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草原》2023年第5期|张者:凉城与热都
《草原》2023年第4期 | 张者  2023年06月02日08:57

湖北利川被称之为凉城。

得到这个消息,让我不由得咽了下口水。我想起了凉粉,想到了冰糕,想到了冰镇啤酒……总之,想到的全是凉得沁人心脾的吃食,就好像我要把利川一口吞进肚里。这不怪我,在这炎热的夏天,特别是在火炉中忍受着蒸、烤、烹、炸的人,还有比“凉”字更能打动人心的吗?“凉”字总是和“快”字组成一个词,那就是凉快。

凉对重庆人和武汉人来说,那是什么?那是致命的诱惑。利川称之为凉城,重庆和武汉这两个大都市却是资深的热都。这两座赫赫有名的大火炉,已经将那里的人们灼烤了几千年。所以,身处热都的人都脾气火爆,骂骂咧咧。过去,如果你盛夏去武汉,你可以看到傍晚家家户户水泼大街的情景。被凉水泼洒过的大街上铺满了凉席,即便是妙龄少女也都沿街而躺,睡得招摇,睡得魅惑。如今,在盛夏的重庆却是另外一种情景。晚上沿着长江和嘉陵江两岸成了夜市,所有沿江的餐馆、酒楼放弃了豪华的装修,把桌子摆到门前的江边上卖。南滨路和北滨路沿江十里灯火辉煌,火锅和凉菜,啤酒加冰块,成了典型的夜宴。猜拳行令,嗷吼连天,通宵达旦。重庆人称之为喝夜啤酒。男的光着上身,赤膊上阵;女的也只剩下两根丝线挂在肩头,薄薄的吊绳裙。

2018年6月2日,利川被中国气象学会宣布为“中国凉爽之城”(简称“凉城”)时,利川人好像并没有太当回事,凉快是利川人的正常感觉,不稀奇,而重庆人却首先欢呼起来,因为重庆主城到利川的距离才200多公里,离重庆的第二大城市万州不到100公里,而且北、西、南皆与重庆接壤。利川现在虽然属于湖北恩施管辖,可到湖北省会武汉的距离却有600多公里。

重庆人盯上了利川。重庆人远远地就感受到了利川刮来的凉风,这凉风让重庆人的汗毛都炸起来了。

利川的夏季平均气温只有22℃左右,最热月份平均气温23℃左右,这意味着整个城市开着空调。在重庆开空调政府规定25℃,这是纪律。夏天重庆气温高达40℃之上的那些日子总是赖着不走。利川是中国气象学会以气候优势为主题授牌的全国第九个城市,排在了丽江、六盘水、九寨沟等热门旅游城市之后,排在第四位。又是一个“四”,在中国人的记忆里有四大避暑胜地,指的是河北省秦皇岛市的北戴河,河南省信阳市的鸡公山,浙江省湖州市的莫干山,江西省九江市的庐山。

这些传统的避暑胜地都是大人物去的地方,那里的每一栋别墅都记录着整个国家的一段历史。重庆人只能在热得受不了的时候,把这些避暑胜地当龙门阵来摆,降降温。

利川是典型的山地地形,境内山峦起伏,齐岳山就位于利川境内。以前没有修建高速公路时,无论是万州还是利川周边区县的人南下,车辆必须沿着318国道的盘山公路翻越齐岳山,沿途十分惊险,让身强力壮的山里人头昏眼花。晕车造成的呕吐成了多少人难以磨灭的记忆。

如今,已建成通车的除318国道外,已经有了沪渝高速公路、宜万铁路、渝利铁路、利万高速公路等多条高速公路和铁路过境利川。特别是沪渝高速,从上海到武汉然后到重庆,拉了一条线。虽然湖北境内的高速路限速,时速才80公里,那总比没有强,总比在318国道上绕山快。同样的高速公路,同样的山路,在重庆境内限速标准为时速120公里,为什么一到湖北就是80公里呢?既然是高速公路,为什么不让人家跑?京港澳高速,在湖北境内时速也只有100公里,这让人搞不明白。现在的沪渝蓉动车组已经全线贯通,然而达不到高铁的速度。据说未来有一条从上海到重庆的沿江高铁,路过利川,时速350公里,到那时候就快了,再也不用一脚油门、一脚刹车地开车跑了,费油。现代人需要速度,速度第一呀。

