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停云流水两悠悠”
来源:北京晚报 | 朱小平  2023年05月23日07:21

刘鹗写了《老残游记》,由此名播海内,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清末民初的老北京人,大都知晓刘鹗因“擅散太仓粟”和“汉奸”的罪名被流放新疆,其实,他是被冤枉的。

刘鹗是江苏人,字铁云,号老残,为颇具爱国忧民之心的有识之士,思想属维新派,与不少维新人士交契。他出身于官宦之家,在封建时代,像他这样的官宦子弟是要走科举仕途的,可他无意于功名,应试落第后广泛研习水利、算学、天文、兵法、医学等经世致用的学问。二十三岁那年,他远赴扬州,向中国最后的儒学学派——太谷学派传人李龙川求学问道;二十七岁开始涉足实业,曾在淮安开烟草店、在扬州开医馆、在上海开书局,不过均以失败而告终。

光绪十四年(1888),许是得益于父辈的人脉,刘鹗入河道总督吴大澂、山东巡抚张曜幕府,吴、张皆为爱才之人,令刘鹗帮办治河工程。刘鹗之父刘成忠是翰林出身,任过知府,擅长河工算学,家学熏陶加上自身刻苦研习,使刘鹗在治河工程中大显身手。后因“学术渊源,通晓洋务”,他被保荐至北京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知府用”。一个没有科举功名的人,能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任职,是很不容易的。

光绪二十二年(1896),刘鹗因感慨时事,写了一首《春郊即目》:“可怜春色满皇州,季子当年上国游。青鸟不传丹凤诏,黄金空敝黑貂裘。垂杨畹地闻嘶马,芳草连天独上楼。寂寞江山何处是,停云流水两悠悠。”引发一些维新派人士的传诵和共鸣。这首诗流播到上海后,梁启超感动不已,赋诗以和。刘鹗主张洋为中用,一直不忘开办实业,曾与人合股购下南京浦口的荒滩准备开商埠,未料浦口地价上涨,与原地主产生纠纷,被人以勾结洋人牟利诬陷。

那刘鹗“擅散太仓粟”是怎么回事呢?八国联军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攻占北京后烧杀抢掠,一时间饿殍遍地。身在南方的刘鹗闻听此事,毅然冒险进京,积极筹划赈灾扶厄。他曾给北京难民救济会写信:“今年北省大难……解囊不可稍缓。譬如大舟触礁而沉,舟人登陆者半,沉溺者半,则登陆者不当尽拯救沉溺之人乎?譬如通衢火起,已焚其半,余不焚者,不当群起灌救被难之家乎?今日之事,何以异此?弟寒士也,摒挡一切,愿凑捐银五千两,又筹借垫款银七千两,共一万二千两……惟此款愿专作救济北京之用。”很多人看到此信,“泪下涔涔”。当时太仓被沙俄军队占领,由于外国人不吃大米,他设法将米低价买下,全部用于救济灾民,自己还因此背了一身债。没过多久便是除夕,处境困苦的刘鹗写了一首《除夕》:“北风吹地裂,萧瑟送残年。仆告无储米,人来索贳钱。饥鸟啼暮雪,孤雁破寒烟。念我尚如此,群生更可怜。”其感念苍生之情,大有老杜之遗风。不料数年后,权臣端方为报争夺古玩的宿仇,撺掇袁世凯以“擅散太仓粟”和“汉奸”的罪名,将其流放新疆。

除去赈灾扶厄,刘鹗在北京还做了一件对保护中华传统文化极有意义的事。刘鹗喜好收藏古玩,当时河南汤阴出土了很多商代的龟甲兽骨,当地人将兽骨烧灰施肥,龟甲则出售给药商。北京的金石学家、收藏家王懿荣发现甲骨上刻有文字,随即全部购收。王懿荣死后,后人为还清债务,将全部甲骨转售给刘鹗;在得知甲骨的出处后,刘鹗还派人到各地重金搜购,达五千片之多。后来,他整理出版了《铁云藏龟》,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关甲骨文的著述。

而对《老残游记》,据说现在流行的版本并非全豹,但续集未曾出现即散落,这是很可惜的事。《老残游记》里的“老残”有刘鹗的影子,不知已经散落的续集中,是否有刘鹗在北京的一些遭遇?我想,他一定会利用这些素材的。

熟悉文学史的人只知刘鹗写了《老残游记》,其实他是一个博学多才之士。他留有水利著述《治河七说》《三省黄河全图》《历代黄河变迁图考》《河工禀稿》,算学著述《勾股天元草》《弧角三术》,藏鉴著述《铁云藏龟》《铁云藏陶》《铁云藏印》《铁云藏货》《抱残守缺斋藏器目》等,印有诗集《铁云诗存》。他对甲骨文的研究,属这一领域的开山者之列,对后世的影响很大。而在医学方面,他年少即师从太谷学派传人李龙川,李龙川不仅是儒学大师,也精于医术,刘鹗融会贯通,自成一家。晚年流放新疆充军时,刘鹗看到边塞缺医少药,便立志写医书造福后人。他在系统研究古代医药学名著,仔细分析外感、内伤、补药失当等现象的基础上开始写《灵台伤感集》(后更名为《人命安和集》),原计划写八卷,但只完成了两卷便病逝于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在他完成的那两卷中,不仅开列施治和药方,而且标明病理。他还有《老残医记》钞本存世,那是他诊治过的病案汇编,从未刊行。

周汝昌先生极欣赏刘鹗,不仅因为他在上述领域才华灼目,对经学、训诂、音律也甚是精通,他能弹古琴,还藏有名琴,所以周汝昌先生说“前有曹雪芹,后有刘铁云”。刘鹗病逝时年仅五十二岁,正是出成绩的大好年华,可见才人薄命,自古皆然,“停云流水两悠悠”,惜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