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父亲的雪山与母亲的大地:一部现代化的雪域史诗 ——杨志军长篇小说《雪山大地》研讨会举行
来源:中国作家网 | 邓洁舲  2023年03月17日13:16

《雪山大地》书影

杨志军的长篇小说《雪山大地》近日由作家出版社推出,小说讲述了几十年来在党和政府领导下,青海藏族牧区发生的社会发展,以及当地藏汉民众生产生活方式、身份地位及价值观的沧桑巨变。小说通过描写“父亲母亲”为代表的三代人在这片土地上耕耘建设,浓墨重彩地反映了大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当地人民艰苦奋斗、发愤图强的壮阔历史进程。该书同时入选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3月13日,《雪山大地》研讨会在中国作家协会举行。

研讨会现场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出席座谈会并讲话,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长路英勇,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白烨,《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中国作协创联部主任彭学明,中国作协创研部原主任胡平,作家出版社原总编辑、中国作协报告文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张陵,中国作协小说委员会副主任潘凯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莉,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副主任李朝全,《长篇小说选刊》主编宋嵩,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丛治辰,《光明日报》高级编辑、文荟版副主编饶翔,《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杂志副主编崔庆蕾,本书作者杨志军与会研讨,研讨会由作家出版社总编辑张亚丽主持。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吴义勤讲话

吴义勤在讲话中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波澜壮阔的山乡巨变给新时代文学提供了深厚的写作资源和生动的写作对象。中国作协实施“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就是要传承和发扬经典,呼吁作家深入生产生活,召唤作家与时代同行,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推出一批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体现新时代高度的长篇小说力作。《雪山大地》是“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诞生的一枚果实,这部作品以宽广的现实主义视野,雄劲的笔墨生动再现了青藏高原改天换地的巨大变迁,书写了当地民众从生产生活方式到价值观的变化。小说塑造了一群真实生动的文学形象,记叙了新一代藏汉儿女的成长,绘制了青藏高原建设者的精神图谱。吴义勤认为,这部作品有非常浓郁的民族气息、蓬勃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理想主义情怀。小说塑造的藏族人民形象以及藏族人民生活场景真实而细腻,其中内含着的对雪山大地的信仰极具震撼力和感染力,是一部具有强烈的个人审美风格的,厚重、扎实、诗情洋溢的现实主义力作。

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长路英勇讲话

路英勇表示,在推进“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中,作家出版社对每部作品都进行了精心的打磨与提升。在去年的《雪山大地》改稿会上,与会者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会后,责任编辑与杨志军反复讨论修改意见,精心打磨作品,最终在2022年12月正式出版。该作品出版后受到各方关注,入选了中国作协“两新计划”,同时也在新书发布会上引发了热烈反响。这部作品反映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青海藏族人民艰苦奋斗、发愤图强的历史进程,展现了青藏高原发生沧桑巨变的壮阔场面。同时,作品也描写了高海拔生活区传统社会形态和生活样貌的巨大变迁,呈现了草原建设者的群体智慧和牧民朴素的大仁大善,文字中融入了浓郁的民族生活气息和蓬勃的民族精神。

为西部立传,书写现代化

长期在西部生活的杨志军写过许多类似题材的作品,包括两部儿童文学,写的也是孩子眼中的父辈,是关于青海藏地的生活,主要的生活背景也都是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间。可能因为杨志军有相似的生活经历,所以对于书写那片土地、那个时期的故事特别娴熟、语言生动贴切,极具感染力。

与同类题材相比较,潘凯雄认为这部小说的特点是历史纵深感强、地域跨度开阔、脱贫攻坚实践丰富。这部小说让读者了解到农村贫困问题的改变不是仅仅在过去十年内发生的,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共产党人持续努力的结果。而以青藏高原为背景也拓宽了这一类题材的地域宽度。同时作品也展现了脱贫攻坚实践的丰富性,不仅有政府投资和帮扶,更有本地企业投资和发展。

李朝全也注意到《雪山大地》独特的视角,观照了民族关系、干群关系,以及牧区和城市之间的关系。这样的关系设置使得作品自然地包含了民族团结、文化融合等主题,通过描写藏地几十年来的变迁史,写出了一个国家的变迁史和发展史。

在梳理了几部当代汉语小说对于青藏高原的想象之后,丛治辰发现,他所理解的汉语小说书写青藏高原的一些闪光点都能在《雪山大地》里找到,在这个意义上,它似乎成为了汉语小说写作青藏高原、想象青藏高原的一个集大成者。相比早期的书写,在杨志军的笔下藏区不再是一种想象和传奇,通过对麻风病等疾病和灾难的真实叙述,他写出了藏区对现代化的渴望。杨志军塑造了一个“父亲”的形象,象征着党所代表的先进生产力,通过不断给藏族人民带来新的生产技术,提高当地的生产水平,修建公路,建立起现代金融、商贸体系等,逐渐赢得藏族人民的肯定。这种现代化的蓝图是这部小说能够提供的想象,也是源于真实历史的值得浓墨重彩去书写的一笔。