重庆人到了利川,没有任何隔阂,如鱼得水,说一样的话,唱一样的歌,吃一样的辣,有一样的风俗习惯。利川归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管辖,在利川周围却围绕着重庆的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利川与重庆四县两区交界。这里是巴楚文化的交汇之地。楚文化与巴文化相互交融,民族风情十分浓郁,以土家族和苗族为主。那首民歌《龙船调》就产生于土家族地区。无论是重庆的土家族还是湖北的土家族,乃至湖南的土家族,都有漂亮的土家妹娃,唱着共同的《龙船调》。妹娃的那一声呼唤,非常特别。热烈、明快、率真的《龙船调》从土家族的山寨一直唱到维也纳的金色大厅。

重庆人哼着《龙船调》,开着车开始大举向利川进发。虽然急性子的重庆人在重庆境内的高速路上一路狂奔,到了湖北境内要刹一脚再刹一脚的,十分窝火,颇烦,不习惯,但到了利川后还是欢呼雀跃起来。凉快了,这下连肚脐眼心心都凉快了,于是,就开始发朋友圈:

快来哟,这个荡荡凉快惨了!

重庆人所说的荡荡,就是利川的苏马荡。苏马荡地处长江南岸,距利川城区28公里,距重庆市万州区42公里。大自然赋予她原始、自然、纯朴、美丽之景色。整个景区有一万多亩森林处于原始生长状态,植被保持了多样性,千年杜鹃、满山红叶,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只有18°C,夏天都要穿长袖,是盛夏休闲、度假、纳凉的去处。苏马荡目前已经开发了100多个小区。大部分楼盘都是由重庆企业开发,占60%。旺季避暑人群重庆人占了40%,高于武汉。

“苏马荡”在土家族语中是“老虎喝水的地方”,位于利川市谋道镇。“谋道”?这种怪头怪脑的名字让人联想起古代的计谋。且慢,当地人又连忙解释了一句,谋道曾经叫磨刀溪,据传,是关羽磨大刀的地方。一句话把你拉到了三国时期。

三国时的磨刀溪还叫“南集渠”。溪水肯定没有污染,潺潺溪水清澈见底。关羽卷着裤腿,渠水流过脚面,小鱼在腿边畅游。周仓何在?正在不远处的溪水中给马洗澡。这时,磨刀溪里发出了霍霍的磨刀声。有闲人闻声而来,见关羽双手端着他那口青龙偃月刀,在岸边的巨石上一去一来地磨。那刀闪着银光,老百姓见了心里踏实,奸邪小人见了后脖颈发凉。

苏马荡人为纪念关羽保境安民的功绩,敬重关羽的义薄云天,修关帝庙子孙供奉,请了东川分巡兵备道府官员为关帝庙题写了楹联,雕琢在庙前的两条青石柱上:“大丈夫磨刀垂宇宙,士君子谋道贯古今。”

后来,有人说张献忠也曾经在此磨过刀。大魔头张献忠在那里磨刀,那就是真要杀人了。关羽在那里磨刀是为了立威,是为了震慑吴国别来犯境,是为了安境保民。张献忠磨刀后就开始屠四川。

当地老百姓也在那溪里磨刀,那磨的是生活,还有磨刀水节呢。想必那节日一定有意思,成群结队的老百姓在那溪里磨刀,刀磨快了,不用来杀人,快刀断水,水花四溅,你来我往,以示友好。只是这种玩法有点吓人,人总是争强好胜的动物,比试刀快,快刀在手,挥舞显摆,万一出现一牛二,逼人家在自己脖子上试刀,就会出现又一个杨志,闹出人命来,最后演变成一场火拼也未可知。所以,这磨刀水节后来官家也就不让过了。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路过关帝庙时读到此楹联后,认为此联充满了血腥味,又为关帝庙题写一联:“既磨刀尚武,应谋道修文”。磨刀溪就此得名。

