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走近中华文明”——讲述“功勋井”故事 彰显石油工业遗产价值
来源:中国网 | 丛松彪 姜化明 张胜刚  2023年07月10日15:13

为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引导广大作家深化对新时代文学的认识,主动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中国作协组织开展了2023“中国一日▪走近中华文明”大型文学主题实践活动。

7月5日,受中石化作协委派,胜利油田作协副主席姜化明一行深入到胜利油田功勋井华八井、营二井、坨11井,围绕工业遗产传承利用进行深入采访,以文学的形式为时代画像。

采访期间,通过实地考察、现场采访等形式,近距离领略了历经勘探开发60多年功勋井华八井、营二井、坨11井的前世今生,以及新时代工业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等情况;通过与基层职工座谈交流,进一步明晰了上述功勋井的科学谋划、统筹推进、保护利用和教育引领等,彰显了工业遗产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面对国内石油产品不能自给自足的严峻形势,党中央决定把石油勘探布局向东部转移。1955年,大规模的石油地质普查工作在华北平原展开。但从华一井到华六井均没有任何油气存在的迹象,直到华七井发现生油层,华北平原的石油勘探才迎来了新的转机。

1961年1月26日,华八井在山东省东营市东营村附近开钻,于4月16日首次见到工业油流,日产原油8.1吨,标志着胜利油田的发现。华八井是华北平原第一口见油井,打破了“中国华北无油论”。华八井喜获工业油流后,东营地区的油气勘探工作转入了一个新局面。1962年3月23日,在东营构造上开钻的营二井,于1962年9月23日获日产555吨的油流,是当时全国日产量最高的一口油井。胜利油田的史称“九二三厂”由此而来。1964年11月14日,在东营区胜利村一带开钻的坨十一井,于1965年初发现了85米的巨厚油层,试油日产1134吨。全国第一口千吨井——坨十一井发现于胜利村,“胜利油田”由此而得名。截止2022年底,胜利油田累计生产原油12.93亿吨,约占全国同期陆上原油产量的五分之一。

胜利油田功勋井不仅是传承胜利石油人艰苦创业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成为东营市弘扬石油文化的城市名片。目前,胜利油田推进打造了华八井、营二井、坨十一井等胜利功勋井景观路线,展示了胜利油田“从创业走向创新,从胜利走向胜利”“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的精神气魄,释放出更加强大的工业遗产魅力。

据了解,中国作协“中国一日”系列全国作家联动大型主题文学实践活动。自2020年启动以来,每年确定一个主题,由中国作协46个团体会员单位联动,在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以丰硕文学成果为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积极贡献。

中石化作协副主席王如涛、马行参加活动。

(胜利油田作家协会 丛松彪 姜化明 张胜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