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王松《热雪》分享交流会在东莞“中国作家第一村”举行
来源:中国作家网 |   2023年07月26日07:36

7月21日,作家出版社、广东省东莞市作家协会、樟木头镇文联在广东粤亮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召开王松长篇小说《热雪》分享交流会。

《热雪》是中国作家协会、作家出版社2022年底推出的“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的首批作品之一。该书出版后,作家出版社与天津市作家协会在北京召开了作品研讨会,专家学者认为该书是真实反映中国乡村新时代、新面貌,在语言和叙事上具有中国风格和气派的作品。

王松是第一批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的驻村作家,分享会上,王松畅谈创作体会,与读者对话,为读者签名赠书,分享《热雪》所展现的新时代中国乡村的变化以及如何以中国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的经验。

王松谈到,新时代山河壮阔、山乡巨变,时代要求作家用中国方式来讲述中国沃土上的中国故事。在写作过程中,他深切感触到中国乡村中蕴含着的深厚的传统文化内质,文化的“胎记”决定着具体地域的人们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思维逻辑方式乃至语言的表达方式,这为他提供了一个新的走向生活深处的路径。他表示自己坚信,源于传统文化的文学气质沉睡已久,而新时代的巨变正在将传统文化不断激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乡间重焕生机与光彩。

兴安提到“小说的叙事对民族形式的建构”这一话题,进而联系到《书写“中国气派”:当代文学与民族形式建构》一书,表示“中国气派”一词为我们寻找中国叙事方式讲述中国故事,提出了一种新角度新思考,比如民族形式与地方叙事、民族形式的风格化书写、方言与时代气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中国化实践等。《热雪》以及之前的《暖夏》《烟火》都在这方面做了有效的尝试和探索,值得研究。

胡磊认为,小说描绘了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乡村变革脉象,多层面地刻画塑造了一系列以村长赵老柱为代表的新时代农村新人物,在社会转型期的心理、性格和行为的矛盾与变化,从中看出市场经济和现代意识对传统农村生活的深度冲击。作品写出了中国传统乡村在这样一个后改革时代的命运,着重描绘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和时代裂变,是后改革时代的北方乡村的经典叙事,较为全面地还原乡土生活存在的生态状况。

聂艳表示,《热雪》是一部有着浓郁地方色彩、充满真情实感的作品。这部作品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就是,采用了中国戏剧传统式的叙事手法,不仅需要作者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积淀,更懂得艺术规律和变化,才能将一个个丰富多彩的题材故事、独特的人物设定,传神生动地串联起来服务于叙事的主题。这部书在讲新时代山乡巨变的故事同时,也在传承和弘扬戏剧、音乐、民俗、民语等中国传统文化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赵勤发现,在语言上,王松用了很多民间方言、俚语,不仅形成了生动、幽默的叙述腔调,也使得小说有种语言上的陌生化。其次他发现这个小说里没有反面角色,人物的矛盾冲突,不是激烈的戏剧化的冲突,而是一些观念上的冲突,是保守和积极的冲突,是落后和先进的冲突。赵勤表示,这个长篇不靠跌宕起伏的情节取胜,也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这样写长篇是考验作者功力的。

王一丁认为,王松身上拥有一名优秀作家弥足珍贵、不可或缺的品质:真诚、执着、豁达、仗义、智慧,这十个字贯穿了王松的为人及其作品。

王康银提及,仅《热雪》作品而言,王松在文学园地里巧妙地打开了一扇戏剧之窗,徐徐拉开的“舞台”之幕,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各式各样的小人物粉墨登场,鲜活生动,真实朴质 “剧”中人物既无大恶之可恨,也无大善之可爱;平凡普通的乡村人物,成就了“山乡巨变”的丰功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