年国产纪录片的话语体态呈现多样化、娱乐化,这样的趋势是网络化传播的一个特征,但也要警惕泛娱乐化的倾向,谨慎把握合理演绎和非虚构性的纪录片原则。

纪录片传播需要

多一些“人格化”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说,自己最先关注纪录片、关注影视,是因为故宫博物院当时合作推出了《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播出的第二年开始,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应届毕业生报考故宫博物院要来“修文物”,这也让他感受到了一部优秀纪录片的传播能力。随后的《国家宝藏》,让包括单霁翔在内的很多博物馆人不再拒绝综艺节目。而《上新了故宫》《万里走单骑》《登场了!北京中轴线》等多部综艺节目、网络视听节目,在讲好中国故事等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

中央新影集团副总经理池建新认为,作为纪录片创作者,他特别希望很多像单霁翔一样的人进入到镜头里,用人格化的传播进行交流。

王冬梅也提出,社交媒体对于国际纪录片传播有着重要意义。在人人手握媒介的移动社交时代,融媒体不仅是纪录片的一种传播手段,还推动了纪录片的跨界叙事,不同的媒介平台和表现形式将内容扩展到现实生活,让受众得到更广泛的参与和更直接的体验,很多立足于网络传播的纪录片,为讲好中国故事开创了一片新的天地。

媒体融合带来

纪录片新突破

在媒体融合、新兴技术方面,很多专家都认为,技术的进步为纪录片带来了革新,带来了新的时代。

陈宏表示,中国式现代化引领下的纪录片创作需要在媒体融合、新型技术、新的传播支撑下,以“纪录片+”为基础,融合戏剧美学、技术美学,尤其是面向Z世代的网生美学,突破纪录片的类型边界,将多种艺术功能融为一体,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借用虚拟现实、元宇宙、ChatGPT等新科技,完成重塑。

王冬梅认为,艺术表达是纪录片的灵魂。新技术给纪录片的艺术表达带来了更多可能性,创作者不仅可以在叙事层面继续打磨和钻研,而且可以将叙事与各种新兴技术相结合,在纪录片的艺术表达上不断有所突破。比如,结合了虚拟现实数字技术的字节跳动打造的《古籍寻游记》;以社交平台上的短视频为素材库,全民合拍的抗疫纪录片《温暖的一餐》;把故事和叙事结构共同交给观众的中国首部互动片《古墓派互动季》。这些以网络平台为传播主体的纪录片,更好地利用了互动的技术网络环境,也拥有了更多的艺术表达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把中国故事讲得更加生动有趣、多姿多彩。

池建新说,在传统和新兴技术全面融合方面,历史类纪录片有着更深的感受,现在的技术包括AR、VR、元宇宙技术已经大量使用到历史类纪录片中,纪录片要跟产业规模性地融合,才可能让纪录片再上一个台阶,走向更大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