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涌向生命的光芒与“逆行者”凌空的翅膀   ——评老藤长篇小说《北爱》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张高峰  2023年08月15日14:10

老藤曾在《文学是故乡映在心田的影子》中,寄寓深长地谈到关于文学创作的自我体认,“对于我而言,文学是故乡映在心田的影子,是寄托情感的信仰,文学与故乡如同量子纠缠一样无法剥离,我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以文学的方式向故乡致敬。”正是怀着对于“文学的故乡”的倾心眷念,老藤持续地以文字为锄为耕耘的持存方式,创作出了长篇小说《战国红》《刀兵过》《腊头驿》《樱花之旅》《苍穹之眼》《北地》《北障》《铜行里》等。在这古老而弥新的历史跋涉与白山黑水之间,老藤往往瞩目于历史的风云际会,他深情而悠长地抒写出东北土地上,那些激越人心的“新史诗”,而长篇小说《北爱》则正是发自生命长河之上,爱与死、恋与生新的变奏,呈现出一代青年将自我事业发展与祖国命运,牢牢地凝结为一体的动人故事,而将我们引向了那前赴后继“追梦人”的群像的泪水之中。

每个时代都在渴望与呼唤着新生的壮阔和成长的欢欣,这其中自然也有着青春跃动的底色与历史性的“铁脊梁”,可以说也正是一代代热土之子,赤诚而勇毅地挺起一道道生命的“铁脊梁”,从而会聚为了时代整体性发展的强劲动力。在老藤的长篇小说《北爱》中,我们无疑看到了一种巨大的文学承担的力量,这源自生命的倾注,出于对东北热土的炽热的眷顾与时代脉搏的联结,作家经由以苗青为典型的一代青年科技研究者的曲折跌宕求索历程,展现出时代新人形象的家国情怀。这无疑是一首以现实主义笔法,献给内心中永不停息的理想主义者的生命赞歌,历史生存与时代感召相交织,悲欢离合与世情温暖相贯穿,万家灯火与个体生命相叠合,作家执着地透过“逆行者”义无反顾的挺进与前行,“汗珠子滚太阳”般的坚毅和不惧失败的精神,为新时代的科技开拓者先锋探索的艰辛与曲折“画像”,关注于时代新人的塑造。由此,长篇小说《北爱》成为了在新时代奋力向前之中,呼唤一种担当者与开拓者时代精神的珍贵书写,人生在挺膺担当中闪耀,生命的博大也于创新创造中迈入更为辽阔之境。

《北爱》以女主人公苗青博士毕业后,决然选择北上东北从事飞行器设计研究,在东北振兴的国家战略实施时代主题中,延续父辈一代的愿景,进入鲲鹏集团投身“个人计划”的实施,及挂职飞鹰公司继续无人机设计与市场拓展,再到重回鲲鹏集团主持负责国之重器隐形飞行器研发试飞。小说通过故事中人物“大仙”吴逸仙相赠送给苗青的十幅画作,为十章故事内容标题,象征性地结构起对应的故事情节的发展,其中包含了“壬辰·逆行者”“癸巳·金蟾礁上的雅典娜”“甲午·月桂树的冬天”“戊戌·北地之子”“辛丑·海青击鹄”等。从而使得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具有时间线性文本特点的同时,也有着深层灵魂观照的隐喻象征性特征,从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相凝结的多层面,深入开拓挖掘着叙事空间的丰盈与纵深感。于此,我们会注意到老藤也一如文中人物吴逸仙一般,以文字为画笔,专注于时代大潮之中,以“铁脊梁”担负起历史使命的开拓者,他们灵魂的渴望与不舍探索,都成为了时代精神的内在写照。而这同样成为了小说叙事的内在动力,在现实生存的日常世界之中,对于人物灵魂维度的始终关注,则连接着文本叩响时代的脉搏的强度。

