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河流》:改革开放中的创业者故事走进土耳其
6月16日下午,译林出版社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举办了《金色河流》土耳其文版版权输出签约仪式。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章朝阳,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徐海,凤凰传媒出版部(国际拓展部)主任樊明,土耳其卡努特国际出版公司总编辑丹尼斯·克齐泽,译林出版社社长葛庆文,《金色河流》作者鲁敏参加了签约仪式。活动由译林出版社总编辑袁楠主持。
吴义勤致辞
吴义勤在致辞中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事实上,进入21世纪以来,中华文化、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成效越来越显著,西学东渐已经渐呈东学西传之趋势。一大批中国当代优秀作家作品被译介到欧美和“一带一路”国家,受到广泛欢迎并享有很高的国际知名度,中国文学所书写和呈现的中国故事正在走向越来越多的国度与读者。《金色河流》既包括有关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硬核”内容,既生动描摹了改革开放以来朴素勤勉、披荆斩棘的“新时代创业史”,又细述了古老昆曲对现代文明的泽润,在当下文化图景中的复兴与发展,有助于向海外读者展现“此时此在”的中国,并促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
吴义勤介绍,2021年,中国作协成立了“一带一路”国际文学联盟,目前已有40多个国家加入其中。中国作协成立的“中国文学海外读者俱乐部”成员也在不断扩大。今天,中国作协将发挥自身的力量,加大对中国当代作家作品的译介支持力度,致力推介更多像鲁敏的《金色河流》这样的优秀作品走出去。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章朝阳介绍了凤凰集团及旗下译林社在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指出“时隔七年此次再签新作,这不仅是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的双重硕果,也是中国与土耳其出版合作上的一段佳话”,并殷切期待以《金色河流》为新的开始,与中土各方携手共进,促进更多文学佳作在两国出版,更好地搭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签约仪式现场
左至右《墙上的父亲》《六人晚餐》《此情无法投递》
译林出版社社长葛庆文回顾了多年来译林社致力于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介绍给全球读者、深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客户资源、将输出的语种从英语扩大到了小语种的发展历程,他表示,近年来,译林共输出鲁敏5部作品的7个外文版,其中《六人晚餐》瑞典文版入选瑞典文化部2020年度好书。“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多年积累的海外版权渠道,向各国出版界和海外读者大力推介这些优秀作品,为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学做出我们的贡献。”
土耳其卡努特国际出版公司是一家拥有优秀团队的独立出版社,除鲁敏作品之外,还出版了中国当代作家王蒙、铁凝、余华、叶兆言、苏童的作品。总编辑丹尼斯·克齐泽表示已经出版的三部鲁敏作品,即《此情无法投递》《六人晚餐》《墙上的父亲》,均有不俗的销售业绩。克齐泽认为,西方文学在土耳其的文学领域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而如今,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学的关注度和兴趣越来越高;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下,世界需要中国的智慧。他们愿意继续签约和打造鲁敏作品,让鲁敏成为土耳其读者的熟悉作家面孔。
作为与改革开放同时代的写作者,鲁敏非常欣喜地看到在改革开放四十五周年之际,自己的作品能输出到土耳其。她表示中土两国同样都是古老又现代的国度,有着丰富灿烂的历史与文化,共同叙述着传承的故事。时隔七年,她与卡努特公司两次合作的总编辑,上次是父亲,这次则是儿子。她在发言中致敬了中国读者很熟悉的土耳其作家帕慕克:“文学正是这样,每一个故事里都带着时间与历史。不论是土耳其的细密画,还是中国的六百年昆曲,不论是我笔下改革开放中民营企业家的父子故事,还是土耳其卡努特出版公司的父子故事,人类的文明、财富,人类的物质与非物质,辽阔的远方世界与眼前的具体生活,就是这样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
这些年来鲁敏作品已有英、德、法、意、西等十多个语种的输出。此次《金色河流》土耳其文版的输出,不仅是鲁敏作品在土耳其深耕传播的最新成果,更是译林社坚固国际合作渠道的重要举措,同时也将让土耳其乃至中东地区读者体会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感受以昆曲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非凡魅力。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