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解读聊斋,别开“生”面 ——《天地之中说聊斋》新书分享会举行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欣闻  2023年07月29日16:46

“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蒲松龄酷爱为狐鬼树碑,替精怪立传。那快意恩仇的艳鬼、进退有度的牛鬼蛇神、闪耀着人性光辉的魑魅魍魉……引得世人广为传抄,好评如潮,让《聊斋志异》成为一部流芳于世的经典。蒲松龄为何喜爱“搜神谈鬼”?现代人如何“从狐鬼精怪看世间生态”?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特聘教授鲁枢元的《天地之中说聊斋》为解读《聊斋志异》带来了全新的视角。

活动现场

7月28日,由中州古籍出版社主办的“解读聊斋,别开‘生’面——《天地之中说聊斋》新书分享会”在济南市山东国际会展中心4号馆举行。该书作者鲁枢元与山东大学文学院副院长、长江学者程相占,蒲学研究第一人路大荒的孙女路方红一起分享《天地之中说聊斋》书里书外的故事。

分享会上,鲁枢元首先分析了“天地之中”命名的含义。他认为,狭义的“天地之中”指的是嵩山一带,广义的“天地之中”指的是黄河文化,而生态学意义上的“天地之中”,指的是人和自然在天地之中和谐相处。接着,他提到蒲松龄笔下的《罗刹海市》。他说《罗刹海市》分为两部分:“罗刹”以丑为美是隐喻黑暗的现实,“海市”中的真情和任人唯贤是理想的乌托邦。《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科场失意的孤愤之作,从中读出揭露和讽刺是很正常的。文学经典是解读不完的,《天地之中说聊斋》就是从生态学的角度对聊斋进行全新的解读。鲁枢元和程相占一起探讨了蒲松龄作品中的“环保主义”“善待万物”等朴素的生态观念,运用生态批评的视角解读《聊斋志异》对当下人们的启示和意义,以及如何让中国的传统经典国际化等问题。路方红和大家一起分享了路大荒是如何克服困难收集整理蒲松龄研究资料,为蒲学研究作出贡献的往事。

《天地之中说聊斋》是“中华文脉”丛书中的一种。“中华文脉”丛书是由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主导、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承担的重点出版工程,旨在梳理中原文化源流、弘扬黄河文化精神、促进中华文化复兴;丛书定位于大众指向、时代视野、人文精神、国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