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写意光影——著名电影艺术家黄蜀芹导演纪念座谈会”在沪举行 大家闺秀 大将气度 大师风范
来源:中国艺术报 | 沪影  2023年05月08日08:48
关键词:电影 黄蜀芹

为回顾和总结黄蜀芹导演的艺术成就,弘扬和发展黄蜀芹的创作精神,日前,由上海市文联、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上海电影家协会、上海电影评论学会承办的“写意光影——著名电影艺术家黄蜀芹导演纪念座谈会”在上海市文联举行。在黄蜀芹导演逝世一周年之际,与会者在座谈中共同缅怀黄蜀芹导演,追思学习她的艺术成就、敬业精神、人格魅力和崇高风范。

中国文联副主席、上海文联主席奚美娟,上海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秘书长沈文忠,中国影协副主席、上海文联副主席、上海影协主席任仲伦,上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健儿,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会长朱枫等主承办方领导,以及上海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陈东,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梁谷音,上影集团原副总裁许朋乐,著名导演于本正,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张仲年,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李亦中,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毛尖,导演梁山、夏晓昀,演员吴竞、严晓频、王志华、于慧、池华琼、薛佳凝等与黄蜀芹导演合作共事过的同事、朋友等80余人出席纪念座谈会。会议由上海影协驻会副主席、秘书长赵芸主持。

会上,嘉宾们分别从黄蜀芹导演孜孜不倦的艺术追求、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令人敬仰的职业操守、谆谆教诲的长者风范等方面进行了追思与回忆。原文化部部长、著名作家王蒙,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长李少红,著名导演黄建新、王君正、郭宝昌,著名演员王馥荔、方青卓等曾与黄蜀芹导演知交的各地嘉宾,通过视频方式向黄蜀芹导演表达了敬意与缅怀。

座谈中的一丝一缕、点点滴滴,勾起了与会者对黄蜀芹导演的深深怀念。她少年立志,矢志不渝,孜孜以求,终成大家。这种不忘初心、献身艺术理想的品格令人敬仰;她勇于开拓,身体力行,不断追求,独树一帜,别具一格。这种不断探索、勇于攀登的精神值得学习和继承。

奚美娟谈道:“黄蜀芹导演是我国电影界一位杰出的女导演,她的作品影响了许许多多的人,在她创作的黄金期,她的作品还把包括我们这代人在内的观众对电影的审美引向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高度。黄蜀芹导演对社会生活的敏锐把握,把生活中被人忽视的点滴提炼为艺术作品的能力,是我永远要学习的。”

王健儿表示,上影厂是黄蜀芹导演电影艺术生涯起步的地方,她对上影有着深厚的感情。黄蜀芹导演曾说:“上海的电影意识非常好。”这种电影意识,应是上海电影的进取意识、经典标准、专业精神、责任担当。我们特别怀念,也特别认同黄蜀芹导演说过的话:“希望能有更多的青年电影人走出来”“鼓励年轻人多拍”“希望上影的明天能越来越好”,这既是至理名言,亦是殷殷重托。

沈文忠认为,我们今天追思缅怀黄蜀芹导演,一是要学习她坚守艺术理想的执着追求,正是这种忠于电影、忠于艺术的精神,让她在电影艺术上迸发出如此大的能量;二是要学习她勇攀艺术高峰的高尚品质,正是她这种自觉地将现代电影语言与中国叙事传统的诗意风格进行有机结合,才让中国电影留下了一大批不朽的经典;三是要学习她勇于创新探索的创造精神,她追求艺术上的鲜明个性,提倡“小题材大感情”,将镜头始终对准平民百姓,为了讲好中国故事,不断探索,尝试多元化创作。

陈东表示,“常常说黄蜀芹导演不善于言辞,但我的理解是,黄导是在用电影的语言说话,她用多题材、全方位的电影语言说话,她始终在创新。我们没有忘记艺术家对这个城市的贡献,一直没有忘记电影对于这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性。我们不能忘记前辈们给我们铸就的高山和天梯,在他们的基础上,我们要更好地前行。”