回到个体本真的生命经验与生活世界的体验感悟,是长篇小说《北爱》叙事注重细节呈现的重要方面,从而将人物的心理意识流动描述凝聚于客观外在的反映。正如老藤在《从时代的脉搏中感悟艺术的脉动》中,所突出强调的那样,“文学是强调细节的艺术,但思想应该超越细节成为文学的灵魂。”在文中,关于叙述细节的巧妙突出与处理,都使得长篇小说《北爱》的人物塑造与故事情节,更为触动人心。当苗青面对爱情与事业的取舍不定之时,回到武汉家中与父母的商量与沟通,最终坚定了她的选择,而这些叙述性描写,则由父亲看似不经意的递给她一份刊载有关东北振兴分析报道的报纸为线索。作为心灵隐秘的切入,从父亲所历经的企业转型期的历史性遗憾,到新世纪后国家战略推进,鲲鹏集团飞机研发的再度崛起,都更为内在地促使着苗青,在历经了心灵的盘诘与灵魂的凝视后,做出无愧于时代的选择。我们看到文中,如此叙述到“她注意到,父亲每一个笔记本扉页上都有一句诗。第一本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第二本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第三本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三句古诗很常见,但用在这里意味不同。”可以说,正是这些隐微的细部描写,从而充分地以实写虚地投射出女主人公苗青的内在心理活动,由侧面对应反衬着人物意识的变化,“苗青到卫生间绞了条湿毛巾,回来将博古架上十九个飞机模型——擦了一遍。”而这些飞机模型被苗青视为待哺的“十九只乳燕”,她义无反顾地坚守父女两代人的共同梦想,自觉成为北上投身东北振兴与科研攻关的“逆行者”,也正是在叙述细节的敞开之中,更富有人文关怀与现实感地将人物命运的抉择与时代的感召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

如果说主人公苗青作为投身东北科技振兴的先锋探索者“天女木兰”,可以在面对了爱情与事业的抉择、单位科研项目的冷落、挂职飞鹰集团中下属的背叛、同行大远公司的竞争挑战等,仍自信坚毅地向飞行器科研攻关的“一个人计划”挺进,都和父母家人、师友爱人的坚定支持分不开。由此,苗青所倾心致力投身的飞行器设计研发计划,成为时代脉搏上不息的共鸣同振,这些助力并且与主人公一同推动着国之重器研发的时代群像,如工程师出身的父亲、博士导师吴教授、青年画家吴逸仙、鲲鹏集团总裁鲍辰、航电专家白院士、设计师杜小明、九成集团马歌等,都对苗青的科研梦想实现与职场历练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苗青在历经诸多坎坷曲折后,未曾被现实的羁绊所击倒,而得以重新回归鲲鹏集团参与主持G-31项目,实现长久以来的“一个人的计划”,推进研发国之重器的“飞天”梦想,是与她身边众多时代开拓者的引力与推力密不可分的。也正因此她的科研飞行器梦想始终未曾动摇,而从长久的渴望与期待中,一步步艰难而不可更移地走了过来,生命的相互激发,在彼此互赠温暖的光亮中滋长。由此我们看到苗青的科研攻关中的“一个人的计划”,既是她与马歌“两个人的计划”,也更是“一群人的计划”,正是朝向科技超越的灵魂重力,而使得他们于灵魂的追寻中辨认出彼此,会聚成了时代整体性中一股奋发进取的精神向度。

长篇小说《北爱》将叙事的目光凝结于科技研发开拓者群体,从而对于飞行器设计研发者的生活与情感世界题材,进行了拓展与精细而动人的描写,如同作者所曾指出的这是“一封写给东北大地的公开的情书”。《北爱》成功地塑造出一批身怀拳拳家国情怀的“北地之子”,他们一腔抱负投身于新时代的科技发展大潮之中,于东北的热土与白山黑水间,殚精竭虑舍身忘我,化理想为现实振动的翅膀,凭借科技探索的先锋精神,穿越雪地的冰凌,不惧道路的泥泞,一如那风雨如洗间的海东青,凌空击浪而勇敢坚毅地追随着属于自己的使命,与时代相拥抱,返回生命创造的源头,他们为灵魂歌唱而存在。

(本文系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作品联展”特约评论)

作者简介

张高峰,诗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著有学术著作《修远的天路——张炜长河小说〈你在高原〉研究》,诗集《转述的河流》《云霜之树》《鹿雪》《雨旅山行》《云翳之丘:昌平歌集》等,诗作及评论散见《人民文学》《诗刊》《中国作家》《文艺报》《中华读书报》《文学报》《文艺争鸣》《当代文坛》《小说评论》《北京文学》《长江文艺》《作家》《星星》《诗选刊》《扬子江诗刊》《名作欣赏》《理论与创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