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文学》2023年第6期目录
《胶东文学》2023年第6期
儿童文学专刊
童年是世界的寓言
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小孩儿,每个人穷其一生都在回忆和追寻童年的味道。童年是世界的寓言——一个孩子的欢笑是全世界的满足,一个孩子的眼泪是全世界的忧伤。儿童文学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人们相信儿童与成人是不一样的——不一样到需要自己独特的文本。
今年6月,《胶东文学》持续推出“儿童文学专刊”,名家云集,新秀荟萃,以温情、温度和温暖,关注、认识和展示童真、童心、童年,以多样的体裁、丰富的题材、高远的主题,立体呈现当代儿童文学的艺术面貌和思想魅力。
方卫平围绕儿童文学的高度,从认识、理解和探寻三个层面剖析说明如何让儿童文学在童年书写方面达到一定的思想、情感和精神高度。
许廷旺的中篇小说《家住黄羊沟》聚焦生态保护,讲述了一个救助黄羊的故事,暖人心扉;朱德华的短篇小说《捉迷藏》,以儿童视角呈现普通家庭的离散和重组,感人至深;王勇英的短篇小说《三月三打擂台》,用一颗童心关照民风民俗,写出的是一群老人身上的童趣;刘海云和严晓萍则对麻雀和椅子产生莫大的兴趣,写出《“最后一只”麻雀》和《我的椅子去了山林》。
童话不仅是想象、幻想和夸张,更是心灵的自由飞翔。童子《宇宙里的一群梦》以梦为介质,呈现出一片广阔的想象空间;韦清的《两个月亮》将视野投注到广袤的天空,写出一场童年奇遇。
毛芦芦在散文《鹭翅下的故乡》中,化身白鹭,与花共舞,与秋千共飞,细腻的情感,令人如临其境,灵魂都变得轻盈。虽然的《家·碎影》回望儿时琐事,有年轮色彩,有亲情味道,还有自然哲思,充满童真,富有童趣。陈馨将浪潮、雾和海鸥比喻为《海的精灵》,字里行间洋溢着海的味道,具象、鲜活、灵动。嵇绍波让想象、趣味、委屈、愤怒、胆怯、谎言、粗暴、勇敢、原谅、宽容、释怀、灿烂等诸多元素一起上演《课本里的舞蹈》,写出儿童成长路上的特有风景和复杂况味,引人深思。
每一首童诗都是一幅生命的画,每一行句子都是生命闪耀的时刻。在王立春的诗里,树、草和天空都是行吟的《大地诗人》;耿立用发现的眼睛,带领读者探寻到《蝉蜕是夏制成的标本》“蘑菇是固定草地的大头钉”;张晓楠将生活中的小小点滴,都折射成《星星点点的梦想》;金敏在《现在和将来》的思索中,赋予笔下小动物天真烂漫的语调,一起拥抱当下,憧憬未来。安武林、刘亚武、蓝格子、吉葡乐、孙君飞、黑女等,用一首首童诗唱诵一曲曲童谣。
寓言总是以小故事蕴含大智慧,用精炼的语言彰显生活中的美丑善恶。桂剑雄的《演员和理发师》、杨胡平的《黑兔的借口》、滕连庆的《长颈鹿避雨》都从小视角切入,以精短的故事,轻松的讽喻,揭示出深刻而严肃的“大道理”。
视点栏目聚焦本土作家,推出“《航海家归来》小辑”。《航海家归来》是烟台作家王秀梅的长篇儿童小说,获得第34届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最佳文字奖。作为一部历史小说,它将历史性、传奇性与少年的成长恰到好处地融为一体,成功地塑造了富于艺术真实性和个性鲜明的儿童和成人形象。
在视觉方面,我们在延续全年设计理念基础上,突出儿童特色、五彩色调。特邀插画师mini和施宇,以清新的色彩、轻松的心绪,带领读者一同领略儿童文学的美好世界。聚焦孤独症儿童,特别策划推出“星星画语”作品展,倾听“星星的孩子”用五彩画笔描绘的斑斓世界和情绪心语,愿爱融化孤独,愿所有来自星星的孩子健康成长。6岁小朋友姜子宸题写了部分篇名。
——《胶东文学》编辑部
目 录
特稿
高度是如何建构起来的 / 方卫平
中篇小说
家住黄羊沟 / 许廷旺
短篇小说
捉迷藏 / 朱德华
三月三打擂台 / 王勇英
小雨妹妹 / 刘梅花
“最后一只”麻雀 / 刘海云
我的椅子去了山林 / 严晓萍
童话
宇宙里的一群梦 / 童子
两个月亮 / 韦清
视点
《航海家归来》小辑
在文本的交叉中穿越时空(评论)/ 赵牧
《航海家归来》的物叙事(评论)/ 洪艳
散文
鹭翅下的故乡 / 毛芦芦
家·碎影 / 虽然
海的精灵 / 陈馨
课本里的舞蹈 / 嵇绍波
寓言
演员和理发师(外五则)/ 桂剑雄
黑兔的借口(外四则)/ 杨胡平
长颈鹿避雨(外三则)/ 滕连庆
诗歌
大地诗人(组诗)/ 王立春
蝉蜕是夏制成的标本(组诗)/ 耿立
星星点点的梦想(组诗)/ 张晓楠
现在和将来(组诗)/ 金敏
蛋壳小孩(组诗)/ 吉葡乐
在眼睛里养一只小鸟(组诗)/ 孙君飞
短诗小辑 / 安武林 刘亚武 蓝格子 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