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雪山大地》:洋溢着理想信念的现实主义力作
来源:文艺报 | 饶翔  2023年08月14日15:01

杨志军

在过去的四年间,新中国度过了七十华诞,中国共产党走过了百年历程,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中国式现代化迈上新征程。在这样重要的历史节点,优秀的作家们肩负着时代的使命担当,以他们的如椽之笔,创作出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百年奋斗史的长篇佳作。杨志军的《雪山大地》便是其中的代表,它以真诚动人的情感、质朴又饱含诗意的文字,书写半个多世纪里几代草原建设者艰苦奋斗的历程,以雄浑厚重的美学风格,生动反映了青海藏区由传统走向现代的沧桑巨变,表现了生态文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等重大主题。

《雪山大地》是一部洋溢着理想信念的现实主义力作。小说叙事开启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延续到新时代,生活在沁多草原上的牧民由传统游牧部落过渡到社会主义公社,改革开放后,又开启了牛羊贸易,发展商品经济;在牧民生活得以逐步改善后,为了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在党和政府的积极引导下,沁多县被重新规划设计成一座生态城市,牧民离开草原,进入城市生活,同时建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原草原生态环境。小说以理想之光照亮现实,故而在书写草原时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更在反映草原人民解决问题、建设新草原的文字中难掩激情和乐观。

在反映沁多草原的社会形态和生活样貌变化的同时,《雪山大地》特别呈现了草原牧民精神世界的移风易俗。新式学校的设立带来了现代文明,贸易公司的成立促生了商品意识,而生态城市和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建设又增强了生态理念。《雪山大地》对沁多草原的历史与现实的观照,也折射出民族地区的时代变化和历史进步。

沁多草原的改天换地,凝聚着几代建设者的心血汗水,广袤草原上处处可见他们奋斗的足迹。《雪山大地》成功塑造了草原建设者的形象,其中尤以“父亲”“母亲”两位深入藏区的汉族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最为用力,最为深入人心。作为党的干部,“父亲”肩负着党领导牧民共同发展的职责使命,他善于教育民众、引导民众,而且特别难能可贵的是,他能真正“身入”“心入”“情入”这片草原,与广大牧民同呼吸共命运,水乳交融。另一方面,作为一名卓有远见的知识分子,“父亲”的行动本身携带着强大的历史理性,这使他的行动总是同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譬如修建学校、创办贸易公司、规划生态城等。而作为女性知识分子的“母亲”绝非“父亲”的附庸,她同样具有自己独立的事业追求和高度的行动能力,在牧区建设医院,以现代医学救治曾被牧民视为被魔鬼缠身的麻风病人,并因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父亲”和“母亲”这两位优秀的汉族知识分子,将他们生命的绽放与灿烂,将忘我的奉献留在了这片雪山大地。《雪山大地》正是这样一部致敬父辈的深情之作。

《雪山大地》以大量感人的细节,呈现了藏族和汉族人民“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真挚感情。作为援藏干部,“父亲”从内心深处爱着少数民族兄弟,在精神上真正尊重少数民族文化。是这里的人民把他从洪水中救出,是这片草原养育了他,他对这片土地无限感恩,也用一生来回报。小说以“父亲”和桑杰两个小家庭的互相融合来表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友爱:“它有感情、习俗、婚姻、血液的交融,还有声气呼吸的交融,而一切交融都基于这样一个条件:向善而生。”《雪山大地》热情歌颂了人民创造生活的精神,生动赞美了每一位拥有向善之心的普通人。

《雪山大地》在现实书写之上寄予浪漫情怀。时间如水流淌,雪山、大地依然岿立,曾经的信念、热情不曾递减,小说用相濡以沫的情感,绘织了边疆地区民族团结的巨幅画卷。这幅画卷一如雪山大地那般苍远辽阔,粗犷有力又充盈着浪漫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