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一觞一咏一斯文
来源:中国文化报 | 凸 凹  2023年08月17日08:29

艾米莉·狄金森说,我不怕那些喋喋不休的人,就怕坐在角落里一声不吭的沉默者,因为他一旦开口,就不凡。散文集《宁静是一种宽容》的作者郑丛洲就是这样的人。他从不标榜自己写了多少散文、诗歌、文学评论和报告文学,但只要他觉得你对文学有纯粹和诚恳的态度,就会对你娓娓而谈,对我国现当代文学,从作家的为人到作品,都有深刻的评骘。

他博览群书,有着“述而不作”的古风,对于写作也有着谨慎的态度。身边有太多年年作、月月作、天天作的写作狂人,作品虽成堆累案,但剥开包装,裸露处可入目者不多。再流行的作品,他也要衡以“我的”尺度,初读喜,再读疑,经得住质疑和批评的作品才是好作品。

《宁静是一种宽容》是一部内蕴丰富、高度自洽的散文集,其特点为:

其一,破格局。一改当代散文特别是乡土散文一贯的“匍匐于乡土、醉倒于村俗”的状态,让“自我”“我思故我在”的语言之旗高高飞扬。作者恣肆运笔,任性挥洒,无拘无束,让文体无以界定,或曰是诗,或曰是散文,或曰是随笔,或曰是杂感,或者称为诗化散文、哲学笔记。

郑丛洲勠力于文字的“复合”品质——叙事、抒情、论理三者之间,不简单是一种因果关系,也不是一种被动服务的关系,而是结伴而行,共同到达。即叙事里有抒情,抒情里有叙事,论理,也不是以传统样式靠叙事与抒情的铺垫,而常常是论理进入叙事和抒情环节,在交互作用中,推动意象、意绪和意义的形成,达到浑然天成。

其二,去魅。把神秘高深的写作化为日常生活,切近观察、感悟生活中的点滴,因而使他的文字有了顾炎武《日知录》的风致。

郑丛洲的散文不是俗生活的原生态记述,而是灵魂登场的掠影,是记读、记思、记情、记趣、记悟、记痕的产物。他更执着在超越上下功夫,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情结,很多金句碰撞出铿锵复铿锵的重音,振聋发聩,醒人豁己。

其三,文字生动有趣。作者善于运用意象、象征、通感、反语,且在小处看大、近处看远、虚处看实、低处看高、戏谑处看庄肃,不主观强硬地确定意义,反而让文字有了更强的张力。

现实生活中,郑丛洲好酒、好交游,也好放言,因而真诚通透,不同于某些作家的装腔作势、迂腐偏执。他的散文既有草民底色,也展现了知识者独特的家国情怀、人文品格,有很多对中国传统文化、东方智慧的精彩演绎。作者的文字,集智性、灵性、悟性与人间性于一体,是阅破沧桑、深谙世事人生经验的结晶与升华。他的笔下,没有风花雪月的轻薄,没有引经据典的枯涩,更没有堆砌辞藻的作态。清新流畅,自然率真;谈天说地,博古通今;涉笔成趣,浑然一体,常在调侃、戏谑、笑谈、反讽、幽默中,呈现出独特的魅力和鲜明个性。在情趣和气脉上,与韩美林的《闲言碎语》切近。

郑丛洲的散文创作,常在晚间酒后,是具独白特质的一觞一咏一斯文,写出了我心中想写而未写出的,于是,便在文字中与他相望、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