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杨义堂长篇纪实文学《河道总督》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尹超  2023年07月03日16:57

会场

6月28日,杨义堂长篇纪实文学《河道总督》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

6月28日,由《中国作家》杂志社、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办,济宁市政协、中共济宁市委宣传部、市文联承办的“杨义堂长篇纪实文学《河道总督》作品研讨会”在中国作协举行。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明,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长白庚胜,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党组成员陈文东,济宁市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展鑫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作家协会办公厅主任李一鸣,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主任彭学明,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主任何向阳,《民族文学》主编石一宁,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副主任李朝全,以及李炳银、陈福民、傅逸尘、佟鑫、张作昌等专家学者与会研讨。会议由《中国作家》杂志社主编程绍武主持。

会议现场

会议现场

杨义堂长篇纪实文学新作《河道总督》首发于《中国作家》杂志社纪实版2023年4期,由黄河水利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单行本。作品讲述“千古治河第一人”的明代治河官员潘季驯,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27年间不惧艰辛,4次担任河道总督,治理黄河、运河的故事。潘季驯为了治河几经罢黜,虽九死其犹未悔,临死之前,“犹言在河”。作者杨义堂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济宁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工作室主任,近年来创作出版了《大孔府》《大运河》《鲁国春秋》《千古家训》《北游记:苏禄王传》《抗战救护队》《昆张支队》等有影响力的长篇历史文学作品,是具有历史文化底蕴、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家,曾获得泰山文艺奖、山东省文艺精品工程奖、乔羽文艺奖等奖项。

阎晶明在致辞中表示,在社会各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之际,召开此次研讨会,具有传承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意义。该书描写在历史上留下不朽功勋的治水人物潘季驯,写一个500年前的历史人物,不只要再次弘扬这个人物在历史上的功绩,更重要的是揭示出他的经历和事迹对于今天的重要启示意义和价值。从黄河治理的角度来说,其对治水方法的描写,具有很强的现实价值,直到当代,科学家还能有所借鉴,创新使用。从艺术上来说,作品故事性强,作者不是站在故事梗概或者以人物生平来平铺人物,而是以讲故事的方式写出主要事迹,把人物放在黄河治理主题下考察、描写和讲述。

白庚胜表示,该书在写具体人物之外,也写了民族苦难史、奋斗史、进步史。作者将水性与民族性做了结合,在写治水的意识和经验的同时,更表现出普通民众对水的情感和众志成城抵御水患的精神。从个人到群体,济宁一个地点,扩展到整个中国陆地水的布局和水文化,展现民族的、国家的、文化的生生不息。这部治水的历史,也是黄河流域、运河流域的文化史。

陈文东在致辞中说,山东是的报告文学创作持续活跃,近年来,报告文学佳作不断涌现。山东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富集区。山东作协和山东的作家们响应号召,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新时代,为推动中华文化复兴创造齐鲁文学样板。杨义堂正是这样一位具有担当精神的山东作家。《河道总督》写的是贯彻落实国家黄河大运河文化战略,讲好黄河、大运河故事,塑造中华民族精神的优秀文学作品,虽然写的是历史人物,但是具有极强的时代意义。

展鑫表示,济宁市是著名的孔孟之乡、运河之都,元明清三代治理黄河、运河的最高管理机构就设在山东济宁,仅明清两代就有188位河道总督驻扎在济宁治河,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治河故事。在今天国家实施黄河大运河文化战略大背景下,治河故事成为黄河大运河文化中的重要元素,治河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杨义堂从事文化和文史工作,他深入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好故事,践行文化“两创”,创作出长篇纪实文学《河道总督》,对贯彻国家黄河、大运河文化战略,讲好黄河、大运河故事,传承黄河、大运河精神,以及传承济宁历史文脉、宣传历史文化遗产、推动文化旅游有积极意义。

在研讨中,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作品气势沉雄以非虚构方式写了一部治河史、社会史、生活史和心灵史,写出了一个非常人、非常事、非常功。作者将繁复的材料活化,在矛盾和细节中写人,将人置于重大事件中描绘,勾连历史、社会与人生。作品主题鲜明,有强烈现实意义。其叙事对基本史实保持忠实,在纪实文学的历史叙事与文学呈现方面,都留下了可圈可点的经验。

作者杨义堂

《河道总督》作者:杨义堂

杨义堂在创作分享中表示,今天的文学创作也需要创新,他特别注重使用影视剧创作手法和小说手法来使增强戏剧冲突和画面感,给读者更鲜明的想象空间,扩大了艺术的表现形式。他表示,将继续努力创作,走一条中国传统文学的回归与复兴之路,走一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之路。

合影

合影

(摄影:李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