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传承诗意中国的精神 ——名家谈“新选中国名诗1000首”丛书
来源:人民政协报 | 谢颖  2023年04月03日16:45
关键词:中华诗词

“新选中国名诗1000首”丛书

近日,“新选中国名诗1000首”丛书新书发布会暨“中华诗词与当代中国”论坛在北京语言大学逸夫报告厅举办。本套丛书共8本,是由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组织编写,韩经太教授担任主编,邀请葛晓音、莫砺锋、赵敏俐、钱志熙、张晶、左东岭、蒋寅、张福贵8位著名学者撰写的一套诗歌鉴赏读本,精选中国诗歌史上最经典的1000首名诗(唐宋各200首,其他时代各100首),予以简明准确的注释和专业独到的鉴赏,力求发掘每首名诗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魅力。如何理解诗词与时代的关系?如何传承中华诗美?多位名家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解读。

阅读诗意中国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无论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还是现当代新诗创作,都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传诵久远的经典之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也是一条充满诗意的道路,从悠远的历史深处走来,又向光明的未来高处走去。”在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韩经太看来,历代诗词名家之名作,在传诵的过程中被反复解读,自然而然地浸入人民大众的感情生活而塑造着整体国民性格,从而使我们这个盛产诗歌文学作品的文明古国具有堪称“诗意中国”的特色。可以说,处处弥漫着诗意的生活空气。

发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学精神,熟读经典诗词必不可少。韩经太表示,随着中华诗词迅速普及,真正热爱诗歌艺术继而更加热爱中华诗词艺术的读者,越来越意识到一个最浅显却又最深刻的道理,“诗意中国”需要“诗意阅读”,而在讲求真正“读懂”诗意的路上,从事文学专业研究而积淀丰厚的“学术名家”的特殊作用,日益凸显出来。“这也是我们特邀当代学界名流来完成这一套‘新选中国名诗1000首’丛书的‘初心’所在。”他说。

当前,各式各样的诗歌选本,犹如雨后春笋,琳琅满目、层出不穷。于是,自然就有了人们对选本的选择。正是在选本之选择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精品”的价值。据介绍,“新选中国名诗1000首”丛书是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的规划项目,八部选本包括葛晓音的《唐诗鉴赏》(200首)、莫砺锋的《宋诗鉴赏》(200首),赵敏俐的《先秦两汉诗鉴赏》、钱志熙的《魏晋南北朝诗鉴赏》、张晶的《辽金元诗鉴赏》、左东岭的《明诗鉴赏》、蒋寅的《清诗鉴赏》、张福贵的《现当代诗鉴赏》(各100首),代表了当代诗歌各阶段研究的一流水平。八位“选家”集体合作,赋予其选诗、注解和鉴赏以“名家解读”的整体特色,而学者们的学术个性,又自然而然地呈现出彼此不同的个体风貌,在整体特色和个体风貌之间,形成一种彼此默契的诗学追求,展现“通古今之变”的大历史视野和“道艺不二”的诗歌美学精神。讲解诗意的中国是“讲好中国故事”的精彩篇章,

体悟中华诗美

一篇精彩的诗歌鉴赏文章,往往是作者人格学养的浓缩式体现。“鉴赏”正是这套丛书的核心所在,将名诗的选释定位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学精神的总结和传承上进行。

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博雅荣休教授葛晓音坦言,“新选中国名诗1000首”丛书最大的创新在于这个选题非常大胆,她在《唐诗鉴赏》选目上颇费斟酌,力求选得“少而精”。除了选那些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名篇外,还适当增加了一些“表现人之常情的普适性”的篇目。选的时候还注重所选作品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在选诗和鉴赏方面都充分吸收了学界的研究成果和自己的研究心得,比如将《登鹳雀楼》的作者归于朱斌就是吸收了学界的研究成果,《洛桥晚望》的鉴赏则融入了自己最近研究孟郊生平、思想的新体验和新观点。

在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莫砺锋的《宋诗鉴赏》中,不仅有宋诗,还选了宋词。对此,他解释道,首先是这套丛书采用的是诗的大概念,是与小说、戏曲、散文并列的一个大文类,所以从先秦的四言诗、楚辞,一直选到五四以后的白话诗。其次是由于宋代诗歌主要就是诗和词,且平分秋色,所以各选了100首,而不是混进了词。“这应该是第一部宋代诗、词合选的选本。《宋诗鉴赏》在选目上除了注重诗词的整体平衡,还特别注意突出文学大家苏轼、辛弃疾等在宋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岳飞《满江红》、文天祥《正气歌》等爱国主义诗篇的现实意义。”莫砺锋说。

韩经太表示,尽管“新选中国名诗1000首”各代有各代编写的不同标准,各代诗歌鉴赏有学者个性化的凸显,但是从整体上讲求诗情画意,这是针对中国古典诗歌特殊的传统做出的抉择。“诗之美”是不同时代、不同诗人在相互比较的过程中所发掘的比自己的实践更高的一种美的理想,是对某种外在形式和内在精神的一种确认。

深思文学与时代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一代也有一代之“选本”学。文学和学术,与时代背景息息相关。首都师范大学燕京人文讲席教授赵敏俐认为要把诗歌的欣赏和对时代的认识结合起来,包含内容方面的时代特征、形式方面的时代性显现、心灵方面的时代性展现等多个方面。比如产生于宗法制时代的先秦诗歌与产生于大一统帝国时代的汉乐府诗歌、古诗十九首,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不同,欣赏先秦两汉时期的诗歌一定要注意早期诗歌的歌唱特征。

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师范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左东岭感到,“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包含每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时代特点和内涵,以及我们今天来看这个时代能有什么自己的发现两层意思。结合明代诗歌来看,明代诗歌有两条明显的线索:一条是回归汉唐的线索,一条是抒发性灵的线索。《明诗鉴赏》兼顾两者,尤其对后者有所凸显,选了方孝孺、唐寅、徐渭、李贽、“三袁”、竟陵派的诗歌。“用最凝练、最浅显的话把最有内涵的东西表达出来就是好诗,它能够启发人、感染人,能够让人从中领略到有启示性的东西。”

在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蒋寅看来,清诗具有三个明显特征:表现了丰富的心态史内容;写作几乎无所不包,题材空前丰富;写作有规模化的突破。他坦陈,由于清诗数量惊人,所以选清诗和评清诗都是很难的,《清诗鉴赏》的编选贯彻了三个原则:一是出名程度,要选脍炙人口的名篇;二是要体现作者正直善良的品性;三是要足以展示诗人的才华和艺术追求,有一定的独创性。

“探讨中国古典诗歌与现当代新诗的发展演变不能仅仅着眼于外在的因素,更要重视文学自身从内容到形式发展到一个极致以后的又一次变革。”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张福贵认为,由于产生时间较短,新诗的经典化还很不够。一首诗是否为经典,主要有两点:一是当下影响,二是后来阐释。好的诗代代流传,靠的是普遍的、共有的人情、人性,靠的是令人感动的形式美。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典诗歌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自然而然地融入当今中国人的性情之中,读懂诗意的中国也成为新时代美学追求的题中应有之义。正如韩经太所说,本丛书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人的全面发展”,实践新时代学术重视经典育人的新追求,希望通过学术名家的人格魅力和学术造诣浇灌出的“名诗鉴赏”美文,传承诗意中国的精神,塑造中华民族的人格理想和文化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