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暑期系列讲座向青少年介绍全谱系舰船知识 科普“国之重器”背后的故事
来源:文汇报 | 许旸  2023年07月11日07:55

“希望这个暑期,青少年读者在畅游科技世界、吸收相关科学知识的同时,助力自己的梦想起航。”近日,“用科普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2023年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汇”国之重器系列讲座在闵行区大零号湾图书馆启动,“国之重器——舰船科普丛书”主编张毅如是寄语。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世界、重塑生活,航空母舰、国产大飞机、天问一号、中国天眼……一件件“国之重器”为中国发展提供动力,一批科学大咖撰写的科普读物也集中在沪出版。其中“国之重器——舰船科普丛书”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推出,面向青少年科普全谱系舰船知识,由近200位从事舰船及海洋工程科研、设计、建造的老中青三代科技工作者花费近三年编撰,涵盖航空母舰、潜艇、护卫舰、驱逐舰、航天测量船、海洋科考船、挖泥船等军用、民用主要船型。

暑假期间,这一系列讲座将以“中国远‘舰’,追梦启航”为主题,以舰船为主线,举办有关航母、补给舰、医院船、核潜艇、两栖攻击舰、邮轮、科考船、液化气船等诸多舰船趣味科普讲座,邀多位中国造船行业专家科普“国之重器”背后的故事。

有统计数据显示,青少年科普百科类图书20年来首次超过儿童文学,成为青少年读者的首选。当科普阅读渐成“刚需”,科学知识究竟要怎么讲给孩子听?越来越多出版人意识到——科普不仅是把科学概念说清楚,有趣有料的科普读物布满知识点和干货,也具有趣味视角和人文情怀,凝聚着做书的匠心——从作者的专业性到素材选择的高标准,从知识体系的严谨性到语言表达的反复打磨,都马虎不得。

“国之重器——舰船科普丛书”以一线科学家视角普及前沿知识,以大家写“小书”形式深入浅出阐释何为科学家精神,有助于启发鼓励青少年探索未知,开阔科学视野,增强科学思维,激发更多小读者的好奇心、想象力与探求欲。

比如,专家王建方、陈德耀带来“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主题讲座,介绍潜艇发展现状、设计原理、装备、结构等,与青少年畅想中国潜艇的强国未来。“核潜艇无需携带燃油,一个高尔夫球大小的铀块就可以让排水量几千吨的核潜艇持续航行几万海里,常规动力潜艇航行这一距离则需要消耗近百节火车车厢的燃油。因此,核潜艇节省出来的空间可以用于装载弹药等更重要的物资。”“为了适应在深海里航行,核潜艇的外形也十分独特——钝钝的头部、圆圆的身躯、尖尖的尾巴,身背背鳍,活似‘海中杀手’鲨鱼。”深入浅出的通俗解读,加上形象生动比喻,令现场“小军事迷们”印象深刻。

“回顾我国国防工业,特别是中国造船的历史成就,深海装备、核潜艇、航母‘三舰客’驶向深蓝,助力新时期的国防建设。”中国造船工程学会首席专家、报告团团长田小川感慨,“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越来越多学子对船舶与海洋发展,特别是对我国舰船建设与发展感兴趣,令人欣慰。”

原中国船舶集团第七〇八研究所所长梁启康以中国国产航母的发展史为核心,自中国百年航母梦的缘起讲起,讲解航母的发展历程、现状概览、构造特点与未来发展趋势等,让读者全面认识我国航空母舰和科技发展情况。李刚强研究员则聚焦“现代海军的坚强后盾——补给舰、医院舰”主题,解析支援舰的重要作用以及发展历程。

据悉,系列活动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由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上海图书有限公司等主办,大零号湾图书馆承办,共举办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