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禄:与你喝一壶红红的高粱酒
编者按
为提升红高粱文化品牌的社会影响力,中国艺术报社、山东省作家协会、中共高密市委宣传部共同举办了红高粱之约·“回龙吟”杯首届中国(高密)红高粱文化散文季征稿活动。征稿活动启动后,组委会共收到投稿散文作品670篇。经组委会组织专家学者进行认真严谨的审读,共推选出优秀散文作品60篇。其中,第一批优秀作品3篇,第二批优秀作品7篇,第三批优秀作品20篇,入选优秀作品30篇。这些作品紧扣征稿主题,深入挖掘高密深厚的乡土文化以及相关传统生产生活习俗,传播文明新风和中华传统美德,传递积极人生追求和健康生活情趣。
经主办方授权,中国作家网现刊发获奖文章,以飨读者。
与你喝一壶红红的高粱酒
支禄
乍听到电影《红高粱》中的插曲——《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用最朴实的语言,一字一句,吼出了血性汉子内心蓬勃的“酒气”,一片又一片,令人荡气回肠,有“硬”到家的酒味儿,那浓烈的色彩、豪放的风情,自然引出了一部村庄史、半部喝酒史。在酒天酒地里,从一个古老的村庄里喝出了很多“官衔”,令人啼笑皆非:酒局长、酒半仙、酒主席、酒校长、酒司令……一杯杯酒里,一个个大话扬天,“酒喝黄河两岸,拳打华东八省”“泰山不倒,某某也就不倒”这样的豪言壮语,层出不穷。
在摇摇晃晃间,竟然牛吼天神地喊道:“来!再斟一个满杯!”
喝酒,来,喝酒!让一个死气沉沉的村庄有了欢笑声,一下子感觉快乐了不少。记忆中喝酒似乎只喝红高粱酒,祖祖辈辈都这样。在一杯清澈如月的酒里,看到鹰翅沿着杯沿飞过,看到屋檐下悬垂的玉米棒子顶天立地,看到越来越粗的炊烟指向辽远的星辰;看到云朵飘过的村庄,人丁兴旺,牛羊满圈。
缺了云一样飘香的酒气,村庄还能算一座村庄吗?一个人的骨头不让红高粱酒泡一泡,如何突围大地上风雨吹打的日子!
高天厚土之下,酒的名目繁多,五花八门,令人目不暇接。许多酒名让风吹进左耳朵,又从右耳朵里出来,一辈子听过名,但沾不上边,在泥土上过日子的人,有些大价钱的酒不要提了,根本舍不得花钱,嘴一张,咕咚咕咚三四瓶,一场酒就把半年的日子喝下去了!红高粱酒价钱实惠,普及千家万户。会过日子的人,手头再紧也不缺买一两瓶红高粱酒的钱。穷得底朝天的那段时间,时不时亮出一瓶半瓶红高粱酒来,笑眯眯地抿一小口,嘴皮子发出噗呲噗呲声,响声又香又脆,日子也慢慢地又滋润起来。
红高粱酒地地道道姓土地的“土”字,老少爷们都喜欢,路头地尾,经常悄悄咪咪地头一抵,肚里的话不往出来说,一棵草也心知肚明:来一瓶红高粱。红高粱酒应该是正儿八经的“农民牌”或“中国牌”。自从电影《红高粱》荣获第三十八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红高粱酒开始香飘全球,一把红高粱酒的牌也就打成了“世界牌”。
红高粱种在家门口,大风吹来,波浪样汹涌澎湃的,一波一波起伏到心里,红压压的一片,不管在谁的眼里全是酒:一束子就是一杯,一大抱就是一瓶,一垛就是一大桶,一地就是一个酒厂。
最早的记忆中,酒是灌在塑料大桶里,散装的,酒桶就靠在小卖铺的柜台旁,男人进去喜欢用鼻子闻一闻,然后,心软了下来,随手从口袋里摸出几个小钱,打上一二斤,喊几个人过来浇一浇嗓子,润润嘴皮子。一年四季忙里忙外的,冒烟冒火的,许多时候需要酒压一压火气。而红高粱酒有的是力量,后劲更是十足,一个出蛮力、下大力、吃大苦的人,在突围岁月的日子里需要借上一把酒的力量。
