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唐诗之路目的地——天台山全国诗歌名家采风活动启幕
5月11日上午,浙东唐诗之路目的地——天台山全国诗歌名家采风活动在浙江天台正式启动。
会议现场
5月11日上午,浙东唐诗之路目的地——天台山全国诗歌名家采风活动在浙江天台正式启动,活动由《诗刊》社 、中共台州市委宣传部、台州市文联、中共天台县委、天台县人民政府主办,中国诗歌网、中共天台县委宣传部、台州市作协、天台县文联承办,会上成立“浙东唐诗之路”诗歌联盟,并将中国诗歌报刊联盟采风基地授予浙江天台山。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胡占凡,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中国作协理论批评委员会副主任梁鸿鹰,中国作家协会社会联络部主任李晓东,天台县委书记杨玲玲,台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羚,台州市文联主席曹蕉红,中国诗歌网总编辑、《诗刊》社主编助理金石开,台州市委、台州文联、天台县委县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来自全国的20余位诗人、刊物主编出席会议。
授牌仪式
浙东唐诗之路是一条古代诗人往来频繁、对唐诗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诗意之路。据记载,收入《全唐诗》的2200余名诗人中,有300余位诗人行至天台,或壮游,或寻道,或终隐,写下了1300余首壮丽诗篇,留下《梦游天姥吟留别》《琼台》《壮游》《舟中晓望》等千古绝唱。东晋大文豪孙绰赞叹“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者也”,诗仙李白留下“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的千古名句,成就“一座天台山,半部全唐诗”。
胡占凡在致辞中表示,今天我们在天台上重走浙东唐诗之路,回望灿烂悠久的诗歌文明,并在新时代探寻这条诗路的生命力以及与天台县文旅融合的新亮点、新思路,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这是中国诗歌界与浙江天台文化互动的一件盛事,也是中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交流互鉴的一次难得机会。
李晓东谈到,天台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特别是诗歌文化的重要载体。浙东唐诗之路目的地大型采访采风活动,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探索了有益有效的方法举措。
杨玲玲表示,天台依托神秀山水,挖掘诗路遗存,深耕诗路文化,做足“山”的文章,讲好“诗”的故事,再现“一路唐诗到天台”的盛况。希望大家一道挖掘天台山诗路文化宝藏与时代价值,助力天台山建设诗歌名山、文化名山,打造诗路文化带上的“耀眼明珠”。
访谈现场
访谈现场
诗人访谈环节中,大家围绕“诗路台州:浙东唐诗之路的历史传承与新时代意义”以及“诗话共富:绿水青山和诗路目的地文化建设”展开研讨与交流,深入挖掘天台诗路文化,为天台建设新时代浙东唐诗之路建言献策。
诗人们表示,浙东唐诗之路是山水旅居之路、诗歌创作之路、思想传播之路和文化融合之路,通过诗歌创作深挖诗路文化和浙东唐诗之路的人文底蕴,天台能走出一条诗路文化“物化、活化、产业化”的道路。
为提升台州诗歌创作水平,帮助台州诗人写出更优秀的作品,活动当晚还举行了诗歌名家与台州诗人见面会、诗歌改稿会,台州市作协诗创委主任伤永介绍了台州诗歌创作情况。
改稿会现场
(摄影:尹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