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陕西文学周,作家谈感受
来源:群众新闻 | 师念  2023年07月01日09:52

6月26日至6月30日,“汇聚文学之光 照亮时代梦想——陕西文学周”活动在铜川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作家在此次文学周活动中受益颇深、感触良多。

铜川市作家党剑说:“这次陕西文学周活动堪称为一场文学盛宴,听名家的讲座是一种美的享受,透过他们语言和思想,让人能感受到内心的美好和雅致,感受更多的是精神的内涵,让自己的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找到读书和写作的方法,从而坚定信心,持续加力,拿起笔以文学的形式讲好铜川人文历史,讲好蓬勃发展的铜川故事,让铜川走出陕西,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咸阳作家许海涛说:“经典文学作品有着相似的美和好,实现这样美和好的道路却不尽相同。条条道路通罗马,想写就打开电脑,激情澎湃去写,燃烧才华去写,写出自己的个性,咬牙,再咬牙,坚持,再坚持,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也就是自己的风格,自己的道路,不管是在传统媒介还是在网络上,美和好都不会被淹没,都会拥有属于自己的读者。”

来自杨凌的作家英子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网络小说家吴玉敏老师说的只要喜欢,不要忧虑、不要怀疑,只要打开文档就是写,写啥都可以!哪怕只有自己一个读者,也要坚持写,写到最后……她的话深深地鼓舞激励了我。”

中国作协会员、青年作家协会代表何喜东说:“文学周之行,从聆听文学讲座,到行走铜煤矿山、参观路遥文化馆,我深切体悟到,用真诚的心拥抱产业工人,用虔诚的身紧贴工业生活,把自己这滴水融入时代的江河,‘打口深井’汲取‘文学矿藏’,是创作优秀小说的永恒法则。”

陕西网络作家史美垚说:“陕西作为文化强省和文学重镇,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源远流长的文脉赓续。以铜川为例,不管是王石凹煤矿工业遗址,还是药王文化与陈炉古镇,在见证历史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创作素材。新时代网络文学创作,理应在深入挖掘具备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的同时,走出创作闭环,将文学创作推广与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以联动互促的方式激活文学作为文化产业内容端的经济潜能,真正以读者与市场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陕西独特的文化魅力,承担陕西网络作家的使命担当。”

在参观鸭口路遥文化馆后,许海涛意味深长地说:“他戴矿工帽,穿矿工服,扎腰带;他扛石夯,跟矿工一样有劲地劳动;他抽烟卷,跟矿工们聊得那么热烈,像一个矿坑里的工友……我竟然不觉得他是一位作家,更不要说伟大的作家了。但看见他流畅的钢笔字手稿,想起《平凡的世界》中少平当上矿工的情景,第一次与他的师父王世才下井的情景,第一次见到惠英嫂子的情景,那么真切,那么生动……他分明是一位作家,伟大的作家啊!所有的虚构来源于真实,所有震撼人心的虚构来源于作家心灵震撼的体验。震撼心灵的体验来源于作家成为‘他’或‘她’。显然,路遥成为了一名矿工。《平凡的世界》之所以伟大,来源于路遥多角度、多维度的心灵体验。这正是我要学习的,扎扎实实学习。”

咸阳作家郑曼说:“站在一幅幅旧照前,路遥精神瞬间穿越了时空,使我的精神与灵魂同一时刻得到升华净化。《平凡的世界》之所以经久不衰,每一章节,每一字里行间无不透出真实情感的交流和生活。他用一个虚构的手法描绘了一个真实的世界。这难道不是我们这些文字工作者所苦苦寻求的写作方式吗?”

铜川市诗词学会副主席李延军说:“‘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乍看是那么平易亲情又浅显易懂,却道出了人生的大道理。路遥的心里只有人民,他说人民生活的大树万古常青,也就是只有这样心里时时刻刻以人民为中心的人,作为人民的一分子,才会写出《平凡的世界》这样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息息相关、渗透着人民性的大作品。《平凡的世界》到现在,每年还有几十万部的销量,这个让作家们称羡的纪录,正是对路遥根植人民生活的丰厚土壤、写出源于生活又有着理想主义旗帜作品的回报。路遥老师成为横亘在我们面前的文学标杆,路遥精神,永远鼓励着我们在文学道路上勇攀高峰。”

在王石凹煤矿工业遗址,“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上班拼命干,下班做奉献!"一句句熠熠生辉、激励人心的话语,让参观者心头一震。郑曼深情地说:“王石凹矿区曾经是列宁格勒设计院设计援建,它承载着共和国几代煤炭工人昔日的青春与工业情怀…看着帅气阳光矿工的子弟脸上的笑容,听着他深情地解说与描绘,这不就是传承吗?为了留住这座矿井,转型发展,他们又一次延续了老一辈矿工的精神。”

印台区作协副主席任超表示:“陕西文学周能在铜川举办,是铜川文学界的一件幸事,我全程参加了这次活动,听了文学名家的精彩授课及发言,与许多作家老师进行深入的文学交流,受益良多,希望今后能和陕西省作协联合开展更多的文学活动,不断激发铜川文学创作活力,促进铜川文艺事业更加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