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我在一颗葡萄里看到了我的祖国
来源:阿勒泰日报 | 刘 妍  2023年07月17日16:33

刚目睹昭苏万马奔腾的大阵仗,我的小心脏还真有点心潮澎湃!经同行的一位植物学家指点,前方不远处的村子里有片野果林,位于海拔1400米的山坡地。植物种群落沿山势依次“论资排辈”,分排分行分布,规规矩矩。

在植物学家的眼中,藏在野果林里的全是宝贝。野核桃、野杏子、野苹果,最打动我的是野葡萄。野,不光是野外及野趣,自生自灭,自由肆意地生长,而是植物基因古而老。换言之,野果林的各种各属植物是其他区域植物的老祖宗,基因最为古老而原始。

葡萄,对我有着原始的万有引力,远超其他水果。这与一个人有关,我的舅舅。尝到改革开放头啖汤的舅舅,有很多机会接触到进口水果。每次到家,总提着一个大大的、完整的木箱,木箱里用防潮纸包着一簇一簇、一团一团的红提子(葡萄家族的一个品种)。很显然,这木箱刚从冷库里取出。那个年代,一般人见都没见过如此饱满的红提子,舅舅却能如此豪气,这些举动确实很符合他的性格,敢为人先、敢想会干。如果没有舅舅,我对葡萄的钟情,估计要打个折扣了!如今,我总念着舅舅的好,感恩他把美味的红提子推荐于我,在童年美味的记忆中,留下了这抹红。而野果林里的野生葡萄,个头小、奇酸无比,刷新了我对葡萄的原有认知。初入口,酸到怀疑人生,面部有明显扭曲反应,皱眉、扁嘴、苹果肌下拉;过了好一会儿,这酸竟然变成了回甘,神奇!搬运一句成语,酸尽甘来,恰如其分!再接再厉,酸葡萄越发好吃,越吃越有味道,酸到心甘情愿,我逐渐发现吃葡萄不吐葡萄皮的爽感。

野葡萄成功引起了我对野果林的重视。它的前世今生如何?激发了我的好奇心。在科学家眼中,天山谷地和盆地的野果林是沧海桑田的“遗珠”。眼前无尽的绿油油,延绵千里,与中亚友国山水相连。珍稀的野果林群落,垂直分布在坡地、山地、谷地、山脊。远眺,如人的脊梁,又如人体肌理,绵密细致,竟有抚摸的冲动。一代又一代科学家接棒,默默无闻地守候,呕心沥血地埋头耕耘,终究未能探索穷尽!自然科学基础研究漫漫路上,如同层层叠叠分布的植物带,隔层隔行如隔山,又或恍如隔世。十年冷板凳,未必能出成绩。若有,已是上天的眷顾!

葡萄,在占六分之一国土面积的新疆,那是家喻户晓的。新疆的葡萄种类繁多,多到本地人都说不清、识不全、数不完,无核白、无核黑、无核紫、和田红、马奶子、百家干、木纳格、玫瑰香、喀什哈尔、粉红太妃……进入6月中旬,路边树底下,勤劳朴实的人们,手推双轮木板小车。不用吆喝,路人瞟上一眼,爽快着数公斤地提上,扭头返家。

我国境内的葡萄为欧亚种,古丝绸之路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的物化代表之一。科学家研究表明,约公元前1000年左右,葡萄经古丝绸之路的中亚沿线国家,南北两路“欧亚草原”“绿洲”,南疆和北疆分别传入。考古学者在一颗颗葡萄上下功夫,花大力气,积极寻根问祖,追根溯源。已知出土的碳化葡萄令人瞠目结舌,不断刷新人类考古学中已有的认知。如吐鲁番盆地有战国时期欧亚种葡萄藤蔓,这已是上行至公元前1000年;又如中原的贾湖遗址,今河南舞阳县北舞渡镇,据考证有中国原产的野生葡萄种子出土,它距今已是9000~7000年。夏商后,栽培葡萄及其酿造葡萄酒技术,经中亚传入新疆,栽培葡萄及相关的葡萄文化在新疆萌芽、发展、壮大、传播。西周至秦汉时期,新疆传到中原内地的与葡萄相关的文字记载,纷纷出现在史籍、诗赋、壁画、器皿、服饰上。葡萄及葡萄的日常生活审美化,四处可见其踪迹。若要问葡萄文化的鼎盛时期,非隋唐莫属。五代十国到元代为繁荣期,随后逐渐式微。

人们眼中,一颗葡萄微乎其微。虽小,其相关的文化历史却与人类文明史一样久远。公元前8000年前,中亚地区的人们开始利用野生的欧亚种葡萄酿造葡萄酒。葡萄酒自经新疆传入后,美酒佳酿,被无数人追捧,一度千金难求!王侯将相、文人骚客、丝路商人,与葡萄酒相关的歌词诗赋,不胜枚举。

北魏诗人曹植的浪漫爱情诗《种葛篇》(葛即葡萄)中写道:“种葛南山下,葛藟自成阴;与君初婚时,结发恩义深。”诗中以葡萄枝条延绵比喻他与发妻的爱情缠绵长久,根深蒂固。唐代王翰《凉州词》中诗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中的“葡萄美酒”描写了今天新疆广袤土地上,千年前始盛行的一种古老的葡萄酒——穆塞莱斯。当下,国内乃至东方的葡萄品种无不与疆内的葡萄品种存在或近或远的亲戚关系。中国科学院的植物学、地理学家潘伯荣、张元明、张道远、刘会良、师玮、张付春等人,把科研论文写在了大地上。师徒传承,后浪超过前浪,踏遍天山南北,采集、保存包括野葡萄在内各种珍稀的野果种子,疆葡萄品种估摸有400多种。这一利在千秋万代的举措,无疑为世界上已知的野果种子建立了一间“种子银行”。野果林及“种子银行”,或是世界植物的最后避难所,更是未来植物基因改良的必由选择。

每年6~10月,新疆葡萄争先恐后上市。40多年前的红提葡萄,南方沿海人若想吃到,基本依赖进口。如今,新疆葡萄及衍生品不但满足国内需求,而且还是中亚、中东、东南亚葡萄出口的大户。一看到国产红提,我就想起舅舅。舅舅的进口红提,现在早已是过去式——物美质优的国产红提,总是首选项,总能唤起浓浓的亲情!莫言曾自诩自己是晚熟的人,晚点、慢点、缓点更有内涵。而在南疆的阿图什市,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祖祖辈辈种植一种叫“木纳格”的葡萄,在新疆葡萄大家庭中,属于较为晚熟的品种。木纳格意为“水晶一样晶莹剔透”。果子成长时间长且慢,沉淀积累后的品质,较早熟的确有不同。每年木纳格下来前两周,冷链运输的车队陆续抵达果园附近,等待刚采摘下来的木纳格无缝链接地进入冷库,直抵人们餐桌上的果盘。

传统、经典的新疆葡萄品种籽多。多籽多子、多子多福,福泽后代、子孙绵绵。今人食用无籽葡萄,可以成功实现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外加不吐葡萄籽,或可囫囵吞食。我在一颗葡萄里,看到了我的祖国,看到了世界上唯一不曾中断的文明史,看到了伟大祖国的福运绵长、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