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新时代·新青年·新书写 张敦、焦冲、贾若萱小说创作研讨会举行
来源:中国作家网 | 陈凯悦 周茉  2023年06月25日09:01
关键词:青年写作

文学是时代的风向标,青年是标注时代最敏感的晴雨表。新时代鼓舞新青年,呼唤新书写,青年作家要自觉肩负起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使命。6月21日,由青年文学杂志社、中国作家网、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办的“新时代·新青年·新书写——张敦、焦冲、贾若萱小说创作研讨会”在北京鲁迅文学院举行。河北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高天,河北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刘宝书参加活动。中国作协小说委员会副主任潘凯雄,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徐可,《小说选刊》主编徐坤,《人民文学》副主编陈涛,《光明日报》文学评论主编王国平,北京文学期刊中心副主任张颐雯,《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编饶翔,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徐刚以及青年作家张敦、焦冲、贾若萱等与会研讨。河北作协河北文学院总编辑史习军,河北作协宣传教育中心副主任、《诗选刊》主编桫椤以及河北青年作家与会。研讨会由《青年文学》主编张菁主持,中国作家网副总编辑王杨做会议总结。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吴义勤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祝贺。他表示,在全国人民奋力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上,青年作家大有可为,是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和生力军,是中坚力量和希望所在。中国作协、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一直把加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打造文学新力量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重视发现和扶持青年作家,通过协调资源、搭建平台等长效机制,加强青年作家和青年文学人才队伍建设,扩大青年作家作品的社会影响力,为青年作家的创作和成长提供支持和帮助。相信此次研讨会的召开能够助力三位青年作家创作提高,也希望三位青年作家能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拓宽视野,更新观念,更好地观察、思考和理解新时代,以作品立身,追求精品,在未来的文学之路上走得更加坚实有力,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高天在致辞中说,近年来,河北省作协注重加强青年作家培养,强化青年作家队伍建设,涌现出一批优秀青年作家,为文学高质量发展厚植了人才力量。举办此次研讨会,是激励和培养作家、促进文坛交流的重要举措。张敦、焦冲、贾若萱三位青年作家近几年在刊物发表不少作品,其中有青年人对文学的自觉追求,有面对生活的惶惑、思考,有关于城乡底层人群的现实书写,具有较大创作潜力。期待各位专家学者以专业的眼光、广阔的视野、审慎的态度,对三位青年作家的作品进行梳理,指导他们走好文学创作之路。

刘宝书简要介绍了三位作家的创作情况。张敦、焦冲、贾若萱是河北文学院签约作家,他们的创作延续了河北文学一直以来素有的坚实的现实主义传统,敏锐捕捉社会发展变迁,观照社会现实,揭示生活本质,注重对新时代城乡人群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探索,创作出多篇风格迥异的优秀作品。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现场

焦冲:在不动声色中折射社会多面相

潘凯雄认为焦冲的写作风格与“河北三驾马车”的创作特色有相像之处,对他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予以肯定:“他的作品关注社会底层,关注民生,正视现实问题,折射出社会的整体风貌”。其次,焦冲的作品透露出鲜明的悲悯情怀,一方面冷静地面对现实生活的艰难,另一方面又不时透出几分暖意和善良。除此之外,潘凯雄还注意到焦冲注重对主要人物形象的把我和刻画具有鲜明特点。同时他也建议作家在创作时注重叙事节奏的张弛和留白。

饶翔一直关注焦冲的作品,并察觉到其写作的发展变化。他发现,焦冲近期的写作部分延续了之前的批判性,可贵的是其作品中的善意和暖意,而这个善意和暖意,又不是作者凭空加入的,而是与作品中的人物融为一体,这是焦冲创作中的一个可喜变化。与此同时,饶翔建议焦冲打磨叙事,使逻辑性更经得住推敲;并有方向性地规划自己未来的写作生涯。

焦冲的作品留给徐刚最深的印象是鲜活的物质细节和绵密的生活质感。“焦冲是有生活的,他的生活是大于理念的,他早期创作的小长篇,就沿着自己生活脉络本身来写,非常打动人。”徐刚认为,焦冲善于用社会热点来讲故事,使作品对现实的书写更具立体感。同时,他在小说中不断通过情节的转折实现对人性的良善指认。

