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诗出发读懂唐史 ——《唐诗里的唐朝》新书分享会举行
因“长安三万里”大热的夏天,也是复古国潮大热、阅读趣味回归优秀传统文化的夏天。在“赓续文脉”的第三十个南国书香节上,花城出版社邀请文献学者、文史作家章雪峰携新作《唐诗里的唐朝》做客琶洲会展中心广东出版馆,对话原高级记者郑焕坚。
二位嘉宾从大家耳熟能详的唐诗谈起,每首唐诗背后都有一个生动的历史细节,正因为有“史诗互证”,我们才能够理解: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们也有今人同样的情感体验——有青年高中的欣喜与屡屡落第的困顿,有殷切的父爱与久不得宠的介怀,有耿介与狡黠,嫉妒与坦荡——皆寄情于诗。诗词对于国人最大的启示,诗词已经深入到每个中国人的灵魂当中。今天的我们通过解读这些诗词,体悟“古月照今人”,重温经典唐诗里被世人忽略的珍贵细节;我们的孩子通过阅读唐诗,走近诗词,进而获得诗人一样的创作通感,让孩子们体会到假如有朝一日像李白一样站在庐山的瀑布面前,也能说“飞流直下三千尺”,像王勃一样去到鄱阳湖,也可以说“秋水共长天一色”。
读唐诗,是知其然;而理解唐诗,是知其所以然。章雪峰认为,“真正的唐史,就在诗中”。唐诗的美,不仅在于文字声韵、意境意象,还在于其中传递的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背后蕴含的历史真实。《唐诗里的唐朝》从隋末枭雄李密化名刘智远书写的《淮阳感怀》,到唐末枭雄黄巢的《不第后赋菊》,选诗的角度跨越了全唐历史。既有李世民、魏徵、李隆基、杨贵妃、史思明等政界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们,他们在不同人生阶段所著代表性的诗歌;又有苦吟诗人贾岛、“诗佛”王维、“诗王”白居易,经历过“安史之乱”的刘禹锡、李白、高适、王维等等大诗人们,他们以诗明志、以诗入仕,甚至因诗得救的人生经历。书中既收录耳熟能详的名篇,如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又有妇孺皆闻却少有道出原作者的名句:如政治强人武则天示弱的“开箱验取石榴裙”,盛唐大太监高力士临终不忘对李唐王朝的忠诚而咏叹“气味终不改”等。一本书串联起大唐政治、军事、文化、科教、体育、礼仪等种种唐风唐俗。“唐诗不仅仅是存在于重大的历史叙事之中,它还生活于我们的日常。”
作者章雪峰有史学、文献学专业背景,青年时专攻隋唐史,出版有《中国出版家·章锡琛》《一个节气一首诗》《藏在节日里的古诗词》《名画中的隋唐史》等著作。本书讲史,故《旧唐书》《新唐书》《全唐文》《全唐诗》《唐会要》《唐六典》等等史料,笔记小说、传奇戏剧等文献材料信手拈来,以保证学术上的扎实可信;而在行文风格上,则采用风趣幽默的文风,像侦探一样带领读者回到真正的大唐历史现场,将短短的诗句拆解成生动的动因、分析、结论,让遥远陌生的唐代社会赋税、科考、运输等制度变得易于理解。以吸引学生、白领等大众读者,提升读者对传统文化、古典诗词的阅读兴趣。书中不少研究发现还颇有趣味的创见:如通过刘禹锡、白居易的唱和,看在大唐如何“快乐退休”;以非常正经、古板形象青史留名的老夫子魏徵曾为李世民酿酒,而李世民作诗酬和之……
《唐诗里的唐朝》封面采用“历史元素的混搭”,天青底色上选取各朝代所绘唐时人物山水图——五代画家周文矩的《文苑图》局部、宋时佚名的《十八学士图轴》局部,元代画家任仁发所绘《五王醉归图》局部,以期还原唐代文人、政客、雅士的歌诗生活。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最后,章雪峰对唐诗初学者的建议是,不需要死记硬背,因为“诗言志”,诗是诗人从心灵里面迸发出来的字句,代表着那个诗人在写那首诗那一刻独特的心灵体验。“你去领会他,去拥有跟他相同的心灵体验,我认为这就学到了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