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全国校园文学研究会议在临沂举办
第十届全国校园文学研究年会暨文学教育成果展评交流会议4月27日至28日在山东临沂第七中学举办。白烨,吴思敬、邵燕君、杨早、王世龙、尤立增、桑哲、肖远骑、张伟忠、马兵、张丽军等文学评论家、语文教育专家及各地学校校长、语文教研员、语文教师、校园文学社团指导教师300余人围绕“文学教育特色学校建设”这一主题,从“校园文学与美育”“文学素养与新高考”等不同层面展开深度交流与研讨,会上同时举办了成果展评活动。
开启校园文学发展新征程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理事长、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吴思敬在开幕致辞中说,文学写作作为一种具有审美性、虚构想象性的语言表达,对于青少年的教育来说,既是十分有效的思维训练工具,更是难得的人格陶冶手段。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创建文学教育特色校”,创建特色学校是当代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文学教育既是智育的凭借,又是文化教育的手段,也是审美教育的有力工具。所以,将文学教育乃至校园文学作为学校特色教育的切入点,应该是一个比较方便的法门。校园文学是一片广阔的原野,无论在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都有丰富的蕴藏,待我们开发。只要我们下力气耕耘,播下爱与美的种子,未来一定能收获累累硕果,为新时代的教育、文化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力量。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杨早代表研究会致贺词。他从中国校园文学馆所收藏的1919年北大学生创办的《新潮》杂志谈起,阐述了校园文学在一百多年中的长足发展,证明校园文学是现当代文学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当代文学本身的传播,有赖于校园文学的蓬勃发展。而现当代文学的多样化、批次化,需要在年轻的生命中才得以展现。校园文学委员会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做的事情还很多,需要在现有的格局里面开发出新的文学生长点。祝愿校园文学委员会继续努力,把校园文学研究与实践推向新的高度。
立足文学教育,创建特色学校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王世龙作工作总结与“文学教育特色学校建设”实验方案报告。报告从“组织建设”“学术立会”“活动引领”“交流平台”四个方面回顾了校园文学委员会成立十三年来所取得的成绩,特别是在学术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开展一系列评价交流活动,包括校园文学研究高峰论坛和成果展评、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叶圣陶教师文学奖等,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委员会经多方调研、整合资源,在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指导下,以新的理念研制了“文学教育特色学校建设”实验方案,将在会员单位中选取实验基地,深度开展实验研究。该实验方案响应国家关于新时代教育发展的一系列政策,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新课标核心素养,加强文学教育,提出“立足文学,强科培优;人文引领,辐射全科”“得文学者得语文”转变育人方式的理念,以校园文学创作为抓手,激发师生阅读学习兴趣,开辟文学教育有效途径,从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语文强科行动”“文学特长生培养”“文学社团提升”“文学校园打造”等不同层面,设计了环环相扣的具体实施方案,同时与高考改革相匹配,立体化、整体化、可持续化构建文学教育体系,让教育永远焕发美的生机与活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作贡献。
会议承办单位临沂第七中学校长商建团介绍了学校近年来以“校园文学+艺术教育”的理念、构建“大美教育”体系的实践探索。他表示,无论是美术教育,还是音乐教育,都离不开文学教育这个基础。因此,学校以建立“远方文学社”为平台,开展了一系列校园文学活动,不断提高学生文学素养,有效促进与提升学生特长发展的质量,立足文学,主打艺术,辐射文理,多元成才,形成了美育办学特色,走出了一条符合学校实际的办学路子。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白烨对“文学教育特色学校建设”实验给予肯定与指导。他表示,校园文学是“种文学的种子,育文学的苗子”。校园文学委员会组织校园文学社团活动,引领老师们进入语文课程中的文学教育,开展经验总结与学术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如今实施“文学教育特色学校”的建设,呼应了时代教育的发展,为文学研究者和教育从业者的合作提供了发展空间,也将为大中小学的贯通和整体发展开辟一条有效途径。。
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副所长邵燕君介绍了北大文学讲习所的成立背景及课程建设。她谈到,各大学积极开设创意写作专业,已形成潮流,打破了大学中文系不能培养作家的条律。而从中小学开始培养写作苗子,与大学的培养贯通,是今后大中小学语文学科发展的方向。在网络媒介变化和新的娱乐语境下,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找到文学的光辉,体会到写作的快乐,是语文教育面临的难题。教师需要了解青少年学生,与他们今天的心理、情感接拍,尊重学生的兴趣,然后才能够有新的创造,这一挑战并不仅仅是学生的,也是老师的,要共同面对,谋求新的策略。
会议围绕“文学教育特色学校建设”设计了“校园文学与美育”和“文学素养与新高考”两个分论题。山东省教科院初中语文教研专家张伟忠从语文新课标核心素养中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谈起,论述了语文教材80%的文学作品和如何进行美育的教学方法;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张丽军则从文学的角度,阐述了生活、故乡、经典等文学的源头都是审美教育;中国人民大学附中原副校长、特级教师肖远骑,曲阜师范大学课程研究专家、校园文学委员会副理事长桑哲,青岛科技大学教授、作家刘耀辉,分别以近两年的高考作文命题新特点得出结论,只有文学素养提高了,才能在未来的高考选拔中获胜。
分享与展评:校园文学硕果累累
在与会代表的经验交流中, 作为研究会设立的第一个“创建文学教育特色县”实验基地,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教体局局长焦广良分享了相关经验:全县中小学校校创办文学社团,编辑出版校内交流刊物,逐渐形成了浓厚的文学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有效的提高了学习成绩。深圳福田教育局教科院专家、深圳学生文联秘书长谢晨,杭州市萧山第十中学花雨文学社指导老师张旺,吉林省四平市第十四中学文学社指导老师王雪岩,杭州高级中学语文老师范淑敏,山东省莱州市第一中学图书馆馆长张建梅就校园文学社团活动、文学新苗培养、参加叶圣陶杯大赛等相关经验进行了交流。
以校园文学社团为主体的文学教育成果展评是每届年会的重要一环。本届评出了所设置的“百佳校园文学社团”,包括“百佳文学新苗”“百佳指导老师”“百佳模范校长”和77篇论文、36部图书著作获奖,显示出近年来各地校园文学的发展成果。
经与会代表讨论,达成了对“文学教育特色学校建设”的共识,各会员单位表示,将勇于探索,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贡献应有的力量。
会议期间,召开了理事会议。经上级研究会研究,吴思敬先生因年事已高不再担任校园文学委员会理事长,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杨早兼任,增选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马兵、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张丽军、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蒋成峰、山东省日照市人民政府督学郑强任副理事长,王军霞担任驻会副秘书长,另增补理事10名、常务理事6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