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短笛无腔
来源:文汇报 | 韩羽  2023年08月07日06:47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游山西村》

其中两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小时候,张口就来。

钱锺书《宋诗选注》对该诗有注:

这种景象前人也描摹过,例如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清流转,偶与前山通。”柳宗元《袁家渴记》:“舟行若穷,忽又无际。”卢纶《送吉中孚归楚州》:“暗入无路山,心知有花处。”耿湋《仙山行》:“花落寻无径,鸡鸣觉近村。”周晖《清波杂志》卷中载强彦文诗:“远山初见疑无路,曲径徐行渐近村。”还有前面选的王安石《江上》。不过要到陆游这一联才把它写得“题无剩义”。

原来陆游这一联,竟有如是之多的哥儿们。钱先生说的“要到陆游这一联才把它写得‘题无剩义’”,也就是说如积薪耳,后来居上。可又“题无剩义”,点到为止。别人作何想,不得而知,且不揣冒昧,信口续貂。综观上述各诗,惟强彦文诗“远山初见疑无路,曲径徐行渐近村。”与陆游“这一联”更为贴近,可是只要稍作比较,比如“渐近村”与“又一村”虽仅二字之差,却大相径庭。

且看陆游这一联,已是“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无奈,转而忽然发现了“又一村”的惊喜,一“疑”一“又”,互文见义,见出了一个普遍性的真理:偶然来之于必然。就《游山西村》一诗的“矛盾的特殊性”的“这一个”来看,“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偶然发现,实是面临“疑无路”的困境仍坚持不懈地跋涉的结果。写景欤,抒情欤,说理欤,言志欤,似此又彼,似彼又此,你想读作什么,它就是什么,所以钱锺书说“题无剩义”。或曰,比之唐诗,宋诗多好以诗议论。议论就是论理。“人之所以易于禽兽者几希”,这个“几希”不就是“情、理”,人不能无情,也不能不论理。诗反映的是人,诗也不能无情,也不能不论理。理因情,而理益彰,情因理,而情益真。既以诗言理,必以诗的规律以形象而言其理。《游山西村》,不亦标样乎。

《红楼梦》里的香菱道:“我只爱陆放翁的‘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切有趣。”黛玉道:“断不可看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如若香菱说:“我只爱陆放翁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将不知林黛玉作何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