小说中父亲的藏族名字是“强巴”,意思是弥勒佛。宋嵩注意到,在佛教里面弥勒佛也是未来佛,于是“强巴”这个名字也有了一层指向未来的意义。我们经常提到的社会主义文化的“三个面向”,即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面向现代化,这篇小说也符合这“三个面向”,西藏、青海藏区从农奴制逐渐走向现代化,迈进了新时代,这就是这部小说面向现代化的体现,通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包括被给予了“强巴”名字的父亲在这片土地上所努力带来的,也正是这样一种在教育、经济、基础建设等不同方面都面向未来的现代化的改变。

整个中国的百年革命建设发展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形态和过程,这部作品的核心要义就在于呈现半个多世纪以来青海藏区的一个现代化的过程,展现了一个历史过程中物与人的蜕变,崔庆蕾称《雪山大地》是一部为西部写实,为西部立传的作品。作为写西部小说,民族问题是小说绕不开的重点,不同文化信仰之间的差异和分歧也非常明显,比如桑杰一家要搬迁时拒绝了“父亲”的帮忙,表面上看是因为客套,实则因为“父亲”是外族人,习惯和信仰都存在差异,但当父亲念了一段藏族的祈福语之后,立马就拉近了与桑杰一家的距离。这就是小说在面对这种重大命题时的一些非常巧妙的处理方式,显得举重若轻,游刃有余。

象征精神与理想的雪山

这个作品给白烨印象最深的是其中的三个人物,他们分别作为不同群体的人物代表反映不同的社会生活层面,有着各自的意义,这里头最重要的人物就是叙事者的“父亲”,丰满、鲜明、有分量,他与我们以往看到的边疆的驻村干部不太一样,他更是一个本地藏民化的汉族。“父亲”到公社点去见角巴主任的时候,角巴一开始没认出来他是藏族还是汉族,因为除了名字是汉人的名字,他的藏语说得极好,几乎与当地人没有区别,于是角巴就给父亲起了一个藏族名字——“强巴”,这时的“父亲”就完成了一种全面的转变,这不仅是一种身份的变化,里面还有情感和立场的转化,这是这部作品的一个要点。

彭学明一开始则是被《雪山大地》的书名吸引了,雪山是父性的,雄奇、伟岸、高大,大地是母性的,博大、宽厚、温柔,雪山大地实际上是父亲的雪山、母亲的大地。杨志军在厚重的作品里呈现了三种雪山大地。第一种是地域上的雪山大地,它是诗意壮美的。第二种是宗教意义上的、精神性的雪山大地,是神性的,有灵魂的。第三种则是由父亲母亲和高原上的父老乡亲所象征的雪山大地,是动人的,令人敬仰的。这三种雪山大地的人文因为命运的交错呈现出了一种骨肉相连、生死相依的动人情谊。

梁鸿鹰认为这是一部真挚的作品,杨志军深情地描写了对岁月、对西部、对人性和对社会进步的感悟,这是从作者的亲身经历出发,融合了对雪山大地的热爱以及对父辈和自己生活的回望所写成的。在杨志军的笔下,雪山大地不仅仅是自然景观上的雪山,更是一种人们必须遵从和敬畏的存在,是一种信仰。这信仰不仅是宗教意义上的,也是理想的、时代的信仰,主人公父母在西部边疆办小学,开贸易公司,建设新型的城市,建麻风病医院,这一系列的人生历程,反映了时代发展的巨变,也反映了时代信仰和精神。

胡平肯定了《雪山大地》对人物的塑造,对历史进程的反映和人物关系描写的优长。相对于报告文学,小说的人物塑造更加集中、丰满,主人公的“父亲”和“母亲”对当地各行业的贡献,广阔地反映了山乡巨变的历史进程,人物形象鲜明而突出。同时作品也没有回避矛盾和书中角色所经历的挫折,包括时代风波给他们造成的压力,在书中也都有真实的反映和体现。

张陵感受到《雪山大地》的文字里有一种对土地的感恩之情,这种情感源于人们对自然环境与人的和谐共生的尊重,贯穿作品始终。实际上,父亲的故事就是关于对这片土地的回报。当年父亲在沁多草原“蹲点”期间,在大雪中被当地牧民救了,从此便对这片土地一直怀抱着感恩之情,在这片土地上勤恳工作,付出了一生。

张莉观察到,杨志军在处理叙述者视角的时候非常巧妙使用了孩子的视角去讲述援藏父辈的故事,作为“移民”二代,孩子的视角其实就是以一个本地人的视角,去追溯一个建设者如何融入到他为之奉献的大地中去。杨志军在创作时,将自己融入了雪山大地和当地人的视角,呈现出了具有文学质感和草原感的写作。他通过使用当地人惯用的比喻和日常用语,以及风景歌谣,完全融入了当地人和雪山大地,创造出了一个非外来观光者的视角。

让饶翔印象深刻的是《雪山大地》内在的一种对史诗风格的追求。它讲述了青海藏族牧区几十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发生的变化,特别是当地藏区民众的生产生活方式、身份地位和价值观的巨变。这个主题涉及到几个重要的词,包括民族团结、生态保护和西部建设,都在小说中都得到了体现。这样一个宏大的主题也有很多细节的映射,比如通过两个家庭关系的融合去体现。作者的内在化书写的笔触使得他在写到民族融合的时候非常自然,在语言、行为和信仰等方面都展现了藏族人的特点,让读者感到新鲜而又没有隔阂。

研讨会最后,《雪山大地》的作者杨志军对专家的评议表达了真诚感谢

与会专家合影

摄影:王纪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