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滹沱人家》专家研讨会在石家庄举办
6月13日,由市文联主办、市评协承办的长篇小说《滹沱人家》专家研讨会在石家庄举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殷斌,市文联主席肖建科出席研讨会。 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原河北省作协副主席王力平,《长篇小说选刊》主编宋嵩,省评协副主席、花山文艺出版社社长郝建国,石家庄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杨红莉,省评协副主席、《河北日报》文化新闻部主任崔立秋,中国小说学会理事、省作协文学宣教中心副主任桫椤,省社科院研究员、文艺评论室主任黄建生等七位省内外文艺评论家和学者对该书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张桂珍主持研讨会。
康志刚创作的长篇小说《滹沱人家》是中国作协和省作协重点扶持作品,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小说从居住在滹沱河畔阳坡村扁担胡同里的 李新运一家写起,讲述了作为中国乡村社会缩影的四五户人家从20世纪70年代一直到21世纪初发生的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幽微、迷惑与挣扎、善良与美好、自私与卑劣,折射了在时代发展变迁的大背景下一个个具体的人的命运浮沉。
殷斌对长篇小说《滹沱人家》的创作出版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认为,《滹沱人家》的创作出版和研讨推介既是对石家庄地域文化的文学性展示,同时也是对省会城市文化建设的积极推动。他希望全市文艺界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自觉挖掘和弘扬石家庄的历史文化、革命文化和现代建设等地域文化资源,用心用力用情讲好石家庄故事,增强石家庄现代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
会上,与会专家从地域文化、创作技法、社会价值等多个角度出发,以深厚的学养、专业的理论和充满温度的表达对长篇小说《滹沱人家》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交流。大家一致认为,小说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描绘了石家庄的风土人情,写出了滹沱河畔的风景、淳朴的石家庄人民和他们的故事,不仅记录着岸边百姓历经几十年风起云涌后在生活和思想上的变化,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石家庄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与时代变革,具有挖掘本地文化资源、展示地域形象的文学史意义。
作者康志刚在表态发言中谈到,创作这部作品是源于对故乡“正定小江南”的深切热爱和怀恋,虽然创作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也收获颇多。今后会继续深挖石家庄本地题材,创作出更好的精品力作回馈故乡与文学对自己的滋养。
《长篇小说选刊》编辑陈铭,省评协副主席、市评协主席王律,省作协副主席、市作协主席程雪莉,市评协副主席、秘书长王文静,市作协副主席、《太行文学》主编薛茫茫,省会作家、文艺评论家代表,以及来自省市主要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共三十余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