无边无际的高粱红,风一吹,波浪一样从这头涌过去,又从那头涌过来,一辈子在泥土上打交道的人的眼里,选种、撒播、锄草、收割,再到场上碾簸,一株一株红高粱从自己手底下过了一遍,一粒粒饱满的颗粒亲手送到了酒厂,心里一下子也就踏实了不少。有时候趁着农闲,背着手隔三岔五地到酒厂看看投料、蒸煮、取酒等工序。偶尔抓一把红高粱,眯缝着眼睛,进而脸上堆满笑容,像是一眼认出里面有自己种的几粒种子。
空气中四处弥漫着酒香,酒不醉人人自醉。一高一低地走来走去,那个得意的劲儿,就像自己是酒仙李白、酒怪石曼卿、酒痴刘伶……
红高粱生来就是踏踏实实过日子的,从不挑拣土地的肥瘦,一把把扬进去,在风中一道子弧线就赶紧钻到土里,一旦搁到泥土深处,梦到了似锦前程。一心一意地扎根发芽,每一步不能虚晃,一场霈雨而过,蓬蓬勃勃朝着天空探头探脑。一路上,左肩疼了换右肩,哪有挑不动的岁月。风雨中,起来了跌倒了,跌倒了又起来了!左看右看,一株株站在风口浪尖上,宽大的叶子伸出去互相搀扶,死死不松手,上看下看成一面铜墙铁壁,左看右看成了不倒的万里长城。一株株挺直的红高粱腰杆咯嘣咯嘣的,骨头一样不停地响着,耳朵安在这片神奇而辽阔的热土上,地底总是传来钢铁般密密的声音。每每走过高粱地头,一阵又一阵哗啦啦的响声,为我们在不停地酿造美酒飘香的日子,心是肉长的,怎能不令人肃然起敬?
一杯沉甸甸的红高粱酒满含钢铁的分量,一旦让岁月打倒趴在地上,灌上一杯,人马上就站起来,然后,顺手扶起周围倒下的日子。
中国是个酒的国度。与酒有关的歇后语多得是,比如,“饭后一杯酒,赛如活神仙”“睡前一杯酒,活到九十九”,甚至对不喝酒的人嗤之以鼻,也习惯性地破口大骂:“不动烟酒,不如猪狗。”在农村,一个不喝酒的男人,人家打心底就把你看扁了。在酒里,一个人就喜欢掏心窝子掏肺地吐出真心话来,让你听着听着,一把握住对方的手,热泪盈眶地喊道:“兄弟,喝了这杯酒,就是一辈子的好朋友。”
偶尔,鸡毛蒜皮子的事情偶尔与街坊邻居擦枪走火,一筹莫展的时候,拿出一瓶红高粱酒走进大门,直奔堂屋,把酒瓶一把蹲在八仙桌上,对方鼻子一张一合,禁不住仰头哈哈大笑。炕上,一两杯高粱酒灌在肚子里,心里的小揪揪疙瘩一下子化为乌有,酒如快刀,两三下子,立马斩断了这些心里的乱麻。
酒,经常会鼓动我们情不自禁去帮忙干些出大力的重活。比如盖房子、碾场、拉架子车磨面这些力气活儿,如先用一杯酒热热身子,片刻间浑身上下的劲儿就上来了,一个个像鲁智深力大无比,可倒拔杨柳,抑或成了气拔山兮力盖世的项羽,能上举千斤。
在村上,酒有“正酒”与“野酒”之分。“正酒”是红高粱纯酿,从土里种出来的。“野酒”就是勾兑的,即使价钱再便宜,也令人不屑一顾。红高粱酿成的酒对于在泥土上摸爬滚打的好酒人来说,就是十万个放心,一辈子足以信赖,死死抓住不松手。
一年下来,热闹的土地慢慢回归宁静。村庄并不会一下子安静下来,而是在赶赴下一场的热闹,看,大家等待不及了,风中传来:“桃园三、三园三星照”“七个巧啊、巧儿端”“二喜好、两好拳、二喜临门到”……一声声酒令中,用另一种方式与土地上的岁月较劲,这种拔河比赛的方式,会持续到来年再次去厚土之上播撒高粱。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一场浩浩荡荡的酒宴也讲规矩,初涉酒场的人最害怕划拳规则:雷加点的溜子、数字清、门前清、赢拳不收手、输拳不说话、滴酒罚三杯等等,此规则下,一个人最少划12拳。一旦违规意味着连连败北,一杯又一杯,“酒没醉把人气醉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一个个看上去很猛,完完全全可以用牛饮或豪饮来形容。“酒鬼掉进酒池里——求之不得。”一个个不醉不罢休,不醉不归,有时候醉了也不罢休、不归去!一把扶着墙站起来,豪情满怀地大喊:“再给我一个满杯。”这万丈酒情,让人深深感受到苍天之苍,厚土之厚。