毛尖谈道,黄蜀芹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很重要的一位导演,涉猎了几乎所有影视类型。黄蜀芹有自由的灵魂。这种自由来自她绝对的赤诚。她是一位无法用“代际”来划分的导演。《青春万岁》中的“热情”,在伤痕、反思电影中,独树一帜。《围城》《孽债》打开了电视剧视野,在今天依然具有方法论的示范。名著改编,方言入剧,情感剧建构……这些,都构成今天影视剧的创作规范。

于本正认为,“重温电影是最好的纪念”,我们从黄蜀芹导演的电影当中可以感受到她的追求,她的向往,她所坚持的东西,这在她的作品当中都表现了出来。黄蜀芹是用生命来拥抱电影的一代人,她把电影看成是自己的生命。

梁山曾先后跟随李歇浦、黄蜀芹、于本正、徐克四位大导演一起拍戏。“在上海电影的文脉里,黄蜀芹老师是一颗璀璨的珍珠,熠熠生辉。黄老师有个著名的理论——‘造一池活水’,活水成了以后,把演员像鱼一样一条条地放进来,最后形成你需要的氛围。这是她在电视剧《围城》艺术访谈录里谈到的,对我们后辈的影响巨大。”梁山说。

从1987年《人·鬼·情》到2003年《啼笑因缘》,夏晓昀从实习生做到了黄蜀芹的执行导演,在他看来,“黄蜀芹从不以艺术家自居,在艺术上也不自我设限,所以,她会去拍《人·鬼·情》《画魂》,也会拍《嗨,弗兰克》《我也有爸爸》这类或许别人不屑一顾的小题材。而在电影大导演都瞧不起电视剧的年代,她拍出了电视剧《围城》《孽债》。在她的艺术观里,没有高低贵贱的血统,只有真情实感的自觉。她培养年轻人,给大家创造实践的机会,大胆放手,又不失时机地给予示范点评”。

许朋乐回忆道:“黄导给我的感觉是文静、内敛、寡言、谦恭,脸上总带着微笑,静静地听你讲,她从不夸夸其谈;但到现场看她拍戏,完全是另外一种感觉,你会觉得她是那么镇静淡定,指挥得当,目标和思路清楚,镜头调度,场景安排,道具陈设,任何环节和细微之处,都胸有成竹,都有严苛的要求。这让我想起‘人贵语迟、水深流缓’这句话。我对黄导的评价,一是大家闺秀;二是大将气度;三是大师风范。她像是一本厚重的书,非常精彩、非常丰富,使得我们慢慢去品味。”

朱枫说:“黄蜀芹导演是一个对我有恩的老师,这个恩情比较特殊。她问我有什么好的选题,她来搭班子,拉投资。让我汇报创作意愿和选题,问我最近在看什么小说,有没有可以改编成电影的?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工作室解散了,所以没有能实现我们的约定。再后来,同济大学成立电影学院,黄导找我去主管教学。某种意义上说黄导是我的知己,虽然黄导和我的约定没有最后实现,但黄导对我的这份情谊我一直铭记在心。正因为遗憾,所以伤怀;正因为遗憾,所以铭记,所以对于黄导演的感念更深。”

“回想起蜀芹大姐说过一句非常睿智、非常恳切、非常警醒的话——‘时刻准备着!’中国电影一路走来,道路是曲折的,只有这样,方能够把握稍纵即逝的历史机遇。从黄导拍成的几部力作来看,无不验证了这个信条。”李亦中回忆道,三十多年前,上影电影资料馆在每年冬季定期举办“中外电影观摩研讨会”,记得在开幕式上,黄导用平静的语速讲述着,不经意间忽然说出四个字——“冬令进补”,以此形容电影人辛劳一年,利用年底短暂的歇工期,集中观摩中外优秀影片,开阔自己的视野。话音刚落,全场便引来一阵会心的笑声和掌声。“冬令进补”这一金句,从此年复一年地流传至今。

黄蜀芹之子、上影导演郑大圣最后表达了感谢和感怀,“因为黄蜀芹导演纪念座谈会,使前辈电影工作者们又汇集在一起。因为你们才智的贡献,因为你们劳动的付出,在各位职业生涯最黄金的时刻,在各位生命力、想象力最黄金的时刻,缔造了上一个上海电影的黄金时期。因为电影,我们可以创造一些永远留存的时刻,你们所创造的上海电影的上一个高峰和黄金期,必然是现在的、后来的上海电影要追赶、要努力超过的目标与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