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朋友,欢迎回家丨我们以文学名义,向您致敬!
“剧作家”——一个值得尊重又令人敬仰的称谓,一群长于用故事传递思想、表达情感、洞察人性的人。
4月的北京,草木竞发、生机勃勃。承载着中国百余年文学发展史的中国现代文学馆,迎来了31位戏剧影视领域的知名剧作家。他们虽然耕耘在不同的艺术领域,但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也都在持续不断地艰辛付出中,用智慧、才华、心血创作出一部又一部广为人知、广获赞誉的精品力作,创造了戏剧影视领域的一个又一个高光时刻。
4月19日上午,“作家朋友,欢迎回家——中国作家协会剧作家活动日”在北京举行。欢迎仪式上,中国作协以文学特有的方式,邀请剧作家朋友“相聚相叙”,共享“文学一家人”的温暖与真情。
“认认家门、聊聊家常、叙叙亲情”
进入中国现代文学馆B座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摆放在两侧的31位剧作家的个人照片。或许很多人对他们的面孔还有些陌生,但一定能从照片下方的介绍中,找到令每个人共情共鸣,甚至难以忘怀的作品。回到“家”的剧作家们纷纷驻足,在自己的照片上签下姓名,为这一天的文学活动留下美好的记忆。
“今天,我们邀请剧作家朋友来到中国作家协会,认认家门、聊聊家常、叙叙亲情,探讨文学与剧作的血脉关系,商议文学与剧作的共荣共生,是一件非常美好、非常有意义的事。”欢迎仪式上,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向参加此次活动的剧作家朋友表示最诚挚的欢迎。
刘和平作为剧作家代表发言。他借左宗棠被赐“同进士出身”的故事,生动阐明了这次活动的现实意义:“我们就是要向全社会告知,编剧也是作家。在传统认知中,剧本很少被纳入到文学这一范畴中去。但是戏曲早于小说,莎士比亚更是凭借其剧作受到世人崇敬。今天,许多影视海报上,编剧的名字印得很小,或者根本找不到。今天的活动是通过为编剧正名,强调文学性对文艺创作的重要作用。”
剧作家武丹丹早早就来到了欢迎仪式现场。“剧本剧本,一剧之本。作为一个长年奋战在戏剧文本编辑岗位的戏剧编辑,我对文学充满渴望,更渴望着我们的剧作家能彰显文学的精神、高扬文学的旗帜、秉持文学的尊严。”她说,自己非常感动中国作协能够举办剧作家活动日,活动的每一个细节都让她感受到作协的用心和用情。“文学是有温度的、有感情的,文学会氤氲我们的生命,会照亮我们的灵魂。”
剧作家陈怀国坦言,自己是第一次参加这样大规模的剧作家座谈会。“今天见到了很多老朋友和新朋友,尤其是见到许多优秀剧作的作者前辈。这次活动不仅仅是回家,同时也搭建了难得的平台,把平时不常见的同行朋友们聚到一起更好地交流、沟通,希望以后能让大家常回家看看。”
过去三年,剧作家王小枪很少外出参加活动,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写作, “剧作家活动日”让他感到既温暖又新鲜。在他看来,编剧分两类:一类是把剧本写成像说明书一样,导演照着拍就好;还有一类是像英格玛·伯格曼一样的编剧,读者一看上去不觉得是剧本,而是更像小说。王小枪认为,自己的创作更偏向后者,“剧本创作中适当增加一些文学性,有利于导演和演员更好地把握情绪、理解人物。”
“感受到一种期待已久的写作者的身份认可”
“您以优秀剧作,点亮万家灯火。我们以文学名义,向您致敬!”在专门为31位剧作家创制的入会纪念牌上,镌刻着这样温暖的字句,同时,纪念牌上刻有截至当天他们成为中国作协会员的天数。
朱秀海是此次活动中加入中国作协时间最久的剧作家,“今天是我成为中国作协会员的第14535天。”朱秀海说,“当年,我入会时还很年轻,才29岁,凭借《河那边升起一颗星》拿到了人生中第一个全国奖项——第二届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他回忆到,自己在1983年3月得奖后,中国作协工作人员寄给他一封信,说有人推荐其入会,并让他找两位作协会员在报名表上签字后寄来。“从入会到现在,中国作协对我的帮助很大,是中国作协给予我坚持从事文学事业的信心与勇气。”
剧作家陈宇加入作协已有12年,之前他觉得自己是影视从业者,今天回到中国作协,感到自己终于汇入了中国文学大的脉络之中,从支流汇入了主干,从此身后有着更为丰厚的土壤来滋养创作。
剧作家武亚军加入作协已有3963天,接到纪念牌的一刻他感慨良多:“参加这样的活动还是第一次,能够同前辈、同行聚在一起,共同长叙,我感到很温暖。这也是一份责任,入会时间越长,意味着我们要发挥更大作用,创作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把时代精神弘扬出去。”
颁发入会纪念牌环节现场,记者留意到,“247”是剧作家们入会时间的“大多数”。除刘和平外,2022年新加入中国作协的还有高满堂、龙平平、王勇、贾樟柯、毓钺、曹保平、徐浩峰、束焕、张冀、李媛、唐尧、董润年、袁子弹等13人。
剧作家毓钺接过纪念牌时有一种游子归来的感觉。“过去剧作家长期是离散在作家队伍之外的。当然,称谓这种符号的东西不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无论哪种门类和形式,我们承担的责任和要求是一样的,应当坚持一种文学的品格。剧作家的工作涉及很多行业,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不断向文学的高峰迈进。”
剧作家唐尧告诉记者,来到中国现代文学馆,熟悉和温暖充满内心。“作为一名编剧,长期陷于创作的孤苦中是常态。当我接受纪念牌的那一刻,感受到一种期待已久的写作者的身份认可。”对于文学与剧作的关系,唐尧认为,文学为剧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来源,而剧作则把文学的魅力呈现得更为生动、丰满。此外,文学与剧作的关系还表现在它们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贡献。在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艺传统中,文学与剧作总是紧密相连。它们共同塑造了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风貌,使人们更好地理解、欣赏和传承自己的民族文化。”
“唯一的使命就是写出更优秀的作品,回馈读者和观众”
欢迎仪式后,大家移步中国现代文学馆庭院。院内散落着13尊中国现代作家雕塑,剧作家们依次走到塑像前,向文学前辈们致敬,表达由衷的敬意。随后,大家进入中国现代文学馆展厅,先后参观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展、现代作家书房展等常设展览。
剧作家海飞谈到,十余年来,他一直从事小说和剧本两种文体的创作,这次以剧作家身份参加活动,参观中国现代文学馆,瞻仰前辈作家的作品、手稿陈列,他感受到一种身份的认同,感受到了活动的仪式感与庄重感,以及优秀作品的引领与激励作用,感受到了中国作协对会员的重视、团结、引领、服务。在他看来,“作为剧作家,唯一的使命就是写出更优秀的作品,回馈读者和观众。”
剧作家贾秀琰在参观时被前辈们的手稿所深深吸引。“俊秀的字体,一字一句精雕细琢、惜墨如金,仅仅是阅读这些文字,很多人物造型和场景设计便跃然而出,每一个情节,每一堂布景,每一件道具都在推动着主题思想、人物性格和故事发展逐渐深入。”贾秀琰说,如今我们虽然都在用电脑写剧本,但依然应像前辈剧作家那样,让电影剧本回到文学化的艺术表达之中,带着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写出经典台词、塑造经典人物、构建经典剧情。
摄影:王纪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