红白喜事上,喜欢喝红高粱酒,别的酒再好,一到嗓门感觉不顺。有吃饭的肚子就有想事的心:红高粱是风里来雨里去,一把把拉扯大的,与自己的心尖尖离得近,喝起来就觉得顺顺活活:喝了咱的酒/上下通气不咳嗽/喝了咱的酒/滋阴壮阳嘴不臭/喝了咱的酒/一人敢走青杀口/喝了咱的酒/见了皇帝不磕头/一四七 三六九/九九归一跟我走……
大喜的日子,桌桌红高粱酒,不像人世间,倒像西王母大摆八千桌款待秦穆公。一个“红”字,寓意着祖祖辈辈的希望:“日子红辣椒一样,抓一把嘎哇嘎哇叫呢!”“出土的甘蔗——节节甜”。亲朋好友送别,一瓶红高粱酒端立在桌子上,一年四季红四方。买了自行车、摩托车、小车,特别是盖了新房子,一瓶红高粱酒寓意开门红,酒令中来几句:一点红呀!红星照远,四季红通通……让人听着热血沸腾,你说世界上多大的风雨,才能打败一个如此热恋生活的人呢?
老人去世也用红高粱酒送最后一程。先来一两敬天敬地,然后给逝者敬上一杯,似乎这才能在酒气如云的飘香中开始风尘仆仆驾鹤西去。
在我这一辈到上辈,村上女的很少划拳,说塞葫芦破嗓门嫌丢丑。下一辈就多了,比如,娟娟妈妈三十刚出头,左手右手都能划,谁说一心不能二用,左手与张三划,右手与李四碰杯,划拳喝酒堪称一门艺术了。再加上拳术含量高,一场酒下来,娟娟妈妈也喝不了几盅,被戏谑“双枪老太婆”。喝酒从不弄虚作假,一干二净,经常喝完来一个杯底朝天,俗称海底倒月。如果遇到对方耍赖时,不紧不慢地说:“喝酒是件大家都高兴的事,千万不要给杯里留个让人笑话死的尾巴!喝不下去,就看着我再张一下嘴,给你代几杯也没问题。”如果遇到喝酒或划拳的人耍赖,一只手背在后面,说是单枪匹马冲上去迎战,总让喜欢捣鬼的人一下子脸面扫地:喝不醉气醉了。醉趴下的人多得扫帚一两天都扫不出去,这就更撑主人的面子:说明吃好了也喝好了,民以食为天嘛。
话说到这里,我想起了酒爷。
酒爷名字叫孙万泉,辈份高,嗜酒如命。有一回,野狐沟大老汉给孙子娶媳妇,有人粗粗估算了一下,三天三夜,孙万泉一人足足喝了十八瓶,虽然最终醉得不省人事,叫人用架子车送回家,这一海量足足和酒仙相比,一下子让人心服口服,从此,村上老老小小见了喊:酒爷,就像古人见了皇帝喊万岁一样毕恭毕敬。
孙万泉酒性好,当中睡觉不扯毡的那种人,也乐意让叫。一叫,笑得没了下巴。
酒爷是一个红高粱牌子喝到老的人,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个酒喝起来“顺”,别的牌子到了嗓门有点“炸”,村上有人叽里咕噜地猜测酒爷可能舍不得花钱,后来,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一院一砖到底的房子,有小车,存款,幸亏门是铁门,严严实实,否则,日子富得油都会流出来了。随着生活越来越好,村里其他牌子的酒逐渐多了起来,连庄子上的一只小蚂蚁心里都清楚:酒爷一辈子钟爱红高粱,杯子专门用来倒红高粱酒,去世前还嘱托办后事时奠酒用红高粱酒。下葬后,有人干脆在坟堆上放了一整瓶红高粱酒。
纸钱点起来,冲天的火光中,火焰“噼里啪啦”响起来,像极了酒爷平日里把酒喝香了时的声音。是酒给了人神奇的力量,在飞扬的酒气中,立起泥土上跌倒的日子。从此,再大的风也吹不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