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作家“回家”之后,他们有话说——
5月29日,“作家回家 再度出发”——新疆多民族作家文学周活动在乌鲁木齐市举办,来自全疆各地市、各行业的三十余位作家参与了本次活动。此次活动对推进新疆各民族作家创作出更多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精品力作,推动文化自信自强,筑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持续推动新疆文艺事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更好地促进了新疆文学事业高质量发展。
活动结束后,吉尔、杜义鹏、青玄、吾买尔江·斯地克、刘绍斌、努尔拉什·爱提肯、尼合买提·阿布都热西提、托聪阿山·玉素甫8位作家畅谈了自己参加新疆多民族作家文学周活动的感受。
我们爱着并一直被爱着
吉尔
“谢谢,我的家!”
从一个懵懂的文学爱好者到今天,近乎人到中年,我们被时间抛弃过,也被现实抛弃过,无论生活甩了我们多远,文学一直在。我们是比别人更痛楚过的人,我们一样是比别人更幸福、更幸运的人。脸上的皱纹有了,发上的银丝多了,我们时好时坏地写,时紧时慢地写,作协从来都是不离不弃。无论我们走了多长的夜路,作协的灯一直亮着,我们回到家中,我们相聚,我们扬帆,我们起航!
我们爱着并一直被爱着!
当我们有了家,再出发时,心中更充盈美好
杜义鹏(绝品杜少)
新疆作家协会举办的“作家回家,再度出发”活动已经圆满完成。五天行程让我久久难忘,认识了很多作家老师,受益匪浅。作为一名网络作家,平时更多的是坐在家里,埋头码字,时而久之,只剩下孤独创作,少了交流外出,也使得创作素材日渐匮乏。
这次活动,有来自新疆各地州、各民族、各行业的作家老师,他们的生活经历和创作经验十分的丰富,通过和老师们的交流,聆听各位老师的创作经验、个人经历、以及具有韵味时代感的故事,无论是乡村的生活,职业坚守,还是边防的守卫,都让我枯竭的创作素材无限丰富,思如源泉。
这次“作家回家,再出发”活动,让孤独创作中的作家们找到了家,就如黑夜大海上亮起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进的道路。
当我们有了家,再出发时,心中更充盈美好,这个家也将成为我创作路上源源不息的动力,鼓舞着我继续前行。
让我们以踏实、坚实 踩出大地回声的脚步
青玄
每一缕微光被看见,都是因为背后巨大的精神空间,在输送滋养的燃料。感谢新疆作协这次召唤我们回家,感受到关怀也备受鼓舞。回家活动温暖、温情,以文学的形式为我们赋能,让我们能以踏实、坚实,踩出大地回声的脚步,有勇气再向文学的高原、高峰出发。作为一名基层写作者,我将更加勤奋,并对照自己的写作,一边反省一边突破,怀抱文学理想,守住自己的精气神,写出与个人气质匹配,同时也与时代气质匹配的作品。
深入生活,把握时代脉搏
吾买尔江·斯地克
这次新疆作协组织的作家“回家”活动,我的感受很深,收获很多。新疆各地来的多民族作家以文学的名义相聚,共赴新作协和木垒书院“回家”之约,互相认识,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定格首次新疆多民族作家文学周美好恒久的温馨记忆。我们现在生活在优越的环境和优美的时代中,所以我们各民族作家要紧紧抓住这个历史机遇,深入生活,把握时代脉搏,在文学艺术上不断探索,创作新时代新疆文学,为美丽新疆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只有单纯的爱着写作这件事,才能找到写作的意义
刘绍斌
我来自南疆和田的一名基层作家,这次有幸参加新疆作家协会组织的“作家回家 再度出发”新疆多民族作家文化周活动,对于我来说打开了一扇新的写作大门,在木垒书院我和李成林老师、顾伟老师、刘迎春老师、申广志老师作了交流,我问他们是什么样的动力让他们坚持了这么多年的写作。他们告诉我,能够让一个人坚持的,除了毅力,最主要的是爱好和兴趣。他们告诉我的这些道理让我和他们产生了写作共鸣。
在木垒书院我还拜读了刘亮程老师的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他的文章没有高深的理论,没有暗藏的警示,只是用他独到而朴素的文字向读者讲述身边和存在于我们身边,而我们却从未用心去探究的有趣的事。我之所以要说这些,是因为这次“作家回家 再度出发”新疆多民族文化周活动,让我找到了“家”的感觉,让我知道只有单纯的爱着写作这件事,才能找到写作的意义。
这是文学的恩惠
努尔拉什·爱提肯
本次学习时间虽然短暂,但形式多样,这样的交流、碰撞非常好,有利于作家本身的成长,更有利于作家从多重视角来洞察生活,来捕抓到文学的内核。通过这样的碰撞,提升了我们对文学的认知,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世界的灵敏感受力,还收获了美好而真诚的友谊,这些都带给我们喜悦和感动,像冬天的白雪一样,给予生命和心灵的双重荡涤,这是文学的恩惠。
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接下来将再接再厉,在具体写作中书写恢宏气象,讲好中国故事,为推动新时代文学从“高原”迈向“高峰”作出自己的贡献。
我始终坚信文学交流是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最好途径
尼合买提·阿布都热西提
非常高兴能够参加“作家回家,再度出发”作家文学周活动。活动中充分体会到“回家”的感觉,感到无比的温馨、无比的亲切。活动中结识了很多来自各地各民族杰出的、有名望的作家老师,看到他们对文学的痴爱和执着,开拓了我的视野,增强了我在文学创作道路上继续走下去的信心。同时,我也看到了自身与各位作家老师之间的差距,认识到自己需要继续努力、继续学习、继续充电的迫切性。我是一名文学翻译工作者。我始终坚信文学交流是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最好途径。尤其是文学翻译在我们多民族居住的大美新疆显得格外重要。今后我将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再度出发,重新投身于文学翻译工作。我相信此次活动将会是我人生道路上新的起点!
以文学名义相聚,共赴初夏“回家”
托聪阿山•玉素甫
很荣幸参加新疆作协安排的作家“回家”活动,尤其是到木垒县菜籽沟村参观农民家庭博物院和著名作家刘亮程老师的文学馆,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人生日月留下劳动贡献是很不容易的,我在今后将抓紧时间创造,努力写出有利于社会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的作品。此次以文学名义相聚,共赴初夏“回家”,是各民族作家相互交流学习,共同发展的良好机会,我们将永远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