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乡愁”这株老树
来源:解放日报 | 吴欢章  2023年08月11日09:09

乡愁是中国诗歌的母题之一。它犹如长江之水绵延不尽,哺育了各个时代的诗歌。在古代绝句中,乡愁也是不绝的歌吟。可贵的是,一脉乡愁浪花四溅,绚烂多姿,在不同诗人笔下各放光辉。

有些绝句是以情景交融之笔来含蓄地抒写乡愁。在这类情景诗中,大致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较为直观的见景生情,另一种是更为隐性的融情于景。第一种如这两首构思近似的诗篇——岑参的《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渭水东流去,何时到雍州?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柳宗元的《零陵早春》:“问春从此去,几日到秦原?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它们都把自然看作有生命的对象与之对话,或是泪入渭水寄往家乡,或是梦寄春风飞向故园,表现了迫不及待回乡的心情。第二种请看王勃的《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万里归思,又逢晚风黄叶,其情之悲自不待言。再看寇准的《书河上亭壁》:“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长长的相思何在?尽在那疏林、秋山和夕阳中。乡情乡思融化在自然风物之中,犹如盐溶于水,味浓而无形。

用声东击西的笔法也可以表达乡愁,这是另一类绝句的特色。在这类诗中,以主客对换的方式,把乡愁表现得别有情趣。譬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诗人都没有直接写思念故乡,而是借写家乡亲人思念自己来表达对故乡的怀念,让诗的意境别开生面。还有一种是通过由我及众的位移深化乡愁的表达。如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又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二诗皆由个人闻乐而起情,再扩展为众情,以万人同心揭示了乡愁的广度和深度,别有一种高境。

还有些绝句在写乡愁时,使用了相反相成的方法。司空图的《漫书五首(之一)》便是如此:“长拟求闲未得闲,又劳行役出秦关。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为何恨“莺声似故山”?这不合常情。其实,是诗人在异乡听到疑似乡音勾起浓郁乡愁的心理反弹。虞集的《听雨》也是这种写法:“屏风围坐鬓毵毵,绛蜡摇光照暮酣。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诗人先写自己“情已改”,紧接着一场春雨却令诗人立即遥忆江南,先反后正,突出了乡愁的情不自禁。这些绝句都是用明抑暗扬的表现方法,给乡愁这株老树嫁接了新枝。

绝句中尚有一格:有些写游子归乡之作往往用喜忧杂糅的笔墨,写出乡愁的微妙婉转之处。司空曙的《送郑佶归洛阳》:“苍苍楚色水云间,一醉春风送尔还。何处乡心最堪羨,汝南初见洛阳山。”将到未到、初见乡山之时的心情,隐藏着长久思乡之深、急欲到乡之切。叶燮的《客发苕溪》:“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帆趁疾流。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此诗用“乍闻”“陡见”把归客那种惊喜莫名的复杂心情,如特写镜头般显现出来。这类诗中,最深切动人的要数元稹的《西归绝句十二首》:“双堠频频减去程,渐知身得近京城。春来爱有归乡梦,一半犹疑梦里行。”你看,身子已近故乡了,却还在怀疑是梦回故乡,这里面夹杂着多少喜悦、悲伤、惶惑和怅惘之情啊!

人们热爱自己生活的土地,热爱朝夕相处的亲人,热爱耳濡目染的山川古物,这是人性美好的展现,乡愁诗正是这种人性的艺术载体。古往今来,乡愁诗不绝于世,原因盖在于此。在我心目中,古往今来繁花似锦的乡愁诗中,最能体现其本质的典范之作还数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人打破时空的界限,使乡愁与明月一样成为永恒的存在,建构起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