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星火》2023年第4期目录、卷首语
来源:《星火》 |   2023年07月04日12:19

卷首

把你们看作三十年前的自己 范晓波/4

新名家

小 三(短篇小说) 杨 帆/5

原浆散文

落夜即眠 欧阳娟/13

如 寄 李小坪/22

二〇〇二年的雪 牧 埜/31

寡 言 苏 敏/39

苍溪船歌 李 果/45

横空出世 潘爱英/55

樱桃树 刘月朗/61

短暂而漫长的告别 吴志芳/66

橘子皮的味道 陈永林/73

魅力小说

吴玉真会开车吗?(短篇) 贺贞喜/77

天 堂(短篇) 从 林/84

天上刮过一阵风(短篇) 靳雪明/94

薄荷茶(短篇) 耿艳菊/100

父亲的记忆(短篇) 敖广胜/107

新作家

短门河(短篇) 张明晟/116

香樟诗会

朗读体/124

王 超 陈润生 于心波 张 溪

梅 子 宗小白 林省吾 洛小青

罗兴坤 周西西 汪聂军 罗 至

李不去 孙 禾 谭智文

樟树林/133

陈智泉 祝枕漱 黄仙进 谢恩传

吉克有古 林长芯 震 杳 森 森

黎 凛 黑 篱 曹 辉 刘永军

莫 羽 倪金才 林麦子 邹 进

晓 川 胡文彬 野 川 朵 拉

渔 风 南木子 夏 杰 金 权

杨东明 若 水 李祚福 鲁 力

奇 芳 杨如俊 李 澍

发现家园

人本立竹桥 浇 洁/146

乡村振兴题材特选作品

若有光 蔡 瑛/153

卷首

把你们看作三十年前的自己

○范晓波

我接手《星火》后写的第一期卷首,回忆的就是学生时代对这本杂志的感受。现今,如当年的我一样以赤诚之心投奔文学的文青,对《星火》有着怎样的信任和期许?这是我当下所有努力的着力点。

很多人因程度不一的社恐而爱上文学,社恐对写作有益,对投稿有害。我感同身受,久病成医,所以八年来,只愿与作品深度碰撞,却谢绝与作者把酒言欢。这难免会引起“这个主编挺傲慢”的误解。与所有作者保持彬彬有礼的同等距离,正是我对作者表达尊重的方式,不想因此对那些羞于社交的文青造成不公。

我更愿把热情落实在对来稿的重视上。因电子文档可无限复制,文学报刊的投稿邮箱都有沦为垃圾中转站的趋势。从公共邮箱选稿,效率如同在泥沙里淘金,但近些年,《星火》的编辑们坚持以淘金者的耐心从自然来稿里选稿。每期刊发的作品源自公共邮箱的比例在百分之七十以上,首次在期刊发表作品的新作家比例也越来越高。

一本合格的文学期刊,不仅要发掘有才华的作者,还应照亮数量更广大的读者。这也是我以文青视角看到的另一种重任。虽然作者都是从读者转化过来的,虽然优秀的作者一定兼有优秀读者的身份,也不可否认,确实存在这样的人群,他们与文学发生能量互换的方式,主要是阅读与思考,这个群体的水土流失却是文学编辑容易忽略的。

服务作者有编选稿件作抓手,较容易满足职业成就感;服务读者的口号,则像一只漂亮却容易遁入虚空的氢气球。

我们提出要像提升作者一样培养读者后,除了在编刊时强化读者意识,还组建了遍布全省的读者驿站,用快递把杂志送到每一位驿友手里,然后通过规模不一形式各异的研讨会、朗读会提升大家的文学审美和综合素质。每年一届的从各驿站选拔人才的《星火》驿站写作训练营,则为读者向作者的转化提供了快捷模式。

《星火》驿站的集体合影,站在C位的一般是对驿站建设最热心的年轻人,我在驿长群里的身份不是主编而是门卫。所谓门卫,小区里待遇最低职责最大的那个人而已。被大家“门卫门卫”地喊习惯后,有一次骑车出小区门时,忽闻一大爷对着门卫室高喊“门卫”,竟激动得刹车过猛差点翻个跟头。

以《星火》驿站为试验田撬动局部文学生态的改良,这个理念的种子播散时相对容易,但破土而出向四周蔓延的进程却很艰难。最难的一点是,不曾受益于这个生态的观望者,很难切肤感受我们已实现的那点奇迹般的小突破。

就如同投稿失败者不信他人的作品真是在公共邮箱被编辑选发,没融入驿站的人,也很难理解许多驿友在文学上的各种进步,只是受益于驿站文学生态对自身潜能的激发,而不是因为与编辑或主编的个人交情。实际上,主编与驿长、驿友们均无私谊,有限的见面都在公共活动里。

我成为这样的主编,除了不善交游的天性所致,还因为,虽然年龄离年轻越来越远,但心态上还是三十年前那个拒绝以世故换取成熟的文艺青年。

八年来,最大的辛苦不是累,而是一些误读和不解的困扰,而这似乎更说明了,我们想改变的生态,确实亟需改变;我将付出的热忱,仍值得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