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在这个秋天,怀念“冬天里的春天” ——李国文先生追思会举办
来源:中国作家网 | 陈泽宇  2023年08月29日17:34

2023年8月24日是李国文先生的九十三周岁诞辰,李国文先生的家属、好友以及当代文学的研究者一同在中国现代文学馆追思、纪念李国文先生。追思会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共同举办,由人文社总编辑李红强主持。

追思会现场

2022年11月24日凌晨1点30分,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李国文先生于北京逝世,享年93岁。

李国文先生1930年生于上海,原籍江苏省盐城市。1949年毕业于南京戏剧专科学校理论编剧专业。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文工团创作组组长,中国铁路总工会宣传部主任干事,中国铁路文工团创作员,中国铁路文协副主席,《小说选刊》主编。李国文先生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历任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第五届主席团委员,第六、七届名誉委员。1957年发表成名作短篇小说《改选》。他的长篇小说《冬天里的春天》于1982年获首届茅盾文学奖,短篇小说《月食》《危楼纪事》分别于1980年和1984年获得全国第三、四届优秀短篇小说奖,随笔集《大雅村言》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

李国文先生是“文坛长青树”,他创作勤奋,著作等身。从早期的小说创作到后期的随笔杂文写作,从意气风发的少年到耄耋之年的学者,他的创作坚持与时代同向同行,和人民心声相应。他的小说独辟蹊径,别具个性;他的历史文化散文内容宏富,神游千古,语言精炼老到,融学识、性情和卓见于一体,深受读者喜爱。此外,李国文先生担任《小说选刊》主编期间,为推动新时期文学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敬泽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敬泽在发言中表达了对李国文先生的感激和想念,他认为李国文先生一生经历了风风雨雨与惊涛骇浪,但依然为后人留下了非常宝贵的财富,李国文先生创作的思想和艺术价值仍有待更充分的研究和领悟。对他个人而言,李国文先生的离去就如同自己的长辈离去一般。他回忆起自己同李国文先生交往的时光,深情地说,“如果人生有导师的话,老李就是我的导师。”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细数李国文先生与人文社的交往情谊,他说,“多年来,李国文先生密切关注人文社的发展,与人文社多代编辑有着密切的交往,在交往过程中给予了我们很多教诲与启迪。我们在李国文先生身上,看到了一位不断突破自己的写作者,看到了一位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也看到了一位面对人生大起大落时宠辱不惊的智慧长者。今天我们纪念李国文先生,不仅要学习他那些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也要学习他坚韧、开阔、高尚的人格。”

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中国编辑学会原会长桂晓风围绕“睿智、大爱”这四个字表达了他对李国文先生的思念。桂晓风认为李国文先生的睿智来自他开阔的视野、渊博的学识、丰富的人生阅历、富有远见的眼力、无私的胸怀和坚定的信仰。李国文先生的大爱则包括他对人民、文学、朋友和编辑们的爱。回忆与李国文先生相处的时光,桂晓风的心里充满了真挚的爱与思念。

韬奋基金会理事长、中国出版集团原总裁、人民文学出版社原社长聂震宁回忆了李国文先生对自己的关心、帮助与爱护。他说李国文先生一直是自己极为敬重的老师,在人生的关键时刻为自己解疑释惑。聂震宁还提到,自己最新出版的长篇小说《书生行》就是在李国文先生的敦促和鼓励下完成的。

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教授贺绍俊首先代表《小说选刊》及主编徐坤向这次会议的举行表示衷心的感谢。他着重强调了李国文先生的理想主义精神,认为李国文先生为文的一生就是将文学建成自己的“理想国”,并在面对作品时始终将语言放在第一位。他说,我们今天追思李国文先生的同时,也希望能够延续他的理想主义精神和对语言的精益求精。

追思会现场,人文社布置了李国文作品版本展

作家梁晓声、周大新、韩小蕙回忆起和李国文先生的交往,他们都从与先生交流的过程中常获如沐春风之感,从与先生的通信中感受到文学的真诚和善意。梁晓声说,“李国文老师活得十分通透,似乎任何事都在笑谈间就过去了”。几位作家一致认为,李国文先生高贵的人格与渊博的学识对整个文学界都起到了正面影响。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岩,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周绚隆,国家统计局原纪检组长、中国老龄基金会原副会长章国荣,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副主任李朝全,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赵萍,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文学编辑室主任葛云波,中国现代文学馆副研究馆员王雪也先后发言,从各自与李国文先生的交往记忆出发,重温一段段美好温暖的文坛往事。

在追思会的结尾,李国文先生的儿子李巧代表家属发言。他首先感谢在座的各位朋友对李国文先生的爱,他回忆起父亲的一生,认为李国文先生豁达的人生态度同他坎坷的经历紧密相关。李巧说,希望大家记住李国文先生的作品,也希望活着的人一定要珍惜自己、珍惜生活、珍惜朋友、珍惜周围的一切,“这样,我们的生命才能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更加灿烂光彩,我们才能活得更加完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