没有血腥味才怪,“磨刀溪”古为蜀地,川鄂门户,长江出渝,过三峡,从此一马平川,直奔东海,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关羽在此磨刀,守的是蜀地,以拒东吴。战国时期的巴国巴蔓子守的是巴国城池,防着楚国。后来巴蔓子以人头换取城池,其头就葬清江源的都亭山上,血腥气更是弥漫了千年。

据晋朝的常璩《华阳国志》记载:周之季世,巴国有乱。将军蔓子请师于楚,许以三城。楚王救巴,巴国既宁,楚使请城。蔓子曰:“籍楚之灵,克弭祸难,诚许楚王城,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乃自刎,以头授楚使。楚王叹曰:“使吾得臣若蔓子,用城何为!”乃以上卿之礼葬其头。巴国葬其身亦以上卿礼。

战国时期,巴国走向了衰落,国内发生叛乱。驻守在巴边关的巴蔓子决定回国都江州平乱(现重庆市区),但他兵力不足。巴蔓子决定向楚国借兵。在楚都,巴蔓子说明来意,恳请楚王借兵。楚王答应借兵,却提出了条件,要巴蔓子割让驻守的三座城池,还要他把儿子当人质。以人质作抵押,取得诚信,在战国时代是一种外交惯例。然蜀道难,等人质到来,巴国的内乱恐怕已经不可收拾,借兵也就失去了意义。巴蔓子情急之下向楚王保证,楚王若不信我,不借兵也就罢了;若信我,就即刻借兵。平叛后若你拿不到三座城池,我把脑壳给你,巴蔓子绝无戏言。楚王知巴蔓子一向耿直,既出此言,楚王就答应了即刻借兵。

巴蔓子带兵赶回江州,很快就平定了叛乱。不久,楚王派出使臣,要求巴蔓子兑现承诺,割让三座城池。巴蔓子告诉楚使,巴王令我守土,岂能私下割让城池。我答应过楚王,拿不到城池,我把脑壳砍下来给他。城不能割,头可以割。用我之头,充我之城,信守承诺,以谢楚王。巴蔓子说着拔剑自刎。史籍记载:“蔓子乃自刎,以头授楚使。”

楚国使臣没有接收到城池,将巴蔓子头带回复命。楚王见罢深受触动,告诉大臣,若我楚国能有巴蔓子这样忠勇守诺之将军,何必在乎几座城池呢。随即下令“以上卿之礼葬其头”。巴蔓子身躯留在巴国,“巴王葬其身亦以上卿礼”。这样一来,巴蔓子就永远身首异处了。头颅在楚国,身躯在巴国;或者说头颅属于楚国,身躯属于巴国。

巴蔓子头颅葬在楚国的哪里?既然是楚王为其举行葬礼,葬礼应该在国都进行,墓地应该在国都附近。据《大清一统志》“古巴蔓子墓”条称:‘楚王以上卿礼葬其头于荆门山之阳。’荆门山今属湖北宜都,战国时属楚地,大家熟知的李白诗“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就是说的这里。战国时的楚国先后在丹阳(今湖北枝江)和郢都(今湖北江陵)建都,其中丹阳距荆门山仅数十里,这说明巴蔓子的时代楚都在丹阳,楚王葬巴蔓子头颅于荆门山之阳。

那么,巴蔓子身躯葬在何处呢?有三种说法:第一是巴蔓子葬于家乡今重庆市忠县。清代道光年间的《忠州志》称:“蔓子墓在治西北一里。”

第二种说法是葬于当时的巴国国都(今天的重庆市区),据清代《四川通志》载:“周将军巴蔓子墓,在重庆府巴县通远门内。”

第三说法是葬于湖北利川都亭山下,据《明一统志》:“蔓子自刎,以头授楚,巴国葬其身于都亭山。”巴蔓子只有一副身躯,只能葬在一个地方,这个地方究竟在哪里呢?