张敦:做一个具有批判姿态的摇滚作家

“张敦拒绝意义,拒绝阐释,以摇滚的反叛姿态投入到写作当中”,在徐坤看来,张敦的创作更多继承了80年代的文化文学遗产,吸收了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精髓。“张敦是在理想主义消亡的时代追寻理想,在诗意浪漫远离的时刻寻找诗情。”徐坤说,张敦的小说创作中加入了诗,在凡俗的生活中艰难打捞诗意,在动荡不安中孤独而执拗的找寻着坚如磐石的信仰。

王国平看到张敦小说中充满“野气”的特质。“张敦笔下人物的塑造、语言的风格、小说的气质都具有凌厉、冷峻到底的特点,尤其是人物都是无根的人、飘浮的人或是心神不定的人,这让他的小说处处散发野性气质。”他发现张敦小说的另一特质是结尾的辨识度很高,“他的创作个性始终特别饱满,结尾悬在那儿,某种意义上是荒诞的,有很多寓意,体现出思想的一种深度。”

读完张敦的六篇小说,张颐雯感到张敦对写作有着清晰定位——聚焦当代城市青年生活。小说中人物的精神状态让张颐雯觉得他们在生活中存在自我困惑。“物质生活不是根本问题,张敦更加有意描写的是人物更高层面的精神困境。”同时她认为,张敦的创作优势是有着扎实的生活作为基础。

贾若萱:在多重社会关系中寻找出路

贾若萱生于1996年与其笔下文字成熟、冷峻的反差,令徐可感到惊讶。他注意到,贾若萱擅长围绕情感、婚姻主题,把主人公对爱情的渴望和怀疑,对婚姻的忠贞和背叛,男女在爱恨情仇中的挣扎等感情纠葛展现得淋漓尽致。“作品中的所有人物,或多或少都受困于、受伤于爱情或婚姻,而每一个人都采取了不同的态度。我们的社会越是复杂多元,婚姻或爱情也越来越复杂多样,贾若萱的小说就写出了人性中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贾若萱的创作有相对开阔的面向,而不仅仅局限于自己,这超出陈涛对这位年轻作家的预期。细读下他发现,贾若萱聚焦家庭大背景下的多重人物关系,如姐弟、姐妹等个体关系,并通过对这些关系的刻画,表达对某些问题的认识和思考。此外,陈涛注意到贾若萱作品中多有双主人公出现。两个主人公互为镜像,各自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作者以此传递出对两种生活方式的反思和对比,用冷峻的笔调表达内心真实。陈涛对贾若萱的写作抱有期望,并建议她在日后的写作中注意贴着人物去写。

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评论家何向阳在视频点评中提到,贾若萱在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关系上处理得尤为出彩。“她写出了人与人之间亲密有爱,同时也有相互猜忌、相互防范的真实的复杂关系,这是小说的优长之处。”何向阳发现,贾若萱对女性形象的描写往往深入到精神情感的探索,甚至是对信念、信仰的探索中,而且探索当中有对比,突出女性与女性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检视。

沈阳师范大学教授、评论家贺绍俊在评述文章中将三位青年作家比作“三原色”,以此阐释每一位作者的独特性。他将焦冲定义为红色,认为焦冲的小说有一股阳刚气,充满着挑战一切的冲动,乐于发现现实中的矛盾和斗争,他不仅写下这些矛盾和斗争,且乐于在作品中将其推到激烈的程度。张敦代表着黄色,小说多半是在生活中漂泊挣扎的小人物,他们不甘卑微的处境,有过理想,有过奋斗,但他们多半成为了失败者,或者蜕化为“多余人”。尽管如此,张敦的内心并不会跟随笔下人物的失败而沉沦,而有着黄色般的明亮和尊贵。贺绍俊认为贾若萱的小说仿佛有着统一的调子——一种忧郁的、孤独的蓝色调子。贾若萱的叙述是平缓的,就像是风平浪静的大海和蓝天,但其中也会酝酿着一场风浪或者一场暴雨,在叙述的深层,贾若萱也偏爱以平静下暗流涌动的方式来讲故事。

研讨会尾声,三位青年作家表示,在研讨中收获了被关注、被理解的共鸣。专家对作品的深入解读和点拨令自己受益匪浅,既发现了潜在的问题,又明确了创作之路的前进方向。大家表示,文学与时代密不可分,今后将潜心创作,努力肩负起青年作家的责任和使命,用更多思想深刻、刚健有力的优秀文学作品抒写新时代、新征程。

合影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