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大胆文章拼命酒
来源:新民晚报 | 管继平  2023年03月08日08:59

民国才女赵清阁,集编辑作家于一身,还能画画,故很受大家的喜欢。但论其知名度,当然与郭沫若、茅盾、老舍、梁实秋等大名家没法比,即便和同样女作家的冰心、丁玲相比,似也稍逊一筹。然而,这些文坛“大咖”却和赵清阁都比较亲近,持有很深的友情,他们不仅时相过从,还有尺牍诗画的往还酬唱。我想这自然有赵清阁为人洒脱豪爽的个性因素,让人容易亲近,也让年长于她的一些名家觉得她可爱。其实除此外还有一因素也不容忽视,那就是赵清阁从来都是单身。正因为单身的优势,所以赵清阁与诸位都玩得很好,始终保持着友好关系,直到终老。而反之,如果女性有了家庭,相夫教子是首选,那么与外界的交往必定减少。在昔时那种以男性为主的社交群中,相对而言,单身的知识女性是“稀缺资源”,何况像赵清阁这样有豪情、善饮酒的才女,无疑更令人神往。

说到善饮,赵清阁的“好酒”似乎比较有名,以致常常成了小报的花边新闻。当年的《和平日报》曾刊过一则补白花絮,标题就是《张爱玲闹恋爱,赵清阁是酒鬼》,作者说有一次去拜访,发现赵清阁的闺房里堆满了空酒瓶,想不到大作家竟然是“酒鬼”呢!赵清阁有一篇怀念洪深的文章《大胆文章拼命酒》,此题何尝不也是写了自己?剧作家田汉就有一首《登缙云山赠赵清阁》的诗,描写了他眼中的清阁:“从来燕赵多奇女,清阁翩翩似健男。侧帽更无脂粉气,倾杯能作甲兵谈。岂因泉水知寒暖,不待山茶辨苦甘。敢向嘉陵寻画料,弹花如雨大河南。”抗战时期,文人们都聚集于重庆的大后方,其时赵清阁也住在嘉陵江边,写剧本,编杂志,画国画,忙得不亦乐乎。她是河南信阳人,那里是古时的燕赵之地,所以她身上有一股豪侠之气,反而没有脂粉气。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女汉子”风格,大家与她无拘无束,彼此“称兄道弟”。那时赵清阁主编一本抗日救亡杂志叫《弹花》,办刊的宗旨是“大敌当前,抗战第一”,刊名则意为“子弹开出的花”。此杂志先是在武汉创刊,后因武汉战事吃紧,《弹花》仅出了一期,赵清阁就将杂志带到了重庆,几乎凭她一己之力,写稿约稿编稿……在重庆发行几期后产生很大的影响。郭沫若就有“豪气千盅酒,锦心一弹花”的诗句,来赞美赵清阁的酒量与她的《弹花》。所有的名家好友都热心为她的杂志写稿助力,不过,所有名家中,为《弹花》出力并写稿最多的,还是老舍。

关于老舍与赵清阁的交往,其实很多人都知道,但两位当事人却从未述说。赵清阁晚年虽写有五部回忆文集,但没有一篇提及老舍。赵清阁晚年,将齐白石、傅抱石、刘海粟等国画大师送给她的作品,都捐赠予上海博物馆。而将一大批文化名人给她的书信题诗、册页条幅等,都捐给了上海图书馆。其中也有赵清阁的画和毛笔题的诗句,但没有赵清阁的信。不过我倒藏有一封赵清阁的信,并有实寄信封,以钢笔书写,寄给中国妇联的一位朋友。可能是她写得随意简单,照此信来看,她的钢笔字实在不及她的毛笔书法,但也不必奇怪,她毕竟专业学过绘画,年轻时就读河南信阳艺术高中,并还在上海美专学过西洋画,运起毛笔来也具一定的功底。

在武汉和重庆时,赵清阁与郭沫若很熟。她中学时代就拜读郭沫若的《女神》,景仰郭老的才情。郭沫若则当她是可爱的小妹,听说她有投身革命的向往,便写信唬她“我们这里是‘红帮’,近朱者‘赤’,你怕吗?”不料生性豪爽的赵清阁却回答道:“就是近郭者宰,我也在所不惜!”抗战胜利后赵清阁欲由重庆返回上海而没有盘缠,只得于街头设摊变卖自己的物品,那次恰好被郭沫若撞上,不仅买下她的口琴等,还让赵清阁回家画了几张画,由他题了字后并托人全部买去,解了赵的燃眉之急。所以在赵清阁的眼里,郭老就是一位慷慨善良、急公好义的老哥。

赵清阁在《沧海往事》一书中收有郭沫若的书信六封,都是写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重庆。上世纪赵清阁称郭老为“沫翁”,郭老则称她为“清阁仁兄”,并在信末落款自称“羽公”。这其实并非郭沫若的笔名,而是他与清阁通信时偶尔兴起所用。郭沫若曾半开玩笑地对她写信说:“你称我为翁,我还没有老呢。‘羽公’,就是‘翁’字上下结构的位置对调。你看我这个老翁还能在你面前翻个跟头,你看我老不老?”

面对年轻女孩而不愿服老,这大概是许多风雅长者“有想法”的一种表现吧。