根据古代的丧葬制度,死后都要归葬故乡,巴蔓子是临江人,而且就死在临江,临江后改为忠州(今忠县)。巴蔓子刎首留城处的古城墙位于县城东门。

“巴王葬其身亦以上卿礼”,既然是巴王为他举行葬礼,那么葬于巴国国都即今重庆市渝中区也是很有可能的。

都亭山是土家族人集居区内的一座名山,是古亭州得名的依据。清光绪《利川县志》载:“利川有名之水四:一曰,清江水。古盐水,一名夷水。” 也就是说发源于都亭山的清江,经历了三次更名,古称“夷水”,又名“盐水”,直到晋代,才称为清江。“清江水,源出县西一百四十里小山,即都亭山……”都亭山是清江的发源地,八百里清江是土家族人的母亲河。巴蔓子是土家人的民族英雄,古人讲究风水,将其葬在河之源的都亭山是恰当的。只是,清江的发源地,今利川与石柱交界处的小山——都亭山麓,在上世纪八十年代(1979年)修了一座团结水库,一片汪洋。巴蔓子之身也许永远都沉睡在水库中了。

后人为巴蔓子的墓地操心,主要是念其忠勇。巴蔓子的身体埋在哪里已经不重要了,千年之后已经永远化为尘土,要紧的是其魂魄还在。巴蔓子的魂魄在巴楚大地之上飘荡,经久不散。巴蔓子的精气神还在,就在巴楚人的呼吸中。相传三国时代,巴守将严颜败于张飞,成为战俘。张飞要他投降,严颜就说:“巴国自古以来只有砍头的将军,没有投降的将军。”这让猛张飞很受触动,于是义释严颜。严颜所说的砍头将军就指巴蔓子。可见,巴蔓子对后人影响极其深远。巴蔓子的故事起源于战国时代,以民间口头的方式在巴地经久不衰,公元4世纪东晋常璩所撰《华阳国志》将巴将军传说收入正史,成为最早的文字记录。

在磨刀溪磨刀的关羽肯定也听到过有关巴蔓子的传说,没想到配有青龙偃月刀的关圣人后来也落了个身首异处。关羽首级和身体埋葬处更不必考证,关帝庙却在中国无处不在,千百年来一直被中国人祭拜着,供奉着,成了中国人的宗教。忠勇,诚信,义气,一诺千金,也成了中国人的信仰,就像磨刀溪边的那棵著名的水杉树一样,永生,不死,坚韧不拔。

时间到了1955年12月20日,磨刀溪迎来一个历史性的时刻,经国务院正式批复湖北省,将原属四川万县管辖的谋道、大兴、百胜三乡划归湖北利川。谋道就是磨刀溪,可能后人还是认为磨刀溪这个地方太过血腥,将磨刀溪改名谋道了。

磨刀溪不但改了名,还由四川万县划归了湖北利川。据说提出谋道从四川划归湖北的是一群农民。理由是:谋道离利川仅100里地,而离万县却有200多里地,到万县县城比到利川县城远多了。我们到县城办事、赶场、走亲戚,十分不便……一群农民的闲话居然让利川县政府动了心,打了一个报告交到省里,省里又上报了国务院。国务院居然就批了。谋道、大兴、百胜三乡划归湖北利川县。据说谋道三乡的群众高兴万分,有的人家甚至放起了鞭炮。

历史在这里好像开了一个大玩笑,当年巴蔓子用脑袋换来的地方,关羽丢了脑袋也要守住的那条边界线改变了。只是,无论是“巴”和“楚”还是“蜀”和“吴”,这些泾渭分明、不可侵犯的边境都已经名存实亡;无论是湖北还是四川,无论是渝地还是鄂地,曾经的界线已隐入历史风烟。

几十年后,四川万县又划归新成立的直辖市——重庆,这个世界真是沧海桑田。

利川无论归湖北管辖还是归重庆管辖,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重庆人已经来了。利川已经成了重庆人的家园,成了重庆人的避暑胜地。

张者,本名张波,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作家协会小说创委会委员,重庆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家。出版长篇小说大学三部曲《桃李》《桃花》《桃夭》,长篇小说《零炮楼》《老风口》,中篇小说集《朝着鲜花去》《或者张者》《山前该有一棵树》,散文集《文化自白书》等。作品发表于《收获》《十月》《当代》《人民文学》等刊。作品曾获庄重文文学奖、百花文艺奖、鲁迅文学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