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作家朋友,欢迎回家丨文学与剧作:如何共荣共生?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周茉  2023年04月21日08:06

文学赋予了剧作独特的精神品质与审美韵味

——剧作家畅谈“文学与剧作的共荣共生”

大IP时代下,文学与影视如何破壁联动?文学的积淀对剧本的创作会产生哪些助力?文学改编影视的实践,目前存在的难点在哪儿?什么样的好故事是影视界所期待的?“作家朋友,欢迎回家——中国作家协会剧作家活动日”期间,来自影视界的多位剧作家从文学与剧作共荣共生的角度,就上述话题分享了各自的创作经验、艺术心得。

黑龙江省作协副主席全勇先加入中国作协已20余年,著有多部长短篇小说、诗集的他是电影《悬崖之上》等的编剧。全勇先说,剧本创作有文学做底色才能保持独特的精神品质,“文学与剧本并不冲突,是两种艺术形式的转换,不同阶段有不同创作需求,很难说更喜欢哪个。”编剧与阅历有关,同文学创作一样,也需要深入生活,洞察世事。全勇先认为,年轻编剧所缺乏的正是社会历练,刚刚走出校园,缺少对人情世故的了解。“小说与影视都是细节的艺术,细节很重要,写好小说与剧本需要解读人性,在此基础上塑造文学性。”他建议年轻编剧多读书,走出象牙塔,关注动态中的他者与世界,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开阔的视野,不要拘泥于个人情感的小天地中。

作为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余飞加入中国作协已近10年,著有长篇小说《黄继光》,创作《永不消逝的电波》《重案六组3》等电视剧作品。文学创作与剧本创作对他而言具有同一性,都是写人写事,都是呈现客观世界与主观认识的艺术手段。最大区别在于,自己编剧的作品大多由外界提供主题与方向,而写小说是有感而发,想如何写、写什么、以什么风格、怎么表现情节人物等方面,都可以随心而行。余飞表示,自己写小说感到“很痛快”,但写剧本就会存在多种客观因素影响,既要结合影视素材,又要考虑制片要求。对于剧本创作,余飞对自己要求相当严格,很多时候对方已经过审的剧本,他还会一遍遍推翻修改到满意为止。当年初入编剧行业,余飞读了很多博尔赫斯的小说,文学阅读对他有极大启发。“年轻编剧应该多积累人生经验,在社会生活中从小事上汲取营养,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与思考,用智慧的方式解决困难的问题。”

剧作家冯骥不仅著有《火蓝刀锋》《神犬奇兵》等长篇小说,还曾编剧电影《红海行动》、电视剧《永不磨灭的番号》等作品。他涉猎广泛,常阅读各类型文学作品。在他看来,文学写作倾向个人化、个性化的表达,创作的施展空间广博,创作形式也更加自由。相较而言,剧本则有特定模式,遵循严格流程与规范,需要缜密思维,一场戏接着一场戏,其中逻辑线不能断,写作设限更多。谈到电视剧与电影改编时,冯骥认为,电视剧相当于文学中的长篇小说创作,人物成长过程、精神内核、性格气质等特质是逐步成长的,更注重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无论长短,做好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叙事,才能使作品有深度、有力度。

曾编剧《七月与安生》《少年的你》等电影作品的李媛加入中国作协大家庭刚刚一年,她很高兴能参加此次活动,与前辈、同行交流学习。李媛认为,适合进行影视改编的文学作品需要具备清晰、完整的故事架构。在她的编剧经验中,影视作品对故事的完成度要求很高。“文学与影视载体不同,文学主要载体是文字,影视主要载体是大银幕,是视觉、听觉、时间、空间的全维度艺术形式,因而好故事成为统摄这些元素的重要基础。”如何将文学的文字之美呈现在影视作品中,这是李媛常常思考的问题之一。文学性是故事之外一种对气质和韵味的追求,需要更高的文字能力,考验着编剧创作对白、旁白的功力。

谈及电视剧《大江大河》的创作,剧作家唐尧表示,团队以寻找时代大事件、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交接点为轴心,充分调动观众与时代的共鸣。在他看来,适合影视改编的文学作品最重要的特质是人物形象塑造清晰。“清晰的人物形象、丰满的性格刻画会给二度创作带来无限延展空间。”无论何种题材、何种情节,深化塑造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将人物写透,“哪怕文学母本情节相对平缓,没有过于激烈的矛盾和冲突,依靠鲜活的、立得住的人物,编剧都能让它活起来。”唐尧提到,回顾上世纪90年代经典电视剧或电影,很多情节以今天的审美看来也许过于平淡甚至逻辑不够顺畅,但人物形象依然熠熠生辉,深入人心。

剧作家董润年也持同样看法,不仅是影视创作,形象鲜明的作品同时也是文学写作成功的基本要素。读者或观众愿意在作品中看到的是贴近生活、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董润年曾编剧《心花路放》《疯狂的外星人》等电影作品,多以社会现实角度切入,贴近日常生活。在影视改编上,他更关注能够反映时代特征的文学作品。“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例,中国第五、第六代导演做了很好的表率,经典作品往往用艺术形式呈现时代足音,记录时代变迁,深刻描摹不同历史时期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变化与情感波动。”

参加此次活动的九夜茴感到十分亲切,与大家交流文学、影视等话题让她收获颇多。九夜茴曾担任自己写作的《匆匆那年》《曾少年》等文学作品的编剧。“写小说时我进入到一个自由和开阔的世界,在既有文学母本上改编作品是另一种创作思路。”她笑言改编自己的文学作品像在和自己打架,有相互妥协也有相互矛盾、甚至难以定夺的时刻。对于作家与编剧的定义,九夜茴非常喜欢“剧作家”这个称谓,两种不同职业都与文学相关,都是丰富的创作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