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作家评论家共话新时代儿童文学创作: 内心光芒万丈,才能写出有光的文学
来源:文艺报 |   2023年05月31日08:43
关键词:儿童文学

作家曹文轩曾经说过:“真正的儿童文学作家,不仅属于一个孩子的今天,也属于这个孩子的明天。”儿童文学不仅面向少年儿童的现在,也面向国家的未来,面向民族的希望。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儿童文学已然走上了艺术自觉与精神自觉相结合的重要阶段。六一儿童节在即,本报特邀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代表,一起聊聊新时代的儿童文学应该怎么写。 ——编 者

邱易东:让儿童文学成为“活态”的文学

谈论新时代儿童文学创作的题材、思想和方法,不妨回到文学的根本。因为文学之树常青,只要是真正的文学,无论多么古老,也照样有新鲜的生命力。

我想首先谈谈儿童文学作家的修养问题。作家的真实情感,在文学作品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格林童话中,镜子的“美丑”取决于人的内心。文学用镜子关照内心,以内心映照镜子,不仅要擦亮镜子,也要冶炼、熔铸内心。内心光芒万丈,才能写出有光的文学。作家内心的成色,决定作品的高度。儿童文学作家也仍然需要有学识、有情怀,有社会责任担当,让儿童文学不再“失魂落魄”。

其次,我想聊聊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文学。儿童文学首先必须是文学,是美的文学、真的文学、内涵丰富的文学,然后才能属于“儿童”。不应该只是取悦读者的“童趣文学”。这样的作品,来自真实的生活,以鲜明、生动的形象,让强烈的情感活跃在画面中,成为“活态”的文学。要写出这样的作品,需要借助巧妙的艺术构思、鲜活的文学语言、多种表现手法与艺术技巧,刻画形象,描绘画面。直观生动的文学,才是属于孩子的。

最后,我还想探讨的是儿童文学的艺术创新。新时代的儿童文学亟需创新,但创新不是“搞怪”。悬崖上的树遒劲盘曲,它的美是悬崖、高空、风云和阳光合在一起才能呈现的。“歪脖子”不是刻意的别扭,而是与自然顽强抗争的结果。新的奥秘不在于写什么,而是源于作家对于时间与形象的捕捉。无论写实或者幻想,有了真实的生活画面,文学才能常新。这就是“活态”文学的意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给孩子的作品,必须是自然生长的树,有“童心”的真,有真实的丰富,才能带给人力量。

杨鹏:新时代儿童文学的四个关键词

新时代儿童文学的创作,我认为至少应当把握住四个关键词:儿童本位、文学性、全球化和长期主义。

首先是“儿童本位”,儿童文学是为未成年人服务的文艺形式,因此,“儿童本位”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其他方面都无从谈起。另外,未成年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儿童心理、文字认知、知识面和审美能力都是不一样的,我们谈到“儿童本位”时,不能把“儿童”看成是铁板一块的整体,而要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不同情况进行创作,真正地做到“本位”。

第二是文学性,儿童文学毕竟是“文学”,文学性应当成为儿童文学创作的第二基石。因为不同年龄的“儿童”存在巨大差异,因此,为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创作适合阅读的作品,在深浅度上也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依据对文学的刻板印象去理解儿童文学的文学性,更不能用给成年人阅读的文学的文学性对其生搬硬套,否则反而会远离儿童文学的本质,让相应的儿童读者对这些作品产生反感而最终导致阅读抗拒。

第三是全球化,当今世界全球化浪潮的总体趋势仍是不可阻挡的,新时代的儿童文学不能故步自封,要走出国门,争取能在世界儿童文学的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第四是要坚持长期主义,我们创作每一篇作品,都要和时间为友,寻找永恒,不能只是满足于当下被赞誉,而是要追求作品在时间上的长期价值。

殷健灵:儿童文学应该关注新时代的变与不变

谈及如何书写表现新时代少年儿童的文学作品这个话题,令我想起24年前构思小说《纸人》时,曾经有过的短暂的困惑。彼时少年写作风起云涌,出现了大批零距离反映当时少年儿童生活和情感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鲜活灵动,赢得了大量少年读者。《纸人》是一部直面内心和成长的小说,对于早已不再年少的自己来说,已难以百分之百复刻当下孩子的生活。阅历、年龄和心态决定了成人写作者不可能完全投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去,即使写,那也是一种有距离的观望——我们只是在努力做到“成为他们”,而不是“就是他们”。我意识到,自己所能做的,是一种深层次的、直抵少年儿童身心的对生命本质的探寻,是撼动自己也能撼动别人的真诚表述。这样的写作,需要调动全部的人生经验,再顺着童心童趣的流淌倾注笔端,才有可能写出具有生命力的作品。我把这一初衷诉诸《纸人》,也贯穿在日后的创作中。

和所有文学作品一样,儿童文学也应记录和反映时代,但更重要的是表现新时代中少年儿童心灵的变化和人的变化,归根结底,写的仍旧是那些文学永恒的东西。关注新时代的变与不变,发现变化着的时代中少年儿童的新困境:当下孩子所面临的成长也许要比父辈艰难复杂得多,他们在获得大量新鲜资讯和知识的同时,还不得不面临新的人生考验……这些,都是儿童文学写作者的必修课。

冯臻:贴近当下孩子们的生活,走进小读者的内心

进入新时代,儿童文学作家、出版单位和阅读推广机构,都自觉地学习和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原创儿童文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呈现了百花齐放的景象。其中现实主义少儿文学作品的题材不断得到挖掘与开拓,表现民族风情、地域风俗、英模精神、军民情谊等主题的作品大量涌现,拓宽并丰富了少儿小说的题材范畴。

近些年,一些作者、作品凭借题材新颖或创作资源独特脱颖而出,那么接下来,当“每一块石头都差不多摸遍”的情形下,势必要以现实主义精神,进一步去提炼这些题材的思想;要以艺术创新力,进一步去打磨这些内容的品位;要以儿童心性为出发点,进一步去照亮这些故事的格调和趣味。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有深入孩子内心的人物形象,为小读者们所喜爱、所向往、所津津乐道,对他们的成长有呼应、有启发、有帮助。因此,新时代的儿童文学作品,在少年儿童形象的塑造方面,首先要凸显时代性,在人物身上能看到新时代的蓬勃气象,能看到有理想、有追求的精神面貌,能看到为实现中国梦接续奋斗的力量,能反映新一代少年儿童的时代特性。

第二要具有儿童性,在人物身上能看到中国孩子的知、情、意、思,能看到新时代社会、家庭、校园等生活对他们成长的滋养和帮助,能看到儿童的能动性,在他们与成人世界的交互中产生美好的能量。

第三要有趣味性,在文化产品不匮乏、课余生活多元化、娱乐活动多样化的情形下,小读者的阅读兴趣是需要得到尊重的。因此,叙事方式、人物塑造手段等,要更有艺术现代感,能契合当代孩子的审美需求,作品中的少年儿童形象要贴近小读者们的生活,或者说从当下孩子们的生活中走出来,从类型化、平面化的人物塑造模式中摆脱出来,以更集中、更艺术、更典型、更有生趣的方式,返回到小读者的阅读视野,走进小读者的内心,并成为他们心灵中的小伙伴。

葛竞:搭建一座文学与童心之间的桥梁

现代少年儿童生活一直是儿童文学创作的重要题材,我关注到,近几年这一文学版块发展得十分迅速,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得到了很大提升。这类题材不再局限于校园生活,而是融入了更为丰富的内容,其中既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拓展,也有对于历史题材的挖掘和探索。在抓住题材本身独特性的同时,这类作品又强调以青少年的视角切入,不断提升题材挖掘的深度和广阔,让其中的人物对于小读者来说更典型,也更亲切,能够与他们的心灵产生共鸣。多次获奖的《桦皮船》《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等作品都是这一类创作的代表。关注时代的进步,关注社会的发展,同时心里装着对小读者的关心和爱,才能创作好这样的作品。

与此同时,有中国特色的幻想题材创作也在不断发展,有些作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但又不止于简单地重述古老的中国神话,而是更为关注如何把这些题材与现代青少年的所思所想相连接起来。我写的《永远玩具店》这部作品讲述了中国传统玩具的故事,但是故事中注入的情感,切入的视角实际上都是属于现代孩子的,写作手法和语言风格也更贴近今天的小读者。我以为,这样的写作能发挥儿童文学作品特有的感染力,把精彩动人的故事变成孩子们走近传统文化、理解中国情怀、感悟中国文化的桥梁。

彭柳蓉:新时代少儿科幻文学作品的“美”与“新”

新的时代,新的碰撞,新的起点。

新时代少儿科幻文学作品的美拥有了更多具象的表现形式和富于变幻的写作面貌。审美经验和感受的参差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将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差异。写作少儿科幻的作家们需要用好作品让儿童看到更多层次的美。

少儿科幻是中华文明和新时代交融产生的厚重质感,是具有新儿童文学特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童趣与浪漫,也是展现科技变革下的世界冲突或宇宙未来的神秘浩瀚。

新时代儿童文学作品的新,体现于题材的新鲜、文本的新意、写作的新格局。成长无疑是儿童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在少儿科幻作品里,作家们有时将孩子的成长放入一个异化的新世界,又或是陌生的未来。如何将孩子蓬勃向上的生命力与对世界的探索相结合?如何写出孩子们认可的思想性、艺术性、科学性兼具的新时代少儿科幻作品?不能只是用小说普及前沿科普知识,或只是让主角拥有超越现实的力量去冒险打斗。

希望作家们放飞想象力,利用科幻作品特有的前瞻性,塑造出新时代的典型科幻人物,不断拓展科幻文学表现的新边界,写出既“好看”又“优质”的少儿科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