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林长篇报告文学《和平长江》改稿会在京举行
7月2日,徐春林长篇报告文学《和平长江》创作研讨会在京举行。
7月2日,由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中国作家》杂志社、中国水利文学艺术协会、江西省作家协会、九江市委宣传部主办,长江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九江市文联、修水县委、县人民政府承办的徐春林长篇报告文学《和平长江》创作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协创联部主任彭学明,中国水利作协主席李训喜,江西省作协主席李晓君,九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邱屏以及评论家徐剑 、梁鸿鹰 、徐可、孔令燕、王宏甲、李朝全、包宏烈、李炳银、张陵、王国平、凌先有、周长征、赵冕等与会研讨,对《和平长江》提出修改意见。会议由《中国作家》主编程绍武主持。
会议现场
彭学明表示,近年来,徐春林孜孜不倦地创作了多部精品力作,如《中国宁红》《耳朵》《锯板桥》等。徐春林长期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奔走在祖国的山水之间、乡野之中,感受时代沧桑巨变,感悟人民生活变迁,连续几年都代表水利作协积极参与了中国作协组织的“中国一日——中国作家在行动”全国作家大联动的主题实践活动。纪实文学《和平长江》也是他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拥抱时代的劳动成果。以六个独立而精密联系的六个篇章,全方位、多视角梳理长江、讲述长江、思考长江。长江的水文与人文,以及它们所呈现出的中华文明根脉,体现了作品的纵深。通过史实所揭示的人与自然和平相处、人与生态共生共荣的重大主题,体现了作品的厚重。这是一部自然之书,也是有关长江流域人的生活、生存的命运之书。他提到,这一题材宏大而难以把握,史料浩瀚而难以提纯、头绪纷繁而难以理顺,有一定创作难度,徐春林较为有效地克服了这些难度。
李训喜谈到,作者把笔墨集中在当下和现实,重点书写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长江治理、开发、保护的崭新历程;尤其是聚焦新时代党以全新的视野重新认识长江、审视长江,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伟大实践。比如在“向绿水青山要办法”“共饮一江水”“河湖长治”“春风春雨添新绿”“护砂猎人”“十年禁渔”“呵护长江”等章节中,生动展现了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正确政绩观,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李晓君说,作为80后作家,徐春林是新世纪以来江西省作协“文学赣军”的优秀文艺人才。《和平长江》的创作历时5年,是反映长江文明和生态保护的集大成之作。徐春林善于从生活的激流中撷取属于自身的文学资源,具备对生活的敏锐把握和深切观照,彰显了作家非凡的独特创造,呈现出鲜明的文学品格。
与会专家认为,《和平长江》是一部反映长江流域文明的重大主题的长篇报告文学。通过书写长江的前世今生,深刻表达了对长江的现实与未来的忧思、展望,对人类生存与自然生态关系的追问贯穿始终,传承了中华文化与时代的紧密联系。
专家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分析作品中的优势与亮点,也指出了种种不足,并提供了修改建议。大家认为:一部好的作品不仅仅是复述生活,应该从生活中提炼和总结。应该坚定文学信念、守正创新,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把长江的故事转化为精彩的中国故事。
长篇报告文学《和平长江》作者徐春林
徐春林在创作分享中认为,这是一堂生动有效的文学课、写作课,自己非常感动也受益匪浅,将虚心听取专家的意见,认真思考和修改,使《和平长江》成为一部经得起时间和读者检验的好作品。
参加会议的还有《中国作家》(纪实版)编辑部主任佟鑫、中国水利作协秘书长易文利、江西教育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编辑熊侃,长江出版社编辑冯曼等。
(摄